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城市化進程中,為了滿足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客觀要求,需要對城市廣闊的地下空間進行規劃設計,將城市的基礎設施轉移到地下,不僅可以解決改擴建對地面空間的影響,而且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城市地面空間。本文就城市化改造中的地下管廊建設進行研究,分析了長沙市中意路地下管廊建設實例,希望有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城市化改造;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分析
1、引言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建設城市地下空間的重要工程,在管廊中集中放置了各種市政管線,而且在管廊中設有專業檢查口,并伴有起重機械和檢測系統,對所有的市政管線進行統一的管理。通過綜合管網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城市市政管線的管理問題,使城市更加美麗,在開發地下空間的同時,保障市政管線的管理,提高了其使用的壽命。
2、工程概況
該工程位于湖南省長沙市,中意路(新嶺路~伊萊克斯大道)綜合管廊工程。設計起點為新嶺路,設計終點為伊萊克斯大道,全長約4.75km,同時還包括位于中意路與圭白交叉口東北角暮云分控中心。
3、綜合管廊總體工藝設計
3.1綜合管廊容納管線
根據現狀道路范圍內既有管線及城市規劃要求,進入本次綜合管廊內的管線種類及規格如下表所示:
3.2管廊斷面
新嶺路~萬家麗路段,管廊為三艙結構,凈空尺寸為(2.6m+1.7m+3.75m)寬×3.3m高;萬家麗路~圭白路段m,管廊為單艙結構,凈空尺寸為3.6m寬×3.0m高;圭白路~伊萊克斯大道段,管廊為雙艙結構,凈空尺寸為(1.7m+4.5m)寬×3.1m高。
3.3綜合管廊縱斷面
標準段的管廊覆土深為度約2.4m~2.6m(覆土深度為管廊頂范圍內最低路面標高處管廊頂覆土),組合節點處管廊頂覆土按3.0m,綜合管廊縱坡基本與道路坡度一致,并滿足綜合管廊內排水坡度要求,不小于0.2%。萬家麗路、圭白路交叉口處局部倒虹,埋深較深。倒虹段防滑設計:管廊的縱坡超過10%時,采用防滑地坪+金剛防滑條進行防滑處理。
3.4分區劃分
中意路(新嶺路~伊萊克斯大道)綜合管廊共分為26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的距離原則不大于200m。中意路(新嶺路~伊萊克斯大道)綜合管廊共分為13個通風分區每個通風分區的距離原則不大于400m。
4、綜合管廊節點要點設計分析
4.1通風口、逃生口、吊裝口合建節點
本工程的通(排、進)風口與逃生口及吊裝口一起合建節點,均兼具人員逃生的功能,約隔400m設置一處,采用雙層結構,在通(排、進)風口、逃生口及吊裝口合建節點夾層內設計了單獨的電氣設備間。
綜合管廊的進、排風口均設防雨百葉窗,通風口露出地面的口部均設置在道路東側綠化帶內,百葉窗下沿高出綠化帶500mm。
吊裝口主要用于各類管線及附屬設備的投放和安裝,口部位于人員檢修通道的正上方,便于材料的投放和運輸。中意路吊裝口開孔的縱向長度為6.5m,寬度為1.0~1.4m。吊裝口采用埋地式吊裝口,并采用密封防水措施。
4.2逃生口
本工程除通(排、進)風口與逃生口及吊裝口一起合建節點外,約每隔400m單獨設置一處逃生口(兼用事故排煙進風口),采用雙層結構,出地面逃生口大小為1m×1m。
4.3交叉口
在中意路(新嶺路~圭白路)段管廊與萬家麗路、圭白路管廊交叉處,均設置管廊交叉口,以保證相交管廊管線的連通,且中意路管廊均處于下層。并在管線連通孔敷設輕質防火蓋板,防火蓋板材料為鍍鋅鋼格柵外貼鋼板,耐火極限等同于甲級防火門,需滿足3h耐火極限。在人孔處設置防火蓋板,同時在交叉口的底部均設置有集水坑。
4.4管線分支口
綜合管廊根據相交道路及周邊地塊的需要,設置管線分支口,從管廊內引出各類管線與相交道路管線連通、服務周邊用戶,管線分支口間距約為200m。
5、綜合管廊附屬工程設計
5.1消防系統
在綜合管廊的綜合艙內設置超細干粉自動滅火系統,并設置滅火器系統作為輔助滅火設施。根據計算的設計滅火劑用量,并考慮到管廊狹長,為保證效果,采用懸掛式貯壓式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掛于管廊頂部,單個防火分區標準段布置間距為3.5m,管線分支口節點根據空間需要進行了加密,管線分支口、新風口、排風口、交叉口等特殊節點均按照消防要求獨立設計。
5.2通風系統
