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摘 要】歷經十多年的課程改革,各種教學理論進入學校用于實踐指導,改變著教師的教學理念。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教研組作為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最主要的載體,也是教育教學推動最有力的力量,值得學校做整體的思考、積極搭建平臺,有效促進教研組內涵發展。本文從利用特殊時期采用網絡教研嘗試,教研組的系列主題教研活動后,對整個過程、結果進行了深度的提煉、反思,便于推動教研更好發展,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關鍵詞】網絡主題教研;科學依據;案例呈現
網絡教研是一種利用好現代的網絡技術搭建教研新平臺,并開創多主體跨時空、低成本、高效率的一種教研活動新模式。就目前教研的整體情況來看,在學校中有校本教研計劃、有方案,也開展了教研活動,也做了一些單次主題式的教研活動,但是整體思考發現,我們的教研活動還缺乏針對性、序列化、實效性,難以真正整體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且教師群體的整體老化,內驅力不足,年輕老師又不得其法,只能在量上面完成,不能達成真正教學質量的提高,亟待在校本教研進行突破,提升老師的基于問題的研修能力,從而提升教學實踐能力。我們利用本次“停課不停學”,做了一系列的網絡主題教研,有了很大的進展。
一、教研主題制定,基于科學依據
主題教研的依據:一切基于教學實情,基于學情,基于調查,基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原則進行。本次的網路教研充分立足了學情:學校是兩個校區,有個校區的孩子,父母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對多媒體的使用率較差,輔導能力不足,學生基礎較差。
其次是基于教學的實際:開展教研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認識和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引領教師一起進入研究的狀態,通過研究和實踐不斷提升專業發展水平。所以,網絡教研的活動主題必須是真實的、具體的問題,或者是困惑,這樣才有必要進行。
再次就是要基于本身教學內容的實際。以語文學科為例,首先要整體梳理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以及教材是如何呈現這些要素,接著思考在表達、閱讀、基礎練習中是如何體現這些要素的,最后還要思考結合考題來落實要素。
二、主題教研的確定,方向明確
有了依據后,主題教研才有了依托,要進一步確認主題教研,還要思考幾個問題。首先成員組成,一是校內相對專業的人員教導主任起統領主持作用,也可以聘請專家加入網絡教研,指導教研開展的有計劃、有目的、有過程意義,切實解決問題;二是教研團隊的所有教師全部卷入,最大限度體現教研的“主題參與“與”主體參與“,在參與教研活動的全過程中,群策群力,聚焦主題輪流主持出主意想辦法,相互碰撞,深入研討,尋找方法不斷的”研磨“,從而激發群體智慧,最大限度提升教研質量,也推動教學的實踐效能。
其次是主題確認的路徑: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教研組就馬上要進行的教學尋找共同關注的問題。以我們學校的二年級第一次網絡教研獲得為例:閱讀學校的《延遲開學建議后》,在教導處的《教師網絡教學安排表》和《語文預學表》整體安排下,二年級自行擬定了《二年級一單元預學表》,鎖定第一次教研主題:第一單元預學安排。
三、經驗+反思,協同作戰研修過程
確定了研究主題以后,教研組就正確開始準備教研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準備如下:(1)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向指導。參考教師用書上統編版小學語文單元要素呈現,關聯教研員對區域整體推動較為具化的小學語文單元要素的整體梳理表,對本次的研修“第一單元預學安排”進行梳理。見表1。
(2)結合上表,基于經驗,進行充分的頭腦風暴。二年級教研組成員們積極碰撞,匯總意見:針對年段特點,識字和朗讀指導仍然是重點;考慮有些學生沒得書,也可能缺少學習用品,預學表我們重點放在朗讀上,可根據班級特點選取全免費的尋聲APP,同時老師也可通過在QQ發語音指導學生朗讀;二年級的孩子們對漢字識讀以及朗讀課文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可以進一步放手讓他們進行課文的學習;課堂教學時應組織好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反饋,教師只在反饋過程中適時予以糾正、指導與強調。
(3)圍繞識字、寫字、其他教學目標,制定《二年級第一單元的自學指導》。為每一課的預學做一個大指導。如圖3。圖3
(3)結合《單元提示》,抓重點,按照預習的要求來進行,細化每一課。在過程中,教導主任和教學副校長深度參與其中,讓細化的過程更加科學、聚焦、具體落地,真正的從學生實際出發,達到最好的預學效果。具體安排如圖4所示。
四、反思+實踐,內在成長動力顯現
在這一系列的網絡教研中,教研教師把存在的問題與困惑進行整體化的梳理后,整體設計推進,結合自己的教學中案例進行經驗提煉和深度思考,在教研活動過程中不斷碰撞后形成真正的教學。這個過程,激勵了教師內在成長的動力,最終會促進教師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