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娟?秦茂盛
【摘要】? 國家重大出版項目能給出版社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對提升出版社品牌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但國家重大出版項目的策劃難度較大,專業出版社往往不容易組織和完成。文章以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的《中華醫藥衛生文物圖典(一)》為例,探討這一國家重大出版項目策劃和實施過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以期為出版業界提供參考。
【關? 鍵? 詞】國家重大出版項目;項目策劃;國家出版基金;工匠精神
【作者單位】趙文娟,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秦茂盛,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9.2【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2.017
國家重大出版項目代表國家意志,體現國家水平,是出版社提升其行業地位和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標志。“重”在其分量,“大”在其體量,專業出版社要規劃和完成國家重大圖書出版項目,不僅要在專業領域內有豐富的資源和出版經驗,而且要從策劃到實施等各環節精心組織和規范管理。
《中華醫藥衛生文物圖典(一)》(以下簡稱《文物》)是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首部有關中華醫藥衛生文物的學術巨著。該書以文物的歷史文化信息為載體,再現了我國中醫藥文化包括少數民族醫藥文化的起源、發展、成熟以及不斷完善的歷史發展過程,為人們認識中醫藥文化、宣傳中醫藥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文物》包括9卷21冊,收錄文物5000余件,中英文對照,共計1000余萬字。該項目入選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獲資助400余萬元,是當年國家出版基金醫學類項目中規模最大、資助金額最高的項目。2010年,該項目被列入出版社選題規劃,于2017年12月正式出版,次年通過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和陜西省新聞出版的審核,項目得以順利結項。
作為這一國家重大出版項目的參與者,筆者結合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多年來在國家級出版項目實施方面的經驗和思考,就專業出版社如何打造國家重大出版項目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準選題定位
專業出版社要打造國家重大出版項目,精準的選題定位是首要條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是以理工醫為核心專業方向的出版社,出版高端醫學學術專著是其重要的出版方向之一。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醫學分社自成立以來尤其重視國家重大出版項目的策劃,并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等合作,成功申報了2010年度和2011年度國家出版基金,從而確立了其弘揚中國傳統醫藥文化、傳播中華先進醫學成果的出版發展定位。
在第一個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的編輯結識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的李經緯研究員。通過深入交流,編輯得知李經緯研究員在負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國家科技部立項的“國家重點醫藥文物收集、調研和保護”的課題,李經緯研究員在該課題的開展中挖掘整理了大批珍貴的醫史文物圖片,但由于工作量大,參與單位多,資料整理難度大,因此一直沒有正式出版。醫史文物是中華醫藥歷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是中華醫藥繼承和發展的重要借鑒和源泉。中國中醫科學院在中醫藥歷史文化研究方面具備世界一流水平,因此該選題符合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并且具有成為國家級重大出版項目的潛力。
隨后,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組織編輯進行選題論證,并針對我國醫史文物出版的相關情況展開調研。通過調研編輯了解到,中醫藥文物圖片的整理雖散見于中醫藥類專著和少量中醫藥文物出版物中,但均存在不系統、圖片數量少、內容層次較低等不足之處,不利于我國醫學史的進一步研究,而李經緯研究員的項目研究內容全面系、圖片包羅地域廣、時間跨度大,在醫藥史的研究中極為少見,該項目研究成果的出版能夠對中華醫藥衛生文物進行大范圍的歸類、總結、建檔,特別是少數民族醫藥文物的系統化再現,更是絕無僅有。經過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的三級論證,并邀請業內專家進行研討,最終大家一致認為,該項目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國家科技部項目為支撐,具有良好的實施基礎,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歷史傳承價值、文化欣賞價值和科學借鑒價值。考慮到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推廣以及后續項目的延伸,項目名稱最終確定為《中華醫藥衛生文物圖典(一)》,共21冊,包含5000余幅圖,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圖書采用中英文對照的形式出版。
二、精選作者隊伍
打造高水平的國家級重大出版項目,作者團隊最為關鍵。在本項目前期資料的收集過程中,專家們制定了資料搜集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案,在收集資料的同時走訪京、津、滬、浙、陜、川等多地博物院館,并到甘肅、內蒙古、新疆等地進行實地考察,為文物圖片撰寫詳細說明。項目總主編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李經緯、梁峻擔任,副主編由和中浚、吳鴻洲、廖果、楊金生等擔任,主編與副主編均為研究中國醫史的專家,都曾參與2001年國家科技部與全國醫史文物界合作的“國家重點醫藥衛生文物收集、調研與保護”課題研究,編委們則由全國十余家中醫藥博物館、陳列室的館長或主要一線研究人員擔任。科研經驗豐富的作者團隊為項目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保證了書稿的學術價值。
為滿足項目國際化的需要,為圖書后期“走出去”做準備,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邀請白永權教授擔任《文物》主譯。白永權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兼任衛計委西安交通大學英語培訓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全國醫學外語學組主任委員、衛計委規劃教材醫學專業英語系列教材總主編等,是醫學著作英文翻譯領域的權威,具有豐富的醫學圖書翻譯經驗,由其組織的譯者團隊保證了《文物》英文部分的質量和水平。
