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鼎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迫切需要國際社會通力合作,二十國集團(G20)由于其特殊地位責無旁貸。3月26日,G20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峰會并發表了聲明,強調要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維護世界經濟,應對疫情對國際貿易造成的干擾。然而,G20要真正發揮作用,還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必須推出一些新措施,才能有效回應各界期待。
G20由七國集團(G7)、金磚五國(BRICS)的12個國家和韓國、墨西哥等七個重要經濟體以及歐盟組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也列席G20會議。G20首次會議于1999年召開,參加者包括成員國的財長和央行行長,目的是為了總結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避免以后再次發生此類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各國為了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將G20升格為領導人參加的峰會。在2008年11月舉行的G20華盛頓峰會上,各成員達成了共識,出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行動計劃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行動。這些行動包括各方采取緊急措施以穩定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加強金融監管以降低金融風險,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以暢通全球貿易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金融危機得到了有效克服,從而避免了世界經濟出現大蕭條。也就是從華盛頓峰會開始,G20開始在協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發揮實質性作用。2009年G20匹茲堡峰會正式確立G20為進行國際經濟合作的平臺。近幾年,峰會的議題逐漸從單純的國際經濟領域拓展到了對一些突發性事件的討論。
由于G20在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疫情給世界帶來嚴重影響、亟需各方攜手應對的背景下,國際社會期待G20再次挑起重擔,協調各國共同抗疫,加強各方經濟政策協調,穩定全球貿易和經濟,提振全球市場信心。但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沖擊,G20要發揮其應有作用,仍面臨著重大挑戰。
首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及世界經濟帶來了歷史上罕見的嚴重沖擊。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在世界主要國家幾乎都大規模暴發。為了抗擊疫情,很多國家采取了類似“封國”的強力措施,按下了社會經濟運行的“暫停鍵”,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也因此遭到了破壞。根據IMF3月14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疫情的暴發恰逢各國經濟政策空間枯竭之際。全球經濟正處于下行周期,美國頻繁“退群”并到處發動貿易戰以及英國脫歐等事件已導致全球經濟承受重壓。在貨幣政策方面,多個主要國家采取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大大壓縮了貨幣政策空間。在財政政策方面,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已經導致多個重要經濟體債務的攀升。IMF前副總裁朱民表示,自2008年以來,發達國家政府債務平均上升了50%,發展中國家政府債務也平均增加了30%。債務過多容易造成財政風險,惡化的債務狀況也使得各國政府出臺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空間大幅縮水。
其次,G20的機制削弱了其能真正發揮的作用。從G20自身來看,現階段其框架仍具有“臨時性磋商體制”性質,G20不設有秘書處等執行機構,這就使得G20欠缺實體性、約束性和執行力。從而導致其出臺的聲明、達成共識的執行效果大打折扣。G20雖然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是這種代表性也使其成員的訴求和關注點并不一致,容易導致內部不團結,從而削弱其作用的發揮。事實上,G20很難就關鍵議題達成一致。以美國為代表的G7對G20的態度就比較消極。G20是為了克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而成立的,金融危機后G20也就失去了發展動力。再加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導致以美國為首的G7國家對G20心存戒備,擔心自己的主導地位被削弱。
G20一些成員之間存在的矛盾和摩擦也導致了G20的低效。特朗普政府上臺以后,美國頻繁挑起與中國的經貿摩擦,并在高科技領域對華為等中國企業進行限制。美國與俄羅斯也是摩擦不斷,雙方在克里米亞問題、敘利亞問題等上矛盾重重,甚至互相制裁。內部不團結導致各方很難進行一致行動。本次疫情中,美國和一些國家對中國進行抹黑和污名化,對中國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攻擊,并稱中國開展的對外援助帶有“政治目的”,這就嚴重破壞了合作的氛圍。在這種不信任和不團結的氛圍下,指望G20國家緊密合作抗疫,是很困難的。
截至4月中旬,新冠疫情在多國仍處于暴發期,國際社會團結抗疫迫在眉睫。為助力抗疫斗爭,G20應加強內部團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提供更多資金、加強執行力,發揮應有領導作用。具體來說,G20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行動非常重要:
第一,制定落實G20特別峰會所達成共識的具體措施。特別峰會發表的聲明僅是行動指南和框架,是原則性和指引性的,落實到執行層面還需要明確細節以及配套的執行機制。而疫情的全球蔓延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如果繼續惡化無疑會給一些發展中國家以及醫療基礎設施薄弱的國家帶來嚴重沖擊。病毒無國界,只要還有一個國家深陷疫情,就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這就迫切要求G20制定出明確的行動路線圖以及可行的計劃。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圖為2020年3月18日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標準普爾500指數當天大跌7%觸發熔斷機制。
第二,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為減輕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各國以及相關國際機構應該聯手加大宏觀政策對沖力度。為此,有必要加強G20成員之間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與配合。現階段各主要成員的利率已經很低,推出進一步貨幣政策的空間有限。而無限制的量化寬松容易造成溢出效應,所以相關國家在推出貨幣政策時應注意不損害他國利益。各成員也有必要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科學實施。在出臺金融信貸政策時要加強金融監管,防止出現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在推出財政政策時則要防止負債過高而出現債務風險。G20成員也應加強與各國際組織之間的協調力度。無論是向全球注入五萬億美元的計劃還是進一步的刺激政策,G20都需要和世界銀行、IMF等組織進行配合。G20成員還有必要加強衛生部長會議與央行行長和財長會議間的協調。當前,G20央行行長和財長會議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機制,在此基礎上,需要加強衛生部長會議和與央行行長和財長會議間的政策協調,共同制定G20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