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
3月24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銀行、住房和城鎮事務委員會公布了一份關于加快推出數字美元的議案草案。3月27日,法國央行宣布將加快央行數字貨幣(以下簡稱CBDC)的測試進程以推動數字歐元研發。這表明,美歐發達國家正不約而同提速數字貨幣研發。
數字貨幣,是依托金融科技發行且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貨幣,也是一個相對實物貨幣(如金幣)和紙幣(如美元)的概念。目前,數字貨幣主要包括三大類型:依托金融科技發行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穩定幣(如臉書公司正在研發的天秤幣),以及僅用于網絡空間的虛擬貨幣(如Q幣)。美參院提案中的數字美元屬于主權國家發行的加密貨幣,又稱CBDC。國際清算銀行相關研究認為,數字貨幣具有價值儲備、支付手段等功能,可由主權貨幣定價和兌換,在即時交易、跨境交易、交易追蹤等領域較傳統貨幣具有優勢。其中,CBDC本質上是主權貨幣的數字化形式,若得到廣泛應用將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用戶對用戶(P2P)的結算和支付網絡,進而挑戰商業銀行存貸款制度和第三方金融服務行業,從根本上改變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和全球貨幣政策協調制度。美歐發達國家躍躍欲試準備一較高下的正是CBDC。
英國是全球首個提出要發行CBDC的國家。在今年2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英國央行首席財務官薩拉·約翰呼吁,全球各央行加大力度研究CBDC至關重要,否則將無法同私營部門取得平衡。歐盟方面,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強調,數字歐元可行性研究須加速。法國央行第一副行長博烏建議,可先運用區塊鏈技術重塑銀行業核心職能和基本業務,建立以加密技術為基礎的結算系統,然后延展至歐元的其他功能,直至最終建立數字歐元貨幣政策體系。
除了歐洲諸國,美國也已入場。長期以來,致力于捍衛美元霸權的美國一直將數字貨幣形容為“洪水猛獸”,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宣稱由于現有美元體系作為金融系統的“心臟”仍能很好發揮作用,美聯儲不承諾最終會發行數字美元。但2月11日,他卻在國會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數字美元或將在隱私保護問題上勝出”。
是什么導致了美歐國家對數字貨幣紛紛采取積極態度呢?首先,CBDC研發的緊迫性因加密貨幣對作為傳統主流結算貨幣的美元和美元資產的替代效應凸顯而加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聯儲宣布啟動“無限量化寬松”等激進貨幣政策,各國央行緊隨美聯儲步伐馬力全開“印鈔”,全球流動性猛增逾8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的9%。市場越來越擔心,由于缺乏供給側充分支撐,流動性錯配甚至過剩會讓全球經濟陷入滯脹。然而,在過去的一個月里,比特幣價格的波動幅度仍遠小于標準普爾500指數,其避險特性進一步獲市場肯定。因此,越來越多華爾街投資者傾向于認為,數字資產是中長期內對沖金融風險、抵御金融動蕩的重要選項。如比特幣就具有較強的抗通貨膨脹能力,其基于算法和“挖礦”,自誕生起就明確了發行規模上限。此外,加密貨幣受實體經濟的直接影響較小。未來一段時間,美國國債和公司債收益下行已成大概率事件,且美國公司債在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沖擊下或將出現一波違約潮。但在加密貨幣的世界里,銷售額下降、供應鏈斷裂、現金流恐慌等概念都不存在。
其次,CBDC研發標準之爭和應用先發優勢已成全球治理“卡位戰”的新高地。美國就一直對私營部門和其他國家推出數字貨幣心存戒備。鮑威爾就曾坦承臉書公司的天秤幣計劃就像“一通叫醒電話”,促使美聯儲強化了對私營部門研發進程的關注和借鑒。今年1月,英國、瑞士、加拿大、瑞典、日本、歐盟等成立“六大央行數字貨幣工作組”,也讓暫被拒之門外的美聯儲芒刺在背。為防范國際金融系統出現“難以規制的新玩家”,美聯儲已加快就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應用于數字美元的可行性和風險評估。3月,美聯邦通貨審計官辦公室(OCC)更破天荒迎來一位出身“幣圈”的首席運營官兼第一副審計長——前加密貨幣公司COINBASE首席法務官布魯克斯(Brian P. Brooks)。特朗普曾經鐘意的美聯儲主席候選人謝爾頓更是毫不避諱地宣稱,美國須通過保持數字貨幣領域技術研發和政策制定“兩條戰線”的領先地位,維持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的霸權地位。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歐洲則寄望于通過CBDC制衡美元壟斷。目前,歐盟域內線上支付不僅由美國信用卡公司壟斷,而且跨國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歐洲央行雖于2018年啟動了數字貨幣研發,但僅將目標設定為“創建一個實時支付系統”,不涉及銀行間清算和結算。最近,面對加密貨幣蓬勃發展的態勢,“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的歐洲經濟決策者們終于開始加快評估數字貨幣發揮金融中介作用的成本和收益,并將區別于美國設計作為重中之重。“六大央行數字貨幣工作組”原計劃4月會同國際清算銀行召開首次行長會議,商討如何通過數字貨幣推進跨境支付便利化,用數字貨幣部分取代美元國際貿易主要清算結算工具地位的意圖顯而易見。該工作組還謀求強化同G20框架下金融穩定委員會以及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一個旨在全球范圍內強化支付、清算和結算安排的國際組織)間的協調,以求占領數字貨幣全球治理有利地位。
最后,CBDC競賽還蘊含著大國博弈超越單純經濟金融層面的政治安全考量。美國非盈利組織電子陣線基金會首席項目官萊特曼認為,用戶的交易記錄可透露其實時位置、生活習慣、身體狀況、政治傾向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政府在運營數字貨幣方面具有“天然道德風險”。然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前主席吉安卡洛在今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高調表示,在憲法關于公民隱私保護相關條款掣肘下,美國政府不能合法獲取美國公民與美國競爭對手間的交易細節,“但數字美元可解決這一難題”。具有類似觀點的美國政客不在少數,他們施壓美聯儲加緊推出預留“監管后門”的數字美元。
普華永道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加密資產融資規模中歐洲占41%,遠高于美洲的28%。這說明在數字經濟尤其是數字金融領域,美國一家獨大優勢已失。盡管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已禁止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交易,但中國人民銀行主張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并實施監管,中國自主研發的法定數字貨幣亦呼之欲出。疫情沖擊下,各國央行“國家隊”紛紛加入數字貨幣研發和應用角逐,防范競爭對手反超、占據國際貨幣體系有利位置、引領全球金融治理規則制定,暗推大國博弈向數字世界縱深發展。全球數字貨幣競爭的時代正加速到來。![]()
本文責編 吳孟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