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慕璇
摘要:海綿城市是順應我國環境狀況提出的可持續理念,設計師在公園規劃中應合理的綜合運用雨水花園、植物屋頂、雨水屏障、可滲水鋪地等多重海綿城市理念實踐方式指導實踐。本文列舉當代公園面臨的環境問題,在深入分析調查我國目前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技術框架的前提下,通過對松滋市金松公園景觀規劃設計中面對的問題及解決方式進行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海綿城市;公園規劃
中圖分類號:GTU984. 14;TU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O6-0181-01
一、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概述
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城市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等環境問題凸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即針對我國環境現狀,與城市生態建設相結合,在借鑒國外理論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旨在改變我國城市環境問題。針對建設海綿城市時存在的問題,設計時,應科學的制定排水防澇、年徑流總量、徑流污染的控制目標,量化區分3 5年暴雨。配合源頭雨水花園,末端多功能滲蓄水體、源頭人工土壤滲濾、末端濕地凈化等具體措施實現徑流污染總量控制。運用河湖濕地、濱河人工及自然濕地凈化、生態堤岸河道等“蓄、用、凈、排”具體措施,鼓勵公眾參與,使游客對海綿城市有認知與愛護生態的意識。
二、基于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金松公園景觀規劃
基于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松滋市金松公園從場地而臨的生態問題著手,從公園選址、公園功能分區模式、種植設計、景觀規劃探討方而出發,構建雨水的良性循環系統,營造一個安全、生態、經濟、美觀的城市生態公園環境。
(一)公園選址
金松公園位于位于湖北省松滋市,基址西邊臨西環路,交通環境便利。而積約為27公頃,具有較好的先天景觀資源,設計定位為“市級綜合公園”。其以危水風景區的山水風光為主導,規劃目標將其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秀的生態文化公園。場地周圍配套設施完善:松滋法庭這一標志性建筑臨靠車流量較大的城市主干道金松大道,正位于基址北側。西邊臨西環路,南靠市民中心。
(二)公園的設計遠景與目標
1.場地意蘊的延伸——教育熏陶
教育性思維滲透意指教育功能與觀賞功能相結合,通過展現生態所特有的濕地植物,布設景觀特色區域教育,讓游客在參與其中的同時滿足觀賞休憩等需求。展開的步行網絡讓游客有多種探索和了解雨水花園的景觀模式,教育性游路讓即使最小的孩子都能參與到所有現場的生態環境中來。
三、處理場地現狀問題——雨水花園
將公園建設與雨水花園相結合是本案亮點所在:下雨時及時吸水、蓄水、滲水、植被凈水,將雨水收集一部分,起到強化雨水的滯留能力,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結合生態建設,構建因地制宜的,可持續的雨水管理體系這一新型景觀發展模式。城市的發展與擴張導致生物棲息地與農林用地的減少,園內應用大量PC透水材料,形成雨水的良性循環,營造一個安全、生態、經濟、美觀的城市生態公園環境。節點一是景觀特色區域教育性思維滲透:教育功能與觀賞功能相結合,通過展現生態所特有的濕地植物,布設景觀特色區域教育,讓游客在參與其中的同時滿足觀賞休憩等需求。展開的步行網絡讓游客有多種探索和了解雨水花園的景觀模式,教育性游路讓即使最小的孩子都能參與到所有現場的生態環境中來。節點二是波紋草坪,屬于雨水收集凈化地帶:重要景觀節點波紋中心大草坪——活潑草地也位于該分區,波紋花園的三角草坪部分將利用喬木帶減緩雨水落地的速率;起伏的波紋草坪增加了雨水下滲的而積,其凹陷的部分更是匯集雨水;整體傾斜的草坪也將過剩的雨水導入草坪邊緣的生態草溝里。在未來的施工中,為防止凹陷部分雨水承載過剩,造成地被淹死,其下將會運用大小兩種碎石進行鋪墊,進一步加強雨水的滲透能力。
四、結語
城市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給環境建設造成了負擔。而能夠改善環境,促進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和社會意義。城市公園作為現代城市中心的重要綠腓,在當代城市公園的規劃過程中,設計者應該多了解國內外“海綿城市”景觀規劃的案例與最新動態,基于“海綿城市”的健康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同時,理解當下城市建設對環境的要求,必須在滿足城市綠地規劃的前提下,尊重場地現狀,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從而保護人類聚居環境和生物棲息環境,以滿足多元化的城市功能需求,塑造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公園。
★基金項目:本文為武漢工程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生態公園規劃研究,批準號為:CX2018115。
參考文獻:
[1]何丹.北京地區公園綠地雨水利用設計研究[J].北京林業,2014.
[2]孟永剛,王向陽,章茹,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城市濕地景觀設計[J].生態經濟,2016(04).
[3]仇保興,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J].建設科技,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