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效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臭氧的污染特征,得出其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和難以預防性,然后就如何有效對臭氧進行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臭氧;污染特征;防治
引言
目前臭氧污染較為嚴重,給環境造成破壞的同時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其在產生和傳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采取正確的措施加以預防和治理成為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
1臭氧污染特征分析
1.1 危害嚴重且不易發現
臭氧不僅對空氣產生不良的影響,而且對于人體健康會產生嚴重的危害。首先,對人呼吸道產生強烈的刺激,引發咳嗽、胸悶等癥狀;其次,對神經產生毒害,造成頭部疼痛和暈厥等癥狀;最后,對皮膚產生嚴重的影響,能夠引起皮膚斑點,增加皺紋產生等[1]。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人體呼吸道疾病與功能變弱與空氣中臭氧含量增加呈現正相關。此外,臭氧污染比較隱秘,不易被人察覺,對人身體健康帶來潛在的傷害。
1.2 濃度隨時間變化明顯
(1)月度變化。以某地2018年~2019年臭氧月度含量數據為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2018年臭氧濃度較高時所在月份為6月~9月以及11月;2019年臭氧濃度值偏高的月份為4月~10月;同時通過兩年的對比可知,2019年6月份以前的臭氧濃度普遍比2018年的濃度高,據此初步判斷出臭氧濃度呈現出隨時間延長的特征(如圖1所示)。
(2)日變化。選取上述地區2019年8月中的6天臭氧含量每小時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如圖2所示),發現,一天當中臭氧濃度受到陽光輻射的影響,陽光輻射程度較強時濃度較高,輻射強度較弱時濃度偏低。8點左右濃度呈現上升趨勢,到晚上6點濃度有所下降,且最高濃度出現在下午的1點到6點之間。
1.3 防治難度大
臭氧的產生往往通過化學變化轉化而來,屬于二次污染,因此傳播過程較復雜,在遠距離傳輸時還會使污染空間發生變化,導致污染程度低、防治效果好的地區發生污染。臭氧的前體物是揮發性強的有機物,該有機物來源廣泛,涉及工業、交通運輸業、生活等多個方面。除了石油化工產業區域表現出明顯的污染特征以外,與其相關行業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汽車尾氣大量排放、秸稈不規范處理等都會導致臭氧產生,進而污染空氣。因此,實際控制起來難度相當大。
2臭氧污染防治措施
2.1 細化治理措施
選擇恰當的治理措施是控制污染的前提條件,對于環境改善具有基礎意義。通過實際考察發現,每個地區都對臭氧污染防治采取了相應的方法,但是大體上都是將工作重心放在對企業的監管和控制上。臭氧產生的原因是揮發性有機物以及氮氧化合物在太陽光照射下經過分解或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各地區的產生條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因地制宜顯得格外重要[2]。
就工業生產而言,應該將揮發性有機物進行分類處理,例如石油化學有機物、包裝印刷材料等需要專門做出治理,定期檢修相關設備,嚴禁泄露,同時加大科研力度,盡早研制出同類材料無污染的替代品,尤其對于涂料、裝修用膠等進行嚴格的污染物含量限制;對于氮氧化合物需要進行系統性整治,從源頭到結尾的整個過程都應采取嚴格的防治措施,其中包括鋼鐵、建筑材料等行業,以煤炭燃燒為主的熱電企業以及交通運輸行業等,經過系統性整治,加強了治理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效果,還需相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不定期對各企業進行抽查,提高執行能力,將環境整治工作落實到位。
2.2 采取考核管理制度
