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輿情已成為社會價值引導的重要資源,對優化我國信息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網絡輿情引導構建了技術基礎。本文通過分析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的特點,并簡要闡述人工智能理論體系,提出大數據、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網絡輿情引導策略,為提升網絡輿情溝通和引導水平提供新的指導思路。
關鍵詞: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輿情;引導策略
1大數據背景下的網絡輿情特點
大數據具有數據信息量龐大、數據信息類型繁多、處理速度快、信息價值密度低等特點,無法用現有計算機工具對大數據集合進行提取、存儲、共享、檢索、處理及分析等。網絡輿情作為大數據的一種,其數據信息量可高達PB級規模,網絡輿情是以具體事件為中心,以互聯網環境為載體,表達和傳播廣大網民的態度、情感及觀點,并在某個時間段層面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力,體現網絡空間內的社會輿情映射。由于網絡輿情形成迅速、持續時間不定、輿論影響力巨大,通常具有實時與交互、自由與可控、外顯與隱匿、理性與情緒、群體與個人等兩面性特點。大數據背景下的網絡輿情來源主要有:傳統媒體網絡版、網絡社交平臺、網絡新媒體、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輿情信息體量越來越大,數據類型也越來越復雜,傳統的輿情研判、分析、引導、監控方法已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網絡輿情發展需求,現階段如何準確預測網絡輿情未來趨勢,正確分析和積極引導網絡輿情發展是大數據時代各級政府部門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和全新挑戰。
2人工智能系統理論
人工智能系統是通過計算機實體或程序,模擬人類社會行為、意識形態,包括對人類思維認知、解決問題方式、社會協作、進化機制等內容的模擬,因此,人工智能系統具有基本的認識理解環境能力、自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判斷推理能力等。人工智能中的智能體系統不僅需要具有社會性、自治性、主動性、反應性等基本特征,同時還要具備信念、知識庫、推理等高級智能屬性,根據智能體所采用的決策、推理方式,智能體模型又分為反應型、慎思型、混合型三種類型。人工智能技術中的多智能體系統則是由多個相互獨立、松散的智能體耦合而成,從而形成一個大型復雜分布式系統,多智能體系統可以模擬人類社會的理性行為,實現各智能代理模塊之間的數據信息共享、交互、協作過程,使其共同完成模擬任務。目前多智能體系統的研究方向主要為組織結構、體系結構、分布式路徑規劃、協調機制、多傳感器行進編隊、數據融合等方面,該系統適合用于分布性、動態性等復雜問題的解決與修復,特別在網絡輿情研判與評估、智能交通構建、多機器人系統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3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網絡輿情引導策略
3.1及時轉變傳統思維模式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網絡輿情引導理念必須創新思維模式,網絡輿情治理相關政府部門應及時轉變傳統觀念,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引領網絡輿情治理觀念的創新與變革。各級政府部門首先應結合大數據時代社會發展特點,明確網絡輿情的主體導向,樹立健康開放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輿情引導觀念,突出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網絡輿情引導過程中的優勢作用,從傳統主體管控思維向提升網絡輿情服務能力的思維模式轉變,避免官僚式網絡結構用語,在網絡環境中營造健康、平等的對話情境,對廣大網民重點關注的網絡話題及時做出回應。各級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網絡輿情引導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到網絡輿情大數據建設與應用中來,幫助社會公眾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政治素養,從而成為網絡見解領袖,使其能夠正確引導網絡輿論思想,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問題。另外,應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網絡輿情處理及引導思路,突破傳統的數據抽樣分析思維模式,主動收集網民調查數據,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手段深入挖掘隱蔽性較強、信息價值較高的網絡輿情,以此獲取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網絡信息數據,準確掌握網絡輿情發展趨勢。
3.2提高網絡輿情智能化引導能力
傳統網絡輿情監測技術只適用于信息量小、形式集中、輿情形態少的網絡輿情,針對現代網絡輿情特點,當務之急是創新網絡輿情引導的手段和技術,加大政府部門財政投入力度,與數據信息化研究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圍繞云計算、移動互聯、智能檢索、可視化、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進一步優化網絡輿情分析、處理功能,構建網絡輿情人工智能引導代理模型,自動生成網評帖文、智能選擇引導方法與時機、智能協同引導,根據網絡輿情發展形勢,自適應調整網絡輿情引導策略,實現智能化的網絡輿情引導。同時逐步完善網絡輿情信息采集、數據分析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引導社會公眾對網絡輿情做出科學客觀的判斷,實現智能化、自動化地監管網絡輿情。另外,由于大數據背景下的網絡信息資源復雜多樣,網民往往利用網絡發表情緒化的言論,即所謂的網絡信息噪音,網絡監管部門需要不斷升級網絡輿情分析、處理技術,深度挖掘社會公眾的態度意見,社會關系網絡以及網絡輿情發展態勢,形成關聯輿情網絡,及時對其進行干預和引導,嚴格杜絕各類網絡虛假信息、網絡謠言肆意傳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手段將網絡輿情危機化解在萌芽狀態,從根本上提升網絡輿情的引導和治理水平。
3.3完善網絡輿情大數據監管機制
網絡輿情引導需要先進的信息監管機制作為保障,在新形勢下必須依托大數據技術加快完善網絡輿情數據信息搜集機制,進一步優化網絡輿情預警處理機制,同時建立配套的網絡輿情評估機制,將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到專業化的網絡輿情監管系統中,優化整合監管平臺系統資源,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網絡輿情監管體系。通過大數據網絡輿情監管平臺,有效提高輿情判斷能力,完善預警應對措施,實現對網絡輿情的全面評估和網絡空間的精益化管理。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打破了輿情信息的壁壘,網絡事件處理應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實現多主體的共享協同引導模式,形成快速的網絡輿情聯動和應急管理機制,有效化解公共網絡輿情危機,從根本上提高網絡輿情決策效率和管控引導水平。
3.4加快大數據網絡輿情法制建設
網絡信息時代使輿情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網絡輿情研究歸根結底還是研究人構成的社會網絡,需要相關法律法規作為調整網絡空間各種社會關系的保障,以此形成正確的網絡輿論導向。各級政府部門作為網絡輿情治理主體,應結合政府信息公開及問責制度,制定網絡輿情危機管理法律法規,形成規范統一的網絡輿情治理標準,保證網絡輿情管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對于社會公眾個體而言,通過加快大數據網絡輿情法治建設,培養社會公眾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積極鼓勵網民理性參與社會公共事務,進一步規范網絡信息發布、共享、搜索、傳播等行為,避免虛假網絡炒作和不實報道,積極維護良好、穩定的網絡輿論環境。
4結語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網絡輿情發展形勢日趨復雜化,必須充分利用大數據理論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網絡輿情引導策略,不斷豐富網絡輿論治理與管控理論,建立健全網絡輿情大數據監管機制,提高輿情智能化引導水平,在未來網絡輿情治理中取得輿論制高點,從而更好地引導網絡輿論發展導向。
參考文獻:
[1]?唐存琛,畢翔.國內外網絡輿情分析比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9):97-99.
[2]?孫小娟.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與處置策略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5):143-145.
作者簡介:許和旭,山東巨野,漢族,男,1988年1月出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