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龍虎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自媒體時代應運而生,微博、微信、網易等自媒體平臺更是受到大家強烈的追捧。在這種發展趨勢的沖擊和影響下,新聞的生產和運營也出現了巨大變化,新聞在生產和傳播的過程中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反轉現象,使得新聞在報道初始到終止時其輿論走向變化各異,長此以往,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研究自媒體背景下反轉新聞的現狀特征、形成原因及對策極為重要。
關鍵詞:反轉新聞;特征;原因;對策
反轉新聞是指在互聯網傳播場域中,對同一事件的報道出現一次或多次顯著變化甚至出現反向變化的現象。反轉新聞吸引輿論眼球的不僅是事件本身,更多的是讓人嗔目結舌的戲劇性反轉以及公眾態度的反轉。
一、反轉新聞的特征
(一)話題性極強,受關注度高。
反轉新聞之所以能夠受到社會民眾的強烈關注,是因為其報道的事件往往涉及到人們關心的社會法制、道德問題以及醫療糾紛等焦點問題,只要與之有關的新聞被曝出,都將會很快引起社會民眾的共鳴,引起網絡的熱議。例如,這些年一直很火的關于“扶不扶”的新聞話題,這類新聞從報道發生到終止,在民眾的熱議和討論之下進一步推動了事件的發展,在其經歷過至少一次的反轉后,話題的熱度不斷地升溫,話題性也得到了增強,逐漸地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與思考。
(二)傳播速度快,范圍廣
反轉新聞因其內容差異性較大,使得受眾比較關注反轉新聞的前因后果。而一旦出現與受眾原先看到的不一樣的信息,媒體普遍會選擇去傳播,來引起網民的點擊和關注。網民作為一個個的自媒體又不斷的轉發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使得反轉新聞的傳播速度加快,范圍擴大。如近年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因為前期輿論很大,加之后期新聞內容的反轉,使得很多人關注,一時間成為大家議論的話題。而公眾的熱議又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新聞的快速傳播,使得其傳播的速度更快,傳播的范圍更廣。
(三)信息片面化
由于當下人們生活節奏普遍較快,人們沒有時間去探究媒體發布新聞消息的真偽度,加之短視頻時代“精短片面”的新聞流行,以至于媒體所營造的“擬態環境”幾近趨于“現實環境”。媒體所報道的信息只是單方面的,受眾也只是單方面的接受,前期沒有人去辨別真偽。前段時間網民宋女士自稱,在一個餐廳,一女大學生因和男朋友鬧矛盾而“飛踹”女兒的事件,這一消息一經上傳,輿論普遍指責女大學生,信息單方面,網民意見也是一邊倒。很少有人去懷疑宋女士所提供信息的真偽,更幾乎沒人去探究事件的真相,網民只是憑借自己所看到的片面的信息去評論與傳播,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表達自己的情緒。
(四)反轉時間縮短
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不僅新聞出現與傳播的速度加快,新聞事件出現反轉的時間差也在不斷地縮短。在最近幾年的反轉新聞事件中,新聞事件的反轉時間大多是都是在幾天內,有得在24小時內,更有甚至在幾小時內就有人站出來質疑并糾正。
二、反轉新聞的成因
(一)自媒體時代的發展
互聯網的更新發展,手機的普及與多功能化,使得每個人都成了一個自媒體,都能傳播消息,發表意見。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五六歲的孩童,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機在手,你便可以成為網民。網民不僅僅能夠接受新聞,同時也能評論新聞,發布“新聞”。但是由于網民缺乏專業的新聞采集和發布能力,所傳播出來的消息大多都是個人的主觀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反轉新聞頻頻發生。
(二)網絡把關機制的欠缺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發展,網民有了更多的機會與平臺渠道去發布一些自己所了解到的“片面新聞”。尤其是短視頻時代的到來,網民將所見場景隨手一拍并憑借自己主觀判斷配文發布,一個小視頻便誕生并開始傳播開來了。由于現今網絡把關機制沒有傳統媒體那么嚴格,加上網絡的即時性以及廣泛性,新聞一旦發布出去,沒有接受把關的審查下,容易導致很多片面化的新聞流傳出去。
(三)受眾媒介素養的缺失
網民在接受新聞時,沒有對新聞進行思考與處理,直接接受媒體所發布的信息。同時,因為網絡的互動性,使得輿論得以形成。受眾因為媒介素養的缺失,對輿論不加思考地全盤接受,或者不作為使得輿論逐漸成為主流意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后期新聞發生逆轉,引起較大反響。
三、減少反轉新聞的對策
(一)當事人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切斷碎片化熱點
面對如今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方式,新聞事件當事人理應及時站出來發聲,發布一手信息,及時切斷輿論熱點,重新引導輿論漩渦,這樣才有利新聞真相更好的傳播出去。當然,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必須要實事求是,而不能為了引導輿論的逆轉再度發布虛假信息,這樣只會越描越黑,使得新聞真相長時間難以揭示。
(二)新聞工作者應提高專業素養,完善把關機制
新聞工作者作為把關人,要始終盡到把關人的責任與義務,要時刻謹記新聞專業素養,對新聞的選擇以及刊發慎重地選擇和處理,不能為了蹭熱度而盲目地發布一些自己都不明真相的新聞,新聞的本質是真實,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在了解事實的情況下進行報道。
(三)公眾應提高媒介素養,弘揚網絡正能量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發展,網民的數量逐年增加,部分公眾對于網絡上任何能夠激起情緒波動的事件急于發聲,卻不辨別所看到,所聽到的事件是否真實。所以,媒介素養至今仍是受眾仍需要補缺的短板,廣大網民公眾需要不斷提高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里的辨別能力,而且要謹言慎行,不要輕易地去評論與發布不明真相的新聞,制造與引導輿論。
反轉新聞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自媒體網絡發展的產物,它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新聞現象。這種新聞現象在逐漸的發展中,影響了媒體公信力,對社會的穩定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必須要正確客觀地對反轉新聞進行分析,探索其規律,積極地采取有效的行動加以遏制,還新聞界一片清新蔚藍的天空。
參考文獻:
[1]?自媒體背景下反轉新聞的特征及成因探析,朱慧明,新媒體研究
[2]?淺談新媒體時代“反轉新聞”現狀及相應對策,馬敏,傳播力研究
[3]?自媒體時代輿情反轉新聞產生機制及對策探析,申曉雁,傳媒論壇
(作者單位:臨沂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