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松
摘要:建筑工程連續墻施工具有施工噪音低、防滲性能好、施工振動小、墻體剛度大、工期短、工效高、地質適應性強以及質量可靠等優勢,因此在深基坑工程中作為一項圍護方法得到廣泛的應用。但隨著建筑連續墻逐漸向較深位置發展,結合現代建筑要求的進一步提升,針對建筑連續墻施工技術的要求也進一步改善。本文就對建筑工程連續墻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建筑工程;連續墻;施工技術
引言
在建筑工程基坑支護施工中,使用連續墻施工技術已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形式,連續墻施工主要是在地面以下進行,其能夠有效地截水防漏、擋土以及進行承重,連續墻施工中的墻體一般剛度會比較大,而且對周圍環境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再加上其截水抗滲性能非常好,因此,在各種大、深基坑施工中,已經開始普遍地被應用。
一、建筑工程地下連續墻優勢分析
大量工程實踐案例表明,高層建筑物的地下連續墻具有工效高、工期短并且質量非常可靠等優勢,隨著它在工程實踐里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其優勢更加明顯,具體表現如下:
(一)從施工角度對看,很多工程施工技術施工時都會給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連續墻施工技術很好的彌補這一點上的不足。連續墻施工的振動小、噪音輕,鑒于高層建筑工程大多處于城市中,所以采取該施工工藝可以減少對城市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另外該施工工藝占地面積比較少,并且還可充分利用建筑紅線內的有限地面與空間,使得投資效益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二)高層建筑的地下連續墻普遍剛度比較大,就厚度而言,我國的技術目前能達到的厚度處于0.6m 到1.3m 之間,國外技術則可達3.2m 的厚度,這就使得基坑開挖時,它所能承受的土壓力可以得到增加,也就能盡可能的避免地基沉降與開挖塌方事故的出現。除此之外,因為連續墻的墻體剛度比較大,所以在設置埋件時操作比較容易,也便于施工作業。
(三)許多實踐案例表明,連續墻技術在不斷更新中,并且日趨成熟,隨著墻體接頭形式與施工方法的不斷改進,該施工工藝基本不透水,并且防滲性能非常好;從現有施工工藝應用條件可知,高層建筑的地下連續墻施工工藝可以滿足多種地基施工需要,并且使用范圍非常廣,還可把它用作施工中的剛性基礎,代替樁基礎、沉井以及沉箱基礎施工。實踐證明,采取該方式能極大的滿足更大荷載作用所需。
二、地下連續墻的類型
從墻的用途進行分析,可以劃分為臨時擋土墻、防滲墻、永久擋土墻以及發揮基礎作用的地下連續墻。
(一)根據開挖狀況進行分析可以劃分為地下防滲墻和地下連續墻。(二)從成墻的方式而言,劃分為組合式、樁校式及槽板式。(三)按照墻體材料進行劃分,又分為塑性混凝土墻、自硬泥漿墻、泥漿槽墻、鋼制地下連續墻、鋼筋混凝土墻、固化回漿墻、預制墻以及后張預應力地下連續墻等。
三、地下連續墻施工工藝分析
(一)施工準備階段
(1)現場情況調查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下述問題:施工機械進入現場和進行組裝的可能性,挖槽時棄土的處理和外運,給排水和供電條件,地下障礙物和相鄰建 筑物情況,噪聲、振動和污染等公害引起的有關問題等。
(2)地下連續墻的設計、施工和完工后的使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先是否對水文、地質情況有全面、正確的了解。因此,必須認真進行地質勘探,要根據工程情況、挖槽長度、地形起伏等正確確定鉆孔位置,鉆孔深度應超過地下連續墻的設計深度。地質勘探中應注意收集有關地下水的資料,如地下水位及水位變化情況、地下水流動速度、承壓水層的分布與壓力大小,必要時還需對地下水的水質進行分析。
(二)施工技術
