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章基于“雙一流”建設背景,以五所入選一流學科建設的財經類高校為研究對象,基于一流學科建設對高校學術期刊的指引功能、高校學術期刊對一流學科建設的服務效應兩個角度討論并提出兩者之間互相作用的路徑,從而為一流學科建設和高校學術期刊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 鍵? 詞】一流學科建設;學術期刊;“雙一流”
【作者單位】劉茜,南京審計大學期刊社。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文化產業發展視角下的地區學術期刊集群化研究”(19TQD005)。
【中圖分類號】 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2.012
“雙一流”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客觀體現,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引領了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學術期刊是學者進行學術成果發布和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反映各個學科領域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的主要渠道,因此,“雙一流”建設和高校學術期刊的發展密不可分。本文基于“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以入選一流學科建設的五所財經類高校為例,研究高校學科建設與高校學術期刊發展之間的關系,以期為學科建設和高校學術期刊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一流學科建設與學術期刊關系分析
學科建設是高校發展的關鍵,“學科立?!痹诟咝0l展過程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1]。學術期刊作為理論研究成果的交流平臺,是高校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表1可見,入選一流學科的高校大多主辦了相關的學術期刊或已有刊物設有與學科相關的欄目。因此,高校期刊必須高度關注“雙一流”建設的發展,“雙一流”建設不僅直接影響高校學報稿源的數量和質量,還給高校學報建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2]。
1. 學科的產生促使學術期刊誕生
人們從事腦力勞動,通過對認識進行思考、歸納、理解,使之升華為知識,知識又進一步發展到科學層面,形成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根據某些共性特征進行劃分而形成學科[3]。學科的產生促進了理論研究的發展,而先進的理論研究又推動了實踐與生產的進步。早期各種非正式的學術交流受地域限制,無法實現大規模遠距離的傳播,因此,學術期刊應運而生。由此可見,正是學科的產生和學術交流的需要促使學術期刊誕生。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科學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學科誕生,也就相應地出現了新的學術期刊。
2. 學科的進步促進學術期刊的發展
隨著實踐的發展,學科的理論知識不斷更新,學科內的專業劃分更加細化,由此也促使學術期刊走向專業化。如南京審計大學主辦的《審計與經濟研究》刊物,由于國家重視審計工作,審計實踐和理論研究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從而促使審計學科快速發展;審計學科的發展呼喚專業的審計學刊物,目前國內審計方向的學術期刊較少,在這樣的背景下,《審計與經濟研究》依托專業性吸引了一大批的專業作者和讀者。
3. 學術期刊的發展為學科建設服務
學術期刊對建構科學合理的學科體系以及豐富學術文化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學術文化包括學科文化,學科文化是學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研究的成果需要借助學術期刊來傳播[4],特別是高校學報,其本身就是主辦學校辦學思想的體現,因此可以說學術期刊的發展是為學科建設服務的。
二、一流學科建設對學術期刊發展的指引作用
“雙一流”建設要求突出強調建設一流學科的重要性以及一流學科建設對學術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
1. 直接作用
(1)一流學科建設推動高層次研究隊伍建設,為優質稿源的供應創造了條件。“雙一流”建設的具體任務之一就是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高校教師要承擔教書育人的重責,是科研活動的中堅力量,他們往往具有深厚的學科背景,接受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具有較高的科研水平,是學術期刊作者隊伍的主力軍,也是優質稿源主要的提供者。對于各個高校主辦的學術期刊來說,校內相關專業的教師就是這些刊物主要的作者、讀者以及專家來源。
由表2可知,校內作者是各個期刊作者隊伍的主力軍。高校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其科研熱情較高,對新知識、新方法的學習能力較強,而通過一流學科建設,中青年教師擁有了更加有利的科研環境和科研條件。因此,“以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為重點,優化幫助中青年教師成長發展、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5],可促使中青年教師發表更多的高水平學術論文,為學術期刊提供高質量的作者隊伍。
(2)一流學科建設為促進高校學報期刊特色化發展創造條件。大多數高校學術期刊都有自己的辦刊特色。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主辦的《國家貿易問題》和《國際商務》,就分別以國際貿易和國際商務為特色。當前,高校學術期刊很多都走上了專業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依托所在高校的學科基礎,確定刊物的辦刊定位、辦刊風格、特色欄目等。一流學科建設可以說為高校優勢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帶動了高校學術期刊的特色化發展。
2. 間接作用
(1)一流學科建設促進學校和學術期刊的發展。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擁有高水平學科的大學,要在多領域建設一流學科[5],一流學科建設將提升學校的學科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從而帶動學校進入世界高校同類前列。隨著一流學科建設工作的全面鋪開,學校將在該學科領域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進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這些優秀人才是高校學術期刊潛在的作者、讀者、審稿專家、編委會成員,可促進學術期刊質量的提升。另外,學術期刊是學校對外交流的學術名片,而學術期刊借助學校平臺,可以提升刊物的影響力。