正常通風情況下,兩個防火分區(中間設置常開防火門)共用一個通風區間。事故排煙情況下,通風區間同防火區間(防止跨防火區間排煙)。在每一通風區間內分別布置排風口、進風口,進、排風口處設防雨、雪百葉窗,出地(下轉44頁)
(上接42頁)面部分設置在綠化帶內。管廊綜合艙和高壓電力艙均采用機械進風、機械排風的通風方式,其中綜合艙和電力艙正常通風換氣次數按3次/h計算,事故后通風換氣次數按6次/h計算。
5.3排水系統
綜合管廊內排水采用潛污泵集中抽排,在每個防火分區的最低點處設置集水坑,坑內積水通過潛污泵提升后就近排入道路雨水系統。
5 .4監控與報警系統
綜合管廊內敷設有內含110/220KV高壓電纜,10KV高壓電纜、通訊光纜、給水管和中水管等,其附屬設備設施較多。為了提高綜合管廊的日常管理效率、增強綜合管廊運行的安全性和應急處理能力,根據綜合管廊結構形式、管廊內管線及附屬設備布置實際情況,本著可靠、先進、實用、經濟原則配置綜合管廊運行全程監控與報警系統,其中新嶺路至圭白路(K0+028~K1+650)共設置9個監控與報警區間,設置5個設備間。
5.5供電及照明系統
中意路沿新嶺路到圭白路方向,綜合艙共劃分為9個配電區間(101~109),其中101~104每個配電區間包含三個防火分區(綜合艙,高壓電力艙,高壓電力艙),105~108每個配電區間包含1個防火單元(綜合艙),109每個配電區間包含兩個防火單元(綜合艙、電力艙)。
6、現狀管線保護
中意路城市化改造工程既有管線錯綜復雜,根據現有測量資料地下管線較多,主要有通信3*4孔、國防光纜(2*1孔+3*2孔)、給水(DN600)、燃氣(次高壓燃氣管De400)以及地上桿線(具體管線類型及規格不詳),管廊施工前需根據各權屬單位提供的資料對周邊現狀管線進行復測,進一步摸清地上、地下各種管線走向及所屬單位。根據復測現狀管線情況復核所提供資料,實時調整管線保護方案。
管廊基坑范圍內的現狀地上桿線需在管廊施工前遷改至基坑外,根據測量資料管廊基坑范圍內地下管線較少,施工時對橫穿基坑的地下管線進行懸吊保護,局部管線形式復雜或國防光纜無法實施懸吊保護的則采用臨時遷改。
管線分支口在管廊西側引線時需注意對現狀管線(弱電、給水)的避讓,管線分支口及排管施工前務必對引線方向現狀管線進行復測,進一步核實過路排管與現狀管線的豎向關系,其中電力、通信排管可適當利用3°~5°彎曲角度對現狀管線進行避讓,給水、中水可通過加彎頭的形式對現狀管線進行避讓。若現狀管線與過路電力、通信排管豎向沖突較大,無法通過允許范圍內的角度彎曲避讓時,則需對該現狀管線進行臨時遷改。
結語:
在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的新時代,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城市的市政工作也得到了發展的同時,面臨著新的需求。如何提高市政工作的水平成為了的熱點,而就市政項目進行相應的研究,并根據研究結果挑選合適的工程技術是提升市政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市政工作需要針對新的需求進行相應的提升,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相關的施工部門必須貫徹落實人民的要求。在城市建設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過程中,綜合管廊的建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對中意路城市化改造中的地下管廊建設進行了相應的分析,通過具體實例,展示了綜合管廊建設的具體面貌,希望能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良崢.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防水的設計與施工方法的探討[J].江西建材,2017(22).
[2]白洪昌.地下綜合管廊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3):237-238.
[3]許振喜.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模式及關鍵技術[J].智能城市,2019,005(009):187-188.
[4]汪福輝.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模式及關鍵技術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2018,45(7):70-71.
作者簡介:
曾得志,男,(1986.9-), 湖南祁東人,漢族, 本科,主要從事建設項目管理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