由于項目選題精準、立意符合國家出版基金申報指南的要求、作者團隊一流、申報單位基礎工作扎實,《文物》項目順利獲得了當年度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
三、精心組織書稿編寫和編輯
《文物》項目是一項規模大、難度高的出版工程,因此,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采用項目管理機制,有效保證了該項目的高質量完成。
1.主編負責制,落實書稿編寫
《文物》的作者團隊成員來自全國幾十家單位,共近百位編委,主編負責制有效地解決了組織作者的問題。編輯和總主編溝通后初步擬定各分冊書稿的大綱、目錄、編寫體例,包括每件文物的介紹順序和字數范圍、圖片的格式和質量要求等。在項目啟動時作者團隊召開會議,總主編組織分冊主編、編輯共同研究討論,確定編寫方案。編寫期間實行分冊主編負責制,分冊主編在編輯的協助下組織編寫會議,按照既定的編寫計劃組織各編委研究具體書稿的內容、解決編寫中的問題。成稿后,初稿經反復修改3次定稿。期間,總主編組織召開大型會議3次,分冊主編組織召開會議10余次。
中文書稿、圖稿全部定稿后,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啟動英文翻譯,采取主譯負責制。《文物》項目涉及醫學、考古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的翻譯,尤其是中醫學專業詞匯的英文翻譯,業內存在不統一、不規范等問題,總主譯組織會議多次研討,確立了書稿的翻譯計劃和方案,對于特殊的專業詞匯翻譯也做了具體說明。有的放矢的翻譯方案,使得譯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了繁重的書稿翻譯工作。
2.分工明確,踐行工匠精神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成立《文物》項目小組,由社領導擔任組長全面統籌管理,由財務總監負責財務監督;醫學分社社長負責協調書稿編寫和編輯進度;編審委員會主任負責書稿質量把關;印制中心主任負責協調排版、設計、印制;市場營銷中心主任負責宣傳和推廣。每個環節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逐一落實。出版社還成立了由編審、副編審、資深編輯組成的編審委員會,《文物》的責任編輯皆由具有醫學相關專業背景、具備出版專業中級及以上資格的編輯擔任,編輯均具備扎實的文字編輯功底,較強的溝通能力和鉆研能力。為保證文本的編校質量,編審委員會多次召開編輯工作研討會,解決書稿編輯加工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如特別邀請了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對編輯進行考古學相關術語的培訓;針對書稿英文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問題與主譯進行了多次交流和研討;購買相關的專業書籍供編輯參考;聘請醫史研究專家和文物考古專家擔任外審。
編輯一方面不斷打磨內容的文本質量,另一方面同美編、排版人員和印制人員就版式、裝幀設計和印裝工藝進行了反復研討。確保裝幀設計莊重、大氣、美觀,傳達主題立意、傳遞文化內涵,同時兼顧了印刷制作的可行性。一次次修改設計方案、精選印制工藝,持續完善圖書的品相面貌,使《文物》達到思想高尚、內容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內容與品相的完美統一。在圖書出版的最后階段,編輯和排版員共同修改書稿,反復揣摩修圖效果以呈現文物原貌,并設定出版的最后期限和出版倒計時,在質量第一的前提下保證出版時間。
從作者到編輯,再到項目的參與者,人人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秉承工匠精神,反復打磨,使《文物》最終達到了國家級出版項目“突出重點,打造精品”的要求。
四、完善制度保障
為加強國家項目的科學管理,保證資助經費的合理使用,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制定了《財務管理辦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項目資金廉政風險點防范管理辦法》等一整套規范完整的財務制度,有效保證了國家出版基金能夠發揮的最大效用。此外,出版社還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如《出版管理規定》《編輯工作細則》《圖書生產流程及規范》等管理制度。為進一步保證《文物》的內容質量,書稿在“三校一通讀”的基礎上增加為“五校二通讀”。
高效的項目小組,全面、規范的管理制度,從各方面為項目的實施保駕護航,并為國家重大項目的高水平完成提供了保障。在保證出版質量的前提下,《文物》于2017年底正式出版,于次年順利結項。
五、注重精準營銷和項目延伸
《文物》項目在策劃之初,就計劃“走出去”,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此,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一直積極聯系境外出版機構,計劃將該項目讀本輸出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目前,洽談已取得初步結果。項目完成后,出版社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辦新書發布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讀者和媒體;進行精準營銷,在相關雜志、報刊、網站上發表文章,在中醫學的專業論壇和學術會議上進行宣傳。通過作者推薦和介紹,擴大了該項目在專業領域的影響力。這些舉措使得更多的讀者和一線研究者了解到這套圖書,擴大了國家重大出版項目的影響力,獲得了業內人士的認可與好評。
為將資源再次整合利用,在《文物》項目的基礎上,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和國內各地方博物館、中醫藥院校醫史博物館、民營博物館等單位策劃了“中華醫藥衛生文物智慧博物館”項目。該項目計劃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等新媒體技術,將多地域的醫藥文物大規模、立體地呈現出來,建立“文物—人—數據”三者之間雙向多元信息交互的智慧化服務,讓更多的人把文物資源“帶回家”,足不出戶即可感受中醫藥文化。目前,該項目也在進一步細化和論證中。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文物》的策劃和實施過程中,精準選題策劃,精選作者隊伍,精心組織編寫和編輯,踐行了工匠精神,健全了制度保障,高質量地完成了圖書出版工作。同時,重視精準營銷和項目延伸,最終實現了打造傳世精品的目的,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通過這一國家重大出版項目,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鍛煉了人才隊伍,積累了作者資源,為后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韓姍姍. 專業出版社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出版戰略的思考——以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為例[J]. 科技與出版,2018(9):65-68.
[2]吳立剛. “工匠精神”在新時代編輯出版工作中的作用[J]. 傳播與版權,2019(3):68-70.
[3]盧宇. 深耕細作,著力打造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精品[J]. 出版廣角,2019(1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