邢杰
摘要: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各藝術專業院團不僅肩負著傳承、發展文化藝術的使命,也應當更好的思考怎樣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專業院團;文化藝術作品;經濟發展;促進
中圖分類號:J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6-0147-01
一、引言
1.專業院團除劇院劇目發展,更應注重當地經濟建設。
2.專業院團怎樣促進當地經濟建設。
二、文化促進經濟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藝術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但很多地區人民文化藝術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好的藝術作品不僅能滿足人們精神層而的需求,更能引導人。如果正確有藝術性的作品不去占領,別的東西就會趁虛而入。比如非法宗教活動,“黃賭毒”等低端庸俗文化,這些問題十分嚴重,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而專業藝術院團更應把好的藝術作品送到這些地方去感染人、引導人。人有了正確的人生觀,懂善惡,就能開闊思維模式把精力、體力用在正確的地方。知美丑,就能激勵自己去為美好而奮斗,“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如同不能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質文明的附屬品一樣,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文化是經濟發展的產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是奠定經濟的基礎,經濟的發展需要文化的基礎,經濟的興盛需要文化的內涵滋養。文化的興盛能更好的促進經濟的繁榮。文化藝術有自己獨特的傳承性和獨立性。那種認為只有物質條件好了,就有精神的觀點已不符合發展。文化藝術的獨立性能給予經濟重大影響。文化能提供給人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好的文化藝術作品是凝聚和激勵人的重要力量,更是對經濟發展起巨大的促進作用。先近的健康的文化藝術會促進發展。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發展,專業藝術院團,作為一種先進文化藝術的擁有者,應對地方經濟發展發揮出自身巨大的促進作用。近幾年很多地方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由政府付費、推動文化、藝術下鄉,把文化藝術向農村偏遠地方推進。政府的支持更是說明了好的藝術作品的重要性,專業院團更應責無旁貸。
當代藝術形式多樣,但精神內核和想傳遞的信念都是積極向上的,在中華文化中,戲曲曾經是主要一種表演形式,許多道理、價值都是戲曲塑造著人物性格,傳遞給觀眾真、善、美的感受。在廣大農村地區,很多人都沒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但通過戲曲的表演形式,讓觀眾知道了“前朝后代”懂得了“禮儀廉恥”。這就是文化傳遞、解決、啟發了做人做事的標準,這就是文化讓人重塑理想、信念的力量。能解決人的信念,解放人的思想。
三、好的藝術作品引領人
2019年國慶期間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更是引爆了每一個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你、我、他一樣,他們創造著歷史,展現出人性的光輝,觀影之后的觀眾更是贊聲不斷。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解決樹立人的信念,解放人的思想之后,也實現了不錯的經濟效益,這樣的藝術作品成功的解釋了文化藝術如何促進經濟發展。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本人更是親自見證了藝術作品如何在改變人的思想,一次文化惠民演出小品《麻將夫妻》以幽默、反諷的方式,將喜歡賭博的人的心態、可笑、愚昧表現的活靈活顯,平時喜好賭博的村民在觀看之后說:“原來是這樣的糊涂、愚昧,把時間、精力用在這些事上”。這樣的藝術作品也達到了改變思想,轉變觀念的作用,這也是專業藝術院團優秀的藝術作品創造的隱形經濟效益。
目前,城市文化藝術進入消費狀態,但偏遠地區文化藝術相對匱乏,會產生一系列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而地方專業院團擁有獨特的地域優勢,有充足的藝術儲備。就需要地方專業院團立足鄉村文化藝術,多創造出適合當地人文特點的藝術作品,拓展藝術作品的發展空間,努力實現鄉村文化和經濟的共同發展。
四、關注地方民族民間民俗文化,促進經濟發展
地方院團應充分挖掘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積極創作有特色多層次的藝術作品,不斷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凝聚力啟發他們為當地經濟建設多作貢獻,每個地區都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地方院團更應該深刻挖掘當地的民間特色,打造文化品牌,但很多院團追求藝術性,忘記了自身的地域優勢,對民間民俗文化重視不夠,很多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民族被忽略甚至遺忘,而地方專業院團應肩負起傳承、發揚、振興這些民俗的責任,不僅能讓這些古老藝術煥發出新的魅力,也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地方院團還應有推動當地“文化”走出去的理想。把當地的文化用藝術的手法推廣。如今的經濟戰略也是地方院團的機遇,文化產業的發展也為好的藝術作品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而每一個地方院團的地域優勢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能提供十分有利的幫助。
地方院團在新時代的進程中,應當堅定信念,立足當地文化特點,堅定文化自信。讓好的藝術作品不僅煥發出勃勃生機,更應改變人的氣質,解放人的思想,和經濟做朋友,形成好的良性循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