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貽芳
摘? 要:本文通過班級管理中的具體案例,反思相關教育行為,分析教育管理中如何用心對待成長期的青少年學生。
關鍵詞:班委、運動、平臺、尊重
一、案例背景
1.任班委——意愿與現實的沖突
小雨是班里一個長相秀氣的男孩,也是一個內心積極向上、勇于承擔責任的男孩,他的一雙大眼睛里時刻流露出自己想要優秀的心聲。從初一入學時我就很快注意到了他。
在班干部民主競選時,他主動要求當紀律委員。紀律委員的責任重大同時工作難度也很大,這是我在競選前就強調過的。他能積極承擔責任讓我對他刮目相看,就欣然把這個崗位交給了他。在后來的班級管理中,可以看出他特別用心想管理好班級紀律,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習紀律。他的人緣很好,在班里的人氣也很高,但是同學們并不畏懼他,他的管理越來越沒有效果,他逐漸也變得不太好意思管理同學,自己的紀律也時有不好,對我也越來越疏遠。
在初一上學期寒假的時候,他又主動向我辭去這個職務,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管理好班級的紀律。雖然我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也沒有說動他,我想他是真的感受到了紀律委員的壓力,同時對自身的要求也有所降低了。我覺得他是能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優秀學生的,只是暫時遇到了挫折。于是我就鼓勵他雖然不當班干部了,但也要爭當大家的榜樣。當班干部這件事就暫時擱置了。
2.打籃球——生命熱情之所在
初中學習上的壓力,還有他比較貪玩的個性使他在學習成績上停步不前,身上也缺少了敢拼敢闖的勇氣,特別是在學習上的勁頭很不夠。但是運動是他的長處,他在學校的重心放在了他最鐘愛的打籃球上。
在籃球賽中他是班隊主力,而且也是主要組織者。無奈班級沒幾個會打籃球的,隊員們的身高還不占優勢,在初一的比賽中沒有進入年級半決賽,他和隊員發誓要在初二一展抱負。初二時他就帶領班級幾位愛好打籃球的學生刻苦訓練,中午一下課就沖到操場占位置,打一中午的球,連吃飯都顧不上。我心里一面擔心他們因此而影響學習,一面又不想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好幾次我都提醒他們注意時間,要記得吃飯,可是事情并沒有什么變化,他們依然醉心于中午的籃球練習。
中午的自習他們好幾次遲到,有一次竟然遲到了10分鐘,我一生氣就把他們的球沒收了。他們當時看我生氣,也沒有和我來解釋,也沒有來找我拿球,后來幾天倒是都能準時來上自習了。我心想他們可以消停一陣子了。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他們受到了懲罰,也投入到每天的學習中。但是沒想到在接下來的運動會中,小雨卻和我說自己腿疼,沒辦法參加長繩比賽,我表示很遺憾,因為他很擅長跳長繩,上一次運動會中還起到了領導組織的作用,但是他身體有恙,我當時也就沒多想。但是從學生們躲閃的目光和窸窸窣窣的言語中,我了解到原來小雨不跳長繩的原因不全是因為腿疼,而是因為他還在為我沒收他們籃球而生氣。我當時才明白原來他內心并不認同我的做法。
了解到這點后,我想我再就收籃球的事去和他溝通可能已經太晚了,于是我想到了一個旁敲側擊的辦法。我利用一節班會課和全班同學聊了聊課余時間利用的話題,特別是午休時間的有效利用。我借機表示了對他們各種愛好的支持,但是也結合初中學習任務重、中考迫在眉睫的現狀,建議他們自己訂立一個時間規劃,哪些時間用來學習,哪些時間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些時間應該吃飯休息。沒想到,這一次班會就起作用了。第二天,我就看到小雨又開始組織大家練習長繩了,我很高興看到他又積極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3.創平臺——守得云開見月明
小雨本身是個特別積極上進的孩子,在那件事之后,我也有意地去發現他的閃光點,給他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他對班級事務仍然熱心,我就讓他當生活委員,幫助同學們碼車,雖然偶有失誤,但是我一直對他表示支持和信任;他擅長演講,我就讓他參與班級辯論賽,做新年聯歡會主持人;他熱衷組織活動,我就讓他組織同學們排練運動會入場式、擔任新年聯歡會的導演。他每一次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讓我特別感動。在初三上學期年級階段表彰會上,我推薦他為班級優秀班干部人選。看到他在全體老師和學生面前光榮地舉著屬于自己的獎狀,我的內心一片波瀾。在這一學年的新年聯歡會后,他竟主動邀請我和他合影,我稍感驚訝,但卻無比溫暖,心想這孩子終于認可我了。
二、案例分析
通過我和小雨經歷的點點滴滴,我意識到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能隨心所欲,任何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班級某個或某些學生的發展。遇到事情,教師決不能只做應激反應,而必須真正用“心”教育。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溝通”。要做到用“心”教育,第一要做的是保持足夠的平和,不要因為教育管理“難”、“雜”就整天雞飛狗跳;第二要做的是尋找合適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過程中,還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學生的愛好。學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其實一直都是我們所提倡和鼓勵的事情,可是由于學業的壓力,我們又擔心他們因為愛好耽誤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但即使有各種各樣的顧慮,在與學生溝通時,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愛好表示充分的尊重,只要學生意識到自己被尊重了,他才愿意接受老師對他提出的有益的建議。
2.不要吝嗇表揚。毋庸置疑的是,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鮮花與掌聲,需要支持和鼓勵陪伴自己一路前行,尤其是正處于成長過程中的中小學生們。教師的表揚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促使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更是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是推動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巨大力量!因此,即使有的學生會令老師很頭疼,最佳的應對方式也是挖掘這些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借助各種契機表揚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有不斷變好的勇氣和力量。
3.切忌主觀臆斷。有時候,老師認為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其實并沒有把工作做到學生心里,如果就此擱置不解決,學生和老師之間就會疏遠、隔離,甚至出現沖突。教育永遠不是一錘子買賣,為了徹底地解決問題,班主任老師就不能期待快刀斬亂麻,而應該充分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理解學生的所需所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自己的做法才有可能深入人心,真正達成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