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選洋 王晶晶



摘? 要:生物安全是每一家養殖場生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保證家禽健康的關鍵。本文主要討論養殖場選址、清洗、水質、生產和免疫接種過程的注意事項,以期為養殖場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
關鍵詞:家禽;生物安全;清洗消毒;免疫接種
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6-0060-04
從字面上來講生物安全是生命的安全。生物安全是控制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之一。基于防大于治的原則,生物安全方案由一系列措施組成,包括清洗和消毒、科學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工作靴的浸泡和消毒)以及免疫接種計劃等。
這些措施旨在通過減少病原微生物傳入養殖場以及在不同場間傳播來防止動物感染,從而保護動物的健康和福利。
1? 完整的最佳實踐管理
生物安全是每一家養殖場生產管理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須得到場內各層面的支持和理解。所用的生物安全方案不僅要切實可行,還要考慮其成本效益,且必須投入相應的資金以用于支持和執行該方案。
在制定一個科學的生物安全方案時,應考慮方案的靈活性,并定期對其審查以確保疾病得到有效的預防。如果存在疾病威脅,需要調整常規的生物安全方案,員工的培訓和教育對確保理解和支持現有生物安全措施至關重要。
2? 位置,位置,位置
生物安全實際上從養殖場的建設起就開始了。自己的養殖場應該遠離其他養殖場(至少應相隔3.2 km),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圖1)。
飼養舍在設計時應考慮其便于清洗和消毒,同時應能夠防止野鳥和老鼠的侵入。此外,在建造飼養舍時,重要的是在與飼養舍外部直接接觸的地方建造一塊混凝土或碎石區,以防止老鼠進入和植物生長。
應制定合理的措施來控制員工、飼料、設備及動物在養殖場中的流動或移動,并且在養殖場的四周設置柵欄,以防人或動物擅自進入。
3? 養殖場的清洗
養殖場一旦清群,必須進行清洗和消毒。在清群之前,養殖場應制定一份詳細的合規操作計劃(日期、時間、人力和所需設備)。這將確保所有工作都能夠準時、有效且成功地完成。
清洗和消毒的區域必須包括飼養舍的內外環境、飼喂系統和飲水系統、所有員工的工具。清洗和消毒清單應包括以下內容:
○ 控制昆蟲;
○ 清除和處理墊料;
○ 清洗和消毒飼養舍、所有的設備、飼喂系統和飲水系統;
○ 清洗飼養的外部區域和附屬屋舍(儲蛋室、儲藏室,等等);
○ 評估清洗和消毒的有效性。
清洗和消毒的效果必須定期進行評估和審查。其有效性通常通過分離沙門菌來評估,但采集樣本分析總活菌數可能也非常有用。
如果清洗和消毒有效,那么采集的樣本不應該分離到任何沙門菌。監測分離到的沙門菌數和總活菌數的變化趨勢將能使養殖場的衛生得到不斷改善。
清洗還為完成設備和設施的修理和維護提供了理想機會。鑒于此,比較理想的做法是每家養殖場都應配置自己的專用工具箱,以禁止外部專業維修人員將工具帶入養殖場。
實行全進全出制的生產方式可以提高養殖場清洗和免疫預防的效果,從而減少動物發生健康問題的風險。
本文所指的空舍期是指對飼養舍進行清洗和消毒起到引進下一批畜禽止之間的時間,它可減少不同批次的畜禽之間發生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空舍期的長短通常是經濟上的一個決定,但是不同批次畜禽之間的空舍期越長,相互間傳播疾病的風險就越低。
4? 水質
水質應定期檢測,以確定水中礦物質的含量,并確保不含病原體。具體來說,飲水應該不含假單胞菌和大腸桿菌。目測時,飲水應該清澈,沒有懸浮的有機