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東
[摘 要] 國外松環境適應性強、樹干筆直、材質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我國樹種,維持我國生態平衡。但國外松在我國的種植存在一定困難。為進一步培育國外松,我國開發了大田播種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并運用到國外松育苗造林工作中,為豐富我國樹種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國外松培育現狀、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國外松;育苗技術;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1.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3-79-2
國外松,主要指我國南方引種成功的濕地松、火炬松,是世界性人工用材林主栽樹種。國外松具有生長快、質量優良以及容易形成大面積樹林等諸多優勢,是我國引進的優質樹種之一,具有一定的綠化功能和造林作用。早期引種試驗證實了濕地松、火炬松適合我國南方多地荒山丘陵造林。隨后,我國完成了兩種松樹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和福建等省區較大面積的造林,為國外松在我國的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實踐基礎。近幾十年來,通過科技攻關,我國已分區建立起國外松多世代育種群體和生產群體,滿足了良種國產化用種需求。下面主要介紹國外松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為林農提供技術支撐。
1 國外松培育現狀
國外松主要是指非本地樹種,自外國引入我國的松樹種類。本文提及的國外松主要是指原產自美國東南地區濕地松、火炬松。因為美國的氣候與我國部分地區氣候相近,所以將國外松引進入我國,其能很好地適應我國的氣候環境,枝干茂盛、整齊。最適宜國外松生長的條件是降水量約1 100 mm、溫度保持在20 ℃左右,可以在我國南部進行種植[1]。例如,安徽省廬江縣林地面積較多,旅游資源豐富,如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湯池鎮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近幾年開發的岱鰲山、黃山寨、牛王寨等風景區。隨著鄉村旅游事業的發展,人們對于環境質量要求逐漸增高,廬江縣很適宜栽植國外松。國外松耐旱水平極高,即使在40 ℃左右的高溫狀態下也能健康生長。國外松不喜濕,在積水地區或黏土地區生長較慢,需要獲得充足的光照。國外松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擋風沙,起到荒地綠化作用。
2 國外松育苗技術——大田播種育苗技術
大田播種育苗技術在林業造林中得到了充分應用,不僅能應用在我國本地樹種的育苗和造林中,而且對于國外松的營林造林也極為適用。
2.1 苗圃地選擇與土壤消毒
大田播種適宜在地勢平緩、水文條件好、排灌方便、病蟲害少的地域進行。同時,需要考慮土壤pH值是否符合國外松的生長要求,確保地理條件、土壤環境能使國外松健康生長。此外,可以選擇培育松苗所用的老圃地進行栽植,因為其存在大量的根瘤菌,這些菌種中存有大量游離氮,對于國外松的生長有一定的益處。
2.2 細致整地與施肥做床
選好苗圃地后,需要對其進行精細化管理。如果在新圃地栽植國外松,需要對其進行土壤深翻,并且在次年2月和3月進行反復耕耙;對于老圃地,則需要在2月對其進行徹底的土壤深翻,之后每隔10 d進一步進行深翻[2]。此外,需要在圃地周圍挖好排水溝渠。在播種前3 d開始做床,通常床寬0.5 m、高13~18 cm,同時對苗床進行施肥,確保國外松能健康生長。
2.3 漫種處理與播種方法
為了提高國外松出苗率,消滅病菌,在正式種植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浸種處理。具體的消毒方法如下:①將種子清洗干凈;②將種子瀝干并放入0.2%~0.4%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5 min,浸泡時不斷進行攪動,撈出清水清洗干凈;③將種子放入45 ℃左右的溫水中浸泡1 d,并進行自然冷卻;④用播種器進行打孔播種,之后施入肥料再覆蓋土壤,以保證種子可獲得充足的水分和養分。
浸種后,將種子洗凈、晾干即可播種。播種時,做到撒播均勻。播種后用細沙土覆蓋,厚度以看不到種子為宜,并在其上覆蓋稻草,促進種子萌芽。
2.4 播種后的管理
播種完成后,需要定期對圃地進行養護管理,種子未露芽前需要每天澆水,在08:30以前、17:00以后進行為宜,以保障種子能順利萌芽。雨天要及時做好排水工作,以防種子澇死。種子出苗率達到25%左右時要揭草,防止種子悶死在土壤中,揭草后要繼續對其澆水,防止幼苗因缺水出現枯死現象。出苗率在80%左右時,要對其進行覆土。揭草后選擇晴朗天氣對幼苗進行噴藥處理,第1次噴藥后,每隔14 d噴一次藥,防止幼苗出現病蟲害[3]。在幼苗發育過程中,一旦出現幼苗患病的情況,要及時處理,以防傳染其他幼苗。如果幼苗病癥非常嚴重,需要第一時間將其剔除,并使用消毒劑對周圍幼苗進行消毒處理,以防殘留的病菌傳染其他幼苗。此外,要對苗圃進行適當的除草,每一次覆土和雨后均要對苗圃進行一次除草。除草時要對幼苗進行有效保護,并根據幼苗生長發育情況適當進行施肥、澆水,提高國外松幼苗生長質量。
3 國外松造林技術方法
3.1 播種造林法
進行國外松造林時,播種造林法是眾多方法中使用率相對較高的一種。該方法是指通過播種來大規模種植國外松,播種方法主要有撒播、穴播、塊播、條播等。這種造林方式具有操作簡單、播種難度低等優勢,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不受季節的限制。但是,播種造林法也有一定弊端,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用種量較大,需通過加大播種量、細致整地和加強撫育保護,來保證幼苗的保存率。
3.2 插條造林法
插條造林法是指直接將國外松插條插入土壤中進行造林,一般是在春秋兩季進行造林,隨采隨插,春季應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后進行,秋季則應在落葉后到土壤凍結前進行。選擇一二年生枝條,剪去側枝,剪成長30~40 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再踏實[4]。扦插結束后覆蓋塑料膜進行保溫處理,提高插條成活率。
3.3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指用已經形成根系和莖干的國外松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采用該方法,多在土壤化凍后苗木發芽前的早春季節栽植,對苗木成活非常有利;在春旱雨季明顯的華北、東北地區,在雨季造林也切實可行,效果較好。苗木從苗圃土壤起出后,經過分級、包裝、運輸、貯藏、造林地假植和栽植等工序,必須加強保護,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分散失,同時防止芽、莖、葉等受到機械損傷。
適宜的栽植深度根據樹種特性、氣候和土壤條件、造林季節等確定,一般栽植深度應在苗木根莖處原土印以上3 cm左右。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條件下,栽植深度可以適當調整:土壤濕潤,在根系不外露的前提下適宜淺栽。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黏重的土壤宜淺載,沙質土壤宜深載。
4 結語
在國外松進行培育管護時,林業技術人員不僅要合理選種和選擇造林時間,還要負責林地樹木的養護管理工作,包括病蟲害防控、防火防澇等。只有做好管護工作,才能保證國外松健康生長,促進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宋朝樞.世界松屬種類及我國引進國外松的概況[J].北京林學院學報,1983(2):1-11.
[2]洪振威.淺談我區林業造林的技術措施[J].科技與生活,2010(23):7,46.
[3]馮菊芳.國外松的育苗及造林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2014(33):39-40.
[4]趙宜群.國外松容器育苗技術簡介[J].安徽林業,2010(Z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