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
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通過完善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實施“甜城英才類”人才項目,引進中醫藥高學歷畢業生,同時,開展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建立了3個縣級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地,廣泛開展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并連續舉辦四屆“西醫人員學習中醫知識”培訓班,為基層培訓中醫藥人員428人。另一方面,通過建設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做好中醫藥人才“傳幫帶”工作;開展中醫經典“誦讀考用”競賽活動,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擬建川南中醫藥人才培訓基地,培養一批高層次復合型中醫藥人才。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成立了內江市中醫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協調全市中醫藥工作,建設中醫重點??疲▽2。嵘嗅t醫院內涵建設。同時,通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開展中醫醫院等級評審,建設省級中醫醫療區域中心,以市中醫醫院為主體,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的科研、技術水平,重點圍繞中醫骨傷科中心、康復中心、肺病中心三大中心建設,提升全市中醫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中醫、中醫病案等9個市級質控分中心,對全市中醫醫療機構開展專項質量控制檢查,對檢查結果及各醫療機構排名情況進行通報,并納入年終目標考核。
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成立了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等中醫藥產業推進工作機制;出臺了“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加快中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了打造“重要的現代中藥及中藥飲片加工基地”“川南主要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和“中國西南現代醫藥物流中心” “中國天門冬之鄉”和中國曲劑生產基地的發展目標。在中醫藥產業推進中,內江市政府先后與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成都中醫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爭創全省中醫藥強市,建設緊密型合作聯盟和一體化中醫醫療生態服務體系。同時,引導校企合作,內江百勝、弘升等多家企業分別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理工學院等院校達成合作協議。在此基礎上,扎實開展中藥材資源普查工作。到目前,威遠縣和資中縣納入全國第四次、四川省第三批中藥資源普查,市中區、東興區、隆昌市納入全國第四次、四川省第四批中藥資源普查。
為有效地保護優質特色產品和促進特色行業的發展,內江市還開展了“川產道地藥材全產業鏈管理規范及質量標準提升示范工程”,對天門冬、梔子、枳殼、佛手等四大品種的中藥材地理標志商標進行了認證。同時,并出臺了專項方案,推進曲劑基地的建設,并試點生產經營鐵皮石斛、天門冬等2種食藥材。
內江市成功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繼2017年,內江全市5個縣(市、區)整體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后,2018年,內江也成功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2016-2018年周期,內江市是四川省唯一接受評審并通過的市州,并獲得國家評審組“創先工作”的高度評價。通過創建,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全市110個鄉鎮衛生院、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室設置率達100%。
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同步推進。內江市確定市中醫醫院為全市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含原新農合)首診醫療機構,全面落實了中醫醫院首診政策,并出臺“中藥飲片和部分中醫藥診療項目等基本醫療保險有關政策”。
中醫藥產業發展初見成效。到目前,內江市中藥材種植(養殖)逐漸規范,中藥生產企業呈規?;l展。千草生物被批準為第一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推出了鐵皮石斛盆栽、鐵皮石斛鮮條、千草肌膚原液等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 百勝藥業佛手種植基地納入全省“三個一批”重點建設項目;以萬畝產業示范基地和省級中醫藥產業園區為目標的中國(西南)中醫藥產業園區建設順利推進。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醫藥特色優勢得以發揮。在今年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內江市衛健委堅持中西醫結合,提升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控救治能力。組建了市、縣醫療救治專家組,對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辨證施治,實行“一人一方一策”,做到中醫藥早介入和早干預,切實提高了治愈率,做到了全市無一例確診病人死亡。同時,組織10余名中醫藥專家精心編寫“中醫藥防治、防控公眾手冊”和“中醫藥干預建議處方”,提出中醫非藥物預防、中醫藥預防和治療建議,并組織各級醫療機構熬制大鍋湯,對重點人群免費預防性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