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觀生
新學期初,我應邀參加幾所學校的活動,有開學典禮,有升旗儀式,也有學生暑假作業展。
一所學校的開學典禮以“夢想”為主題,讓學生用歌舞、說唱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夢想;一所學校舉行升旗儀式時,升旗手莊嚴嫻熟,嘹亮的國歌聲中,全體學生肅立,演講師生,慷慨激昂,頗動人心;在另一所學校,我看到了學生的暑假作業展,手工、繪畫、書法、作文,形式多樣,精彩紛呈。
這些活動不可謂不精彩,贊嘆之余總覺得少了些什么。細細思量,就會發現,上述活動不過是優秀者的“巡演秀”,而非大眾的“狂歡場”。開學典禮中,夢想的演繹只是少數人的舞臺,其他人不過是“看客”罷了;升旗儀式上,升旗手是矚目的焦點,而操場上數千名學生也只能是點綴;作業展覽中,少數優生頻頻亮相,其他學生的作品卻難覓蹤影。
或許有人說,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優秀才會有機會。此話不假,只是不適于學校這個場所?!敖逃闯砷L”,學校是讓每一個人成長的地方,而非殘酷競爭的自然界。學校舉行各類活動,自然就應將“每個人的成長”放在第一位。
同樣是開學典禮,有的學校就做成了一次課程,讓每一個師生甚至是家長都參與其中;同樣是升旗儀式,有的學校就采取輪流當升旗手的形式,力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驗到升國旗的神圣;同樣是作業展覽,有的學校就能將每一個孩子的得意之作在全校進行展出。這樣的學校,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學校,才是在做“為了展”的教育。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這是學校存在的意義,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