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保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地質勘察工作已經逐漸步入到人們的視野范圍內。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域較廣,物質資源種類繁多十分豐富,加之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化地質。因此,在工程建設初期,為了保證整體施工質量的安全與穩定,務必要開展地質勘察,在保證建筑工程可行性的基礎上,切實滿足施工團隊的技術性要求,再進行下一階段的施工。基于此, 本文通過對地質勘探的目的與階段進行分析,探究復雜地質條件下地質勘探技術的使用,旨在提高地質勘探效率。
關鍵詞:復雜地質;地質條件;地址勘察;勘察技術;技術分析
由于我國地域較廣,地理跨度巨大,使得我國擁有極為復雜的地貌與地質條件。若想徹底開展地質勘察工作,就要切實發揮地質勘探工作的價值,始終堅持以當地的地貌特征為基礎,對各種地質勘探技術進行比對與分析。結合不用地區的地貌條件與特征,保證勘探技術的合理使用?;诋斍吧鐣l展而言,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建筑工程量的增多也對簡直工程的質量與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施工單位務必要在施工前保證地質勘察工作的有序進行,特別對于復雜地質條件而言,只有保證完全符合工程建設要求,才能進行后續施工建造。以下就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地質勘探技術進行分析,旨在促進地質勘探工作不斷優化。
一、地質勘探的目的
數雖然我國幅員遼闊,但是地質條件卻極為復雜。城市化進程腳步的逐漸加快帶動了建筑工程數量的成倍增長,許多工程都需要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展開施工建設,以常見的民生工程、資源開發等項目為例,都需要在極為復雜的地形條件下進行施工。為了切實保障施工質量與安全,務必對施工周邊地區的地質條件進行勘察,以此為后續工程施工的開展提供數據基礎與科學參考。
建設工程施工前務必要對工程項目進行設計規劃,通常結合施工步驟可大致分為三個主體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期設計階段以及施工圖設計階段。對于每個設計階段而言,地質勘察的側重點也會有所區別。為了充分滿足地質勘察要求,可將復雜地形的勘察工作從初始到后期詳細逐一遞進。對于地質條件相對簡單的地區而言,勘察人員可對勘察工作進行適當簡化;但是對于地質條件相對復雜的地區而言,勘察人員可以結合特殊地形的施工需求,并對該地進行詳細的勘察論證,保證復雜地形的地質勘察工作可以有效進行。
二、地質勘察的階段
(一)選址勘察
選址勘察旨在保證工程建設的科學性與可行性,以此充分了解施工區域附近的地質條件。特別對于大型建筑設施工程而言,務必要經過多項論證才能邁入到下一階段施工中。只有通過對地質選址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才能保證備選施工場地的穩定,以此提供適宜的工程地質評價報告,切實保證地質勘察與評估滿足相關建筑施工要求。
(二)初步勘察
在初步勘察階段中,旨在對初期可行性進行論證,并以此對擬定施工區域進行具體的地質數據信息勘察。初步勘察工作開展,要求勘察人員在選址報告書的內容基礎上,對建筑項目規模、工程高度以及基礎建筑形式等有關問題進行闡述,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更為深入的地質條件勘察工作。通過系統的初步勘察數據評估施工建筑區域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為地貌條件差異提出施工建設建議。
(三)詳細勘察
待初步勘察階段完成后,勘察人員應對重點區域進行再次詳細勘察,通過勘察數據的整合處理,為工程施工圖的設計與規劃提供可靠數據參考。在初步勘察階段完成過渡后,施工區域的基本地質條件已經清晰明了,詳細勘察的開展旨在為工程設計提供各項可靠參數,并對建筑工程的地基情況進行適當評價。以此為數據基礎, 通過對地基條件進行分析,旨在對地基進行處理或加固,采取可行措施實現不良地質現象的預防,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與安全。
三、復雜地質條件下地質勘探技術的使用
(一)物探技術
物探技術的研究基礎應始終建立在地質磁性、電性等基礎物理特質之上,并結合不同地質區域采取合理的物理方法進行地質勘察, 使用物探儀可以輕松勘察到有關區域的物理磁場變化,并從中找尋一些異常物體進行探測。常見的物理勘察方法以磁法測量、放射性測量等為例,重力測量、電法測量也會針對具體情況被使用。
基于當前物探技術發展而言,全球已經有數十個國家擁有了自己本國的地勘儀制造廠,并逐漸朝著儀器種類多樣化的方向不斷邁進,以此滿足復雜地形的地質勘探工作需求。目前,基于國內勘探行業的發展而言,復雜地質的地質勘探已經取得顯著緊張,并在油氣地質、礦產地質以及水位勘察等多方面彰顯了自身作用與價值。譬如在隧道洞勘察中,通過常規手段如高密度電法、地震反射法、瑞雷面波、視電阻率等,對隧道洞的巖性風化情況、進出口覆蓋層密度厚度等進行探測,通過深埋圍巖結構特征和斷層位置對地質異常部分進行評價?,F階段的技術中先進的主要是CSAMT 大地探測儀,主要方法為電磁法、瞬變電磁法和激發極化法,綜合勘察結果和物探資料對異常區域和破碎帶進行評估,為施工提供有效信息。
(二)化探技術
化探技術的出現是以地質化學理論為基礎的,旨在將樣品從自然物質中提取出來,并進行系統的整理分類。通過對樣品進行化學特質的分析,從中找出化學異常部位,并利用常見的化學測量、土壤化學測量以及巖石測量法等進行地質勘測。以水系沉積物化學法為例,勘察人員可將地表水中的沉積物采集出來,并通過化學儀器對樣品中的化學含量及個各項元素進行分析。利用這些實驗數據找出礦化的異常部分,并以此尋找礦床,綜合評估該區域內的地質情況。
土壤化學測量法要求地質勘察人員對土壤樣本進行采集,并利用化學中的各種風化物質進行礦元素含量的挖掘,通過礦化物質成分情況的異常,對該地地質條件因素等進行判斷。巖石化學測量方法亦是同理,勘察人員對巖石樣品進行采集,并對其中的礦物質元素進行分析,旨在發掘礦化相關的異常元素,并結合實驗結果對該地的地質進行綜合分析。
(三)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多數時候與計算機共同使用,旨在進行自然災害的預防與勘測。在復雜地質的地質勘察工作中,遙感技術占據了大部分比重。歷經數年來的研究與發展,遙感技術已經從單一化逐漸演變發展為多元化的遙感技術,實現了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的過渡與轉變。
利用遙感技術,地質勘察人員可以在實際勘察中第一時間獲取詳細的圖像信息,從宏觀角度對空中探測信息進行詳細分析,通過遙感儀發出的電磁波輻射,反映出不同地質條件下的不同地質反應, 參考其他地質資料,形成對該地地質構造的綜合判斷。遙感技術的勘察方式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優勢,打破了傳統勘察模式中的地面條件限制,在復雜地質的地質勘探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切實提高復雜地形的地質勘探技術,勘察人員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利用各項數字化勘察技術,全面把握復雜地形地勢情況。通過對地貌地質的穩定性參考,發揮勘察技術的價值,以此保證工程建設的穩定與安全。
參考文獻:
[1]?羅元沖. 關于復雜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的應用研討[J]. 世界有色金屬, 2017(5):144-144.
[2]?張瀟. 建筑工程地質勘查技術分析[J]. 華北國土資源, 2016 (1):69-70.
[3]?郭安校, 鄒倩. 地質找礦的地質勘查技術分析[J]. 城市地理, 2015(8).
(作者身份證號碼:41032819900215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