(1)導墻變形使得鋼筋籠難以順利下放,這主要是因為導墻施工結束后沒有加一道縱向支撐,致使導墻側向不夠穩定,進而促使導墻發生變形。處理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先將導墻拆模,隨后沿著導墻縱向每隔1m 設置二道木支撐,并把兩片導墻支撐起來,當導墻砼滿足設計強度要求標準后,不允許重型機械行駛在導墻的側面,以免導墻受壓發生變形。假如導墻已經發生變形,這時最好的解決方法便是采用鎖口管強行插入里面,等到撐開足夠空間后將鋼筋籠下放。
(2)導墻內墻面和地下連續墻軸線出現不平行,這是地下連續墻施工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超聲波的測試結果表明,因為導墻本身不垂直,便會導致整幅墻垂直度不夠理想。導墻內墻面和地下連續墻軸線不平行便會促使建好地下連續墻難以滿足施工設計標準,這時可將導墻中心線和地下連續墻軸重合在一起,內外導墻距面凈距要在地下連續墻設計寬度基礎上再加50mm,凈距離誤差應小于5mm,并且導墻的內外墻面都需保持垂直。另外還要控制偏差,以確保偏差可以達到設計要求。
(3)導墻開挖深度所處區域內一般為回填土,塌方之后很容易促使導墻背側出現空洞,促使砼方量增加,解決方法是先采用小型挖基來開挖導墻,盡可能的減少回填土方量,然后在導墻背后選擇一些素土進行回填,切忌不可采用雜填土。
(二)制備和處理泥漿
(1)施工前應對造漿粘性土進行合理的選定,一般將膨脹土作為材料進行造漿。在施工之前,通過試驗造漿性能和造漿率的方法進行確定。(2)在施工場地內對滿足施工使用的循環、配置以及凈化系統場地,在泥漿池內對防護雨棚進行設置,運用集水井和排水溝在施工場地內進行應用,避免雨水和地表水對泥漿造成污染。(3)施工過程中,槽內泥漿面應與地下水位相比超出1.0 以上,且不能低于導墻頂面0.5m。(4)施工現場應存在足夠的泥漿儲備量,通常情況下與使用量相比,泥漿儲備量應是其1.5--2 倍最為適宜,促使成槽、清槽的需要得到滿足。
(三)清底
在挖槽完成之后,在泥漿中懸浮的土顆粒會逐漸向槽底沉淀。其次,在挖槽過程中,會出現未能排出而在槽內殘留的土渣,或是在鋼筋籠吊放時從槽壁上滑落的泥皮堆積等雜物存在。在挖槽完成之后,應對槽底的沉淀物進行徹底清除,該過程則被稱之為清底。在地下連續墻施工中,清底作為一項關鍵工作,必須根據要求進行有效控制。一般清底方法主要分為兩種,沉淀法及置換法。沉淀法是在土渣完全向槽底沉淀后再進行清底施工,而置換法則是挖槽完成之后,進行清底工序。當土渣還沒徹底向槽底沉淀之前再進行清底。而置換法則是挖槽結束之后,對槽底進行清理。在未能對土渣進行完全清理之前,應在槽底運用新泥漿進行置換施工,控制槽底泥漿的相對密度,使其達到低于1.15 即可。
(四)成槽施工
(1)槽段的劃分
根據設計圖紙的劃分方式對槽段進行劃分,應充分考慮各個轉角位置成槽機的開口跨度。
(2)選擇成槽機械
當工程屬于軟土地基時,由于液壓抓斗機存在大自重以及施工振動,會容易造成塌孔現象出現,因此不應對其進行使用。而多頭鉆機存在較小的自重,且施工中形成的振動小,因此在軟土地基中進行使用最為合適。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做好高層基礎施工工程,就必須抓好連續墻,的施工工藝與質量,嚴格按照工序與安全管理規定進行,才能打好扎實的基礎,為建造高水平的建筑樓房奠定基礎。地下連續墻施工前一定要嚴格控制材料質量,地下連續墻屬于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時一項非常重要的施工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該技術的應用范圍將更加廣泛,施工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黃才華. 建筑工程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探討[J]. 城市建筑,2013,16,54+63.
[2]?鄭啟潤. 高層建筑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初探[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27,169-171.
(作者身份證號碼:1304061989010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