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山 張連芝
[摘 要] 作為豫南傳統油菜生產區,與我國其他主要油菜生產區一樣,遂平縣面臨油菜種植面積萎縮、產量下降、農戶生產積極性不高的情況。本文通過分析遂平縣油菜生產有利條件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 油菜;氣候條件;農業機械化;遂平縣
[中圖分類號] F3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3-98-2
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耕作制度使河南省遂平縣成為傳統的油菜種植主產區。本文通過對遂平縣油菜種植現狀的調查與分析,提出了重新提振農戶生產油菜積極性的對策,確保遂平縣油菜種植業健康、有序、穩定發展。
1 遂平縣油菜生產有利條件
1.1 氣候條件適宜
遂平縣處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區域內光、溫、水、汽和熱分布與油菜的生產特點與生育過程是完全適宜的[1]。例如,越冬期最冷月平均溫度為-2~-1 ℃,油菜可以安全越冬;極端最低氣溫-6 ℃以下的天數一般在7 d左右,只要油菜苗年前有一定生長量,極端低溫對油菜不會造成致命危害;春季光溫水條件充沛,正好與油菜從營養生長到營養與生殖并進需要充足的光溫水條件相吻合,有利于實現油菜高產穩產。而且遂平縣優良的氣候條件克服了關中油菜產區生育期長、越冬需要蓋苗防凍、一年一季的缺陷,也避免了長江油菜主產區春季雨水偏多、光照不足、病害較重的不利影響[2]。一般遂平縣所在的這一生態帶生產的油菜籽商品性狀、品質性狀均較好。所以,油菜是適宜遂平縣種植的越冬油料作物。
1.2 油菜生產技術體系逐步完善
遂平縣提出了規范化栽培、集約輕簡化栽培等一系列適宜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生態區域、不同耕作制度的針對性較強的技術措施,尤其是新品種選育有比較完善的技術依托。因為油菜是異花授粉作物,保證油菜籽品質的最基本方法是實施規模化和規范化種植,特別是雙低油菜品種的利用與雜種優勢的利用[3]。
在優良品種的選育和利用上,遂平縣起步較早。因受地域、氣候、耕作等因素影響,遂平縣農業科學試驗站利用胞質不育理論培育出了既抗寒抗旱又早熟高產的優質雜交種“高優980”和“穗源988”,加之河南省農科院培育的豫油5號、豐油9號、豐油10號等品種,基本解決了本地區品種利用問題。這些品種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高產優質,品質指標均能達到國家優質油菜標準[4]。
2 影響遂平縣油菜面積擴大和群眾種植積極性的因素
2.1 國家宏觀政策
不管是國家長江流域優質油菜基地建設規劃,還是河南省糧食核心區建設規劃,都是國家戰略[5]。但在實際實施中都是把口糧、把碳水化合物的生產納入糧食生產范疇,而把油料生產排除在糧食生產之外,在收貯政策、最低保護價政策的實施上差別對待,不僅直接損害了油料生產者的利益,而且導致人們的重視程度存在較大的差別。
2.2 農業機械化程度低
油菜是小粒作物,在播種與收獲環節必須由專門的種收機械來完成,但這些機械應用并不廣泛,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規模化種植地塊較少,而三荒地塊多不適合機械操作,所以導致種與收的機械化程度均不高;二是油菜種收專用機械造價較高,無論是農業專業合作社還是散戶,擁有這些機械都必須有活干、能掙錢,如果解決不了投資收益問題,老百姓的購機積極性不高;三是機種機收效果有待提高,尤其是機收,損失率應控制在6%以內,但實際應用中由于操作不當、成熟度不高及品種抗裂莢性能不強等問題的存在,損失率大多在10%以上,高者甚至達到20%。
2.3 人們對油料品質認識不足
資料顯示,在所有食用油品質對比中,油菜籽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為7%,是最低的。衡量油品品質的2種主要物質油酸和亞油酸之和,除高介酸菜籽油外,雙低菜籽油二者之和在85%以上,僅略低于橄欖油和茶籽油。而且雙低菜籽油含有其他食用油不具備的亞麻酸[6]。這3種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因為普通老百姓對這些知識缺乏了解或者了解甚少,所以在食用油的選擇上很少引起重視。即便群眾種植少量油菜自己榨油吃,由于缺乏對食用油知識的了解,也往往不考慮品質問題。
3 重新提振農戶生產油菜積極性的對策
一是國家應制定好發展油菜生產的優惠政策,設立專項扶持基金,鼓勵從事油料生產和深加工企業拿出人力和物力投入規模化現代農業,拉長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做好產業規劃,把稻區的冬閑田、丘陵和平原地區的三荒地、沿大江大河及沿海的灘涂地充分利用起來,只有規模上去了,才能實現總量的大突破[7];制定完善的行業標準,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必須按照標準進行。
二是地方政府或生產加工企業具備上述競爭條件以后,必須依靠科技進步進行規模化、規范化現代農業大生產,一是產品符合國際通用的質量指標易達到,二是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優勢。
三是進一步加大對油菜科研的投入力度。培育適宜機械化作業的油菜品種,完善適宜機械生產的栽培技術,研發能全程機械操作的油菜生產播種和收獲機械,實現油菜全程機械化作業。四是加大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營養價值的宣傳力度,提高整體國民消費水平,保證人民群眾享有健康的權利。
參考文獻
[1]關東山,李金英,劉崗,等.淺析遂平縣雜交油菜制種的區位優勢及關鍵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9(8):89-91.
[2]劉后利.實用油菜栽培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3]馮順山,李金英,楊新生,等.三系雜交油菜高產高效制種的實踐與創新[J].農業科技通訊,2016(4):181-182,186.
[4]傅廷棟.中國油菜生產與品種改良[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9(6):501-504.
[5]王漢中.我國油菜產業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0(2):300-302.
[6]劉后利.油菜遺傳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
[7]王漢中.我國油菜產需形勢分析及產業發展對策[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7(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