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偉
摘要:新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信息形式,其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廣泛的覆蓋性,同時能夠在短時間內對不同的人、事、物產生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以及各種新媒體的衍生,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持續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新聞記者的采訪水平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對新聞記者來說,只有積極做好前期采訪工作,在采訪過程中耐心傾聽,并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才能促使被采訪者快速真誠地投入到采訪中,獲得更多有效的信息。
關鍵詞: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
采訪藝術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僅需要新聞記者意識到自身采訪存在的問題,還要在實際采訪中不斷進行修正,從而培養自己的采訪能力。光從思想意識層面認識到采訪的藝術性是不夠的,還要基于采訪活動積累經驗,從而有效提升采訪的藝術水平。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播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聞記者需要正視傳媒環境的變化,在采訪中注意細節性問題,從而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水平。
一、新聞記者采訪中存在的問題
1. 難以正確把握與采訪對象的關系。
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時,需要積極引導被采訪者,從而獲取相關的新聞信息。正確處理與采訪對象的關系,進一步拉近與采訪對象的距離,有利于推進采訪的進程。但是在實際采訪中,不少新聞記者難以正確把握與受訪對象的關系。一方面,對某些人過于崇拜。當新聞記者近距離采訪某個名人時,存在過度恭維的現象,導致無法挖掘出受眾真正想要知道的信息,也容易引起受眾的反感。另一方面,在對一些弱勢群體進行采訪時,會表現出一種輕視的心理,不利于拉近與采訪對象的距離,反而會引起采訪對象的不適,進而也會引起受眾的不適,導致新聞報道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2. 過于關注自身而忽視了工作。
記者在進行采訪時過度注重自身而忽視采訪對象,忽視了自己的采訪任務,這樣是不可取的。不少新聞記者在鏡頭面前扭捏作態,不僅不利于自身形象的展現,還會影響所在媒體的形象,讓受眾對其產生負面印象。另外,對不同的采訪話題,記者應該有不同的采訪方式,從而有利于新聞采訪的進行。新聞記者的表情、言行都應該與采訪話題相符,例如,采訪一些嚴肅性的話題,記者就不能一直微笑,這樣會阻礙新聞內容的表達,也會給受眾留下不好的印象。
3. 缺乏對現場的準確判斷能力。
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報道時,需要基于自己的新聞敏感性以及判斷力進行信息的篩選,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找到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順利完成新聞報道,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以及時效性。在實際采訪中,尤其是采訪突發事件時,新聞記者采訪的時間有限,想要達到預期采訪目標,就要有足夠的現場判斷能力。記者進入新聞現場后,應基于對現場的準確判斷,快速形成自己的采訪報道思路。
4. 難以控制自身的情感。
在新聞報道中,要注意報道的客觀性。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始終站在中立的立場上進行采訪,不能摻雜自己的個人感情和觀點,以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性。但在實際采訪環節,不少新聞記者難以控制自身的情感,常常摻雜自己的個人情感與采訪對象進行溝通交流。在一些突發事件現場,可能存在震撼性的場景,可能導致新聞記者情感的失控。同時,一些記者在新聞采訪中也存在消極對待新聞事件的問題。這樣不僅不利于新聞記者進行新聞信息的搜集,還會導致新聞價值觀的扭曲。
二、新聞記者提升采訪藝術的策略
1.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新聞記者若想在采訪過程中占據主動地位,就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如果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采訪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要搜集采訪對象的資料,深入了解采訪對象,這樣才能實現與采訪對象溝通的高效率。
第二,要明確采訪目的,基于采訪目的進行采訪問題的設定。
第三,要做好問題預設,準備好多種預案。當然,一些突發性事件可能無法給記者充足的時間進行采訪準備,這并不意味著新聞記者不需要準備,而是要盡量找出時間來粗略準備,例如,在去新聞現場的路上就可以有效利用時間進行相應準備。這也是對新聞記者采訪能力的考驗。
2. 創造良好的采訪環境。
采訪環境對于采訪過程也有著重要影響。選擇合適的采訪環境,有利于緩解采訪對象的緊張心理,從而有利于新聞記者進行深入采訪。采訪時,記者要以積極的心態、溫和的語言來幫助被采訪者放松心情,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3. 突出采訪重點,注意采訪細節。
在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可能會拿到大量的新聞素材。為了方便后期新聞制作,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注重突出重點,幫助受眾捕捉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從而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同時,注重采訪細節。細節決定成敗,一些重要的新聞線索都來源于細節,如果在采訪中忽視細節,很可能會遺漏掉重要的新聞信息。突出采訪重點,注重采訪細節,需要新聞記者具有敏感性,能夠從新聞現場以及新聞當事人身上挖掘到事件背后的真相。
4. 合理使用采訪技巧。
新聞記者與采訪對象進行溝通時往往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這種以新聞記者為主導的談話,需要新聞記者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通過自己的提問來挖掘到更深層次的內容。在問題設置時要講究技巧,既不能引起采訪對象的反感,還要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避免采訪沖突。例如,盡量提開放性的問題,從而讓采訪對象吐露更多的細節。
5.注重話題新鮮度
當一個新聞事件被報道出來后,常常會有多家新聞媒體對此事進行跟蹤報道。如何提升新聞的收視率,使得新聞傳播范圍更廣?這就需要新聞記者注重話題的新鮮度。如果新聞當事人被同樣的問題多次提問,時間一長也難免出現厭倦心理,所以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需要對問題進行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受訪者的表述熱情。
具體來說,新聞記者在采訪時需要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來增加問題的信息量,并通過自己的感染力讓受訪者做出主動回答,全面調動受訪者的情緒,運用一定的采訪技巧挖掘更多真相。通常情況下,新聞記者都會采取“我問你答”的形式對受訪者進行采訪,這種采訪模式常常會影響播報質量。
個別記者出于寫作的功利性,在采訪中用尖銳的語言逼迫受訪者回答,這樣往往會引起受訪者的反感。所以,新聞記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提問技巧和專業素養,針對不同的新聞事件和采訪對象,選取不同的問題,將問題框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并注意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宜短不宜長,否則就會使得問題變得拖泥帶水,而受訪者也會邊聽邊忘、答非所問。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受到了很大沖擊。現階段,新聞記者面臨著新媒介環境的挑戰,提高其采訪藝術可以提升新聞報道質量,有利于新聞記者職業生涯的發展。新聞記者要正視采訪中存在的問題,做好自身采訪能力的提升,不斷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導向意識、創新意識和學習意識,自覺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而不是根據主觀意圖來描寫事實,要高度重視對新聞事實的反復核對,確保報道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葉海雅.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提升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9,7(13):115-116;
[2] ?陳琳.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提升方法分析[J].記者觀察,2019,(14):35;
[3] ?楊杰.新時期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9,(14):87.
[4] ?付重.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J].記者搖籃,2019(12):55-56;
[5] ?陽光.新媒體下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提升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9,3(26):120.
(作者單位:富寧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