考核對于加強管理能夠起到重要的深化作用,有助于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此針對地區管理需要明確責任劃分,一旦發現空氣質量不符合標準,應立即對應到負責人,并要求其給予有效解決。一直以來,國家的重點防治對象主要是PM2.5,隨著臭氧對空氣和人體健康造成一系列傷害,國家對于臭氧防治重視程度有所提高。目前,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為PM2.5和臭氧,其余4項被納入到空氣質量標準中的污染物相對較少。而由于前些年的積累,我國對于PM2.5的防治已經有了比較完善和豐富的經驗,對于其防治辦法和手段都比較成熟,在高度重視下,其含量明顯下降,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也為臭氧防治提供了重要參考?;诖?,在臭氧的治理上需要參照之前的經驗,將目標指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的重點內容,對包括市、縣等各地區均采取考核制,相關部門為此需要對地區進行污染物含量檢測,在確保達標的基礎上評比出此方面業績最突出的領導層,對其給予獎勵和表揚,對于檢測結果不達標或者工作效率較低的相關人員予以批評和懲罰。通過采取此類方法,各地區管理水平有所提高,防治效果明顯加強。
2.3 提高污染防治科研水平
大氣污染的防治具有相當大難度,臭氧治理更是如此。在防治上需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經過仔細研究、探索,從而實現科學、精準的防治,尤其在污染分析方面,科學手段成為重要的工具為人類所運用。防治的基礎強調觀測,預防強調預測。研究人員需要對污染源加以分析和研究,確保能夠清楚地掌握其產生的原理,與此同時研究當時的氣象情況,以便將二者建立聯系,并采用數學分析方法科學地得出相對準確的結論;此外還需對相關資料進行研究,以明確現狀,在此基礎上制定有效方案加以預防。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項目都需要長期積累,需要經驗上的不斷豐富,不僅注重本地經驗的積累還應主動吸收其他地區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展開工作。研究務必注重系統性,從多角度分析問題,研究深入多領域,實現多層次交叉;將區域性研究重視起來,針對不同區域的不同特點展開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防治措施,不可“一刀切”,確保各地區工作都取得良好結果。
2.4 選用恰當方式擴大宣傳
宣傳是建立環保意識的關鍵環節。由于臭氧污染難以覺察,因此經常被忽視,但是通過相關播報,已經逐漸引起人民群眾的重視。從目前來看,依舊停留在對其危害性的宣傳上,對其具體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基本上未提及。因此需要加強宣傳臭氧的方方面面,幫助廣大人民真正了解并認識其危害,并為其有效防治創造有利的條件。除了要全方面進行宣傳以外還要考慮其宣傳方式,盡量保證內容上通俗易懂,形式上豐富多彩,以此引起注意。
對于宣傳方式,可以借助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結合的形式進行,比如電視、廣播、手機、電腦等,智能手機被廣泛運用,可以將相關知識發布到微信平臺上,借助平臺實時接收與閱讀,起到較好的宣傳效果,同時開設專題報道或專欄等,選擇最佳播出時間,以保證大多數人都能及時獲取最新信息;此外,可以開展知識講座,針對臭氧的預防、整治、原理等進行通俗易懂的講解,為了提高學習熱情,可以在其中插入有獎知識問答環節。
對于宣傳內容,需將日常預防與全民防治相統一,日常預防注重臭氧與其他污染的差異性,針對地域、氣候、時間等加以區別對待,如夏天的午后輻射較強,臭氧濃度明顯升高,此時需注意個人防護;全民防治需提高環保意識,引導群眾正確選擇產品,如裝修用材料盡量選購污染程度小或無污染的產品,家庭生活選用效能較高的抽油煙機等,通過全方位行動提升臭氧防治效果[3]。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業及城市的發展造成嚴重的臭氧污染,已經深入到身體健康等諸多領域,在防治過程中應強化管理、因地制宜、持續不斷地進行,同時臭氧的產生和傳播比較復雜,需重視科研,明確產生機理,從源頭上阻斷其傳播,進而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相關人員要繼續努力,認真總結,爭取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做出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龔博,盧寧川,楊琳,等.臭氧污染特征與防治工作探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0,45(2):104-106.
[2] 彭麗,涂先國,張志堯.遠安縣城區臭氧污染的特征及防治建議[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5):40-41.
[3] 陳超,嚴仁嫦,葉輝,等.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9,41(3):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