(2)一流學科建設可促進學術評價體系優化以及學術期刊發展。“雙一流”建設要求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基于內容的學術評價方法目前主要依賴同行評議,而同行評議的本質就是相關領域專家評審。一流學科建設提高了科研要求,促使高??蒲兴教岣?。高校學術期刊借助一流學科建設的契機,能夠獲得更優質的稿源,這有利于提高同行評議的質量,從而促使稿件質量進一步提高,帶動刊物發展。
三、高校學術期刊對一流學科建設的服務作用
“雙一流”建設為高校學術期刊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高校學術期刊在鞏固學科優勢、培育新興學科、培養學科人才以及宣傳學科科研成果等方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其發展對一流學科建設具有以下方面的服務作用。
1. 直接作用
(1)刊發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激發學術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學術期刊通過刊發學術論文,促進科研成果與學科、產業的互動,有助于科研成果轉化,增強高校創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力。對于開展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來說,其主辦的學術期刊可以傳播本校的學術研究成果,展示高校學科建設情況[3]。表3統計了五所財經類高校入選一流學科建設以后在該學科領域刊發的稿件,從表格資料可見,一流學科相關的稿件對學校一流學科建設給予了較大的支持,起到了支持學校學科建設的作用。
(2)促進人才特別是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培養,強化師資隊伍。高校學術期刊的作者隊伍以中青年科研學者為主,而發掘中青年科研人才是學術期刊遵循人才發展規律的體現[4]。首先,高校學術期刊通過發掘和培育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學術潛力的學術新人,幫助他們在科研工作中樹立信心,培養對科研工作的興趣,進而創造出新的科研成果。其次,中青年教師由于缺少經驗,學術思想尚不成熟,沒有形成自己的學術研究體系,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高校學術期刊可以給他們提供新的學術選題以及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學術期刊編輯可以幫助他們深挖學術觀點,改進研究方法,提高稿件質量。長此以往,有可能培育出一支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學術研究隊伍,并反哺教育教學工作,助力一流學科建設。
(3)引領學術研究前沿,凸顯學科特色。高校學術期刊的辦刊特色大多建立在學校辦學特色之上,因此,學術期刊天然地就擔負起為本校特色學科服務的功能。高校學術期刊作為學術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定位必須與學校的辦學理念以及發展規劃一致。高校學術期刊通過主辦專業刊或者開設特色欄目,為校內從事該學科研究的學者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促進了校內外學術資源的共享和交流。一些專業性強的學術期刊往往是特定學科領域的佼佼者,其聚集了一批從事該學科領域研究的學者,獲得了突出的學術地位,進而擴大了學校以及學科的影響力。
2. 間接作用
(1)發掘作者,建設專家隊伍,為學校人才引進工作服務。學科建設、學校發展有賴于人才,一支實力強勁的師資隊伍是“雙一流”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視人才引進工作。對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來說,其學術期刊一般都是比較具有權威性的,從學術評價角度來看,能在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可以作為擁有較強科研實力的輔助評判標準。學校人事部門通過搜集在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作者或專家信息,可對引進人才做全方位評估,從而服務于高校的人才引進工作。
(2)完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促進學科長遠發展。當前學術期刊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期刊評價,期刊評價可幫助一些質量較高的學術期刊脫穎而出。一方面,在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成為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目標,另一方面,學術期刊評價體系能夠促使優質稿源聚集,引領學科的研究方向,產生正向的循環效應,促進學科的長遠發展。當然,有些學術期刊過度看重期刊排名,導致在學術期刊評價領域出現了一些負面聲音。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清醒認識到學術期刊評價的利弊,發揚利,減輕弊。
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術期刊的特殊作用;在學術期刊辦刊過程中,我們必須立足學校和學科建設,為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服務。我們要正確認識學科建設和學術期刊之間關系的重要性,在實踐中加強制度創新、技術創新以及交流合作,從而促使學科建設和學術期刊走向共贏。
|參考文獻|
[1]劉獻君. 論高校學科建設[J]. 高等教育研究,2000(5):16-20.
[2]周密.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學報轉型路徑探究[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86-91.
[3]王志剛. 高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的研究與探索[J]. 江蘇高教,2019(12):67-71.
[4]袁庚申,趙智崗. 體育學報與體育學科建設互動關系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4(7):151-154.
[5]耿卓,胡浩志,易會文. 高校學術期刊與學科建設互動關系的個案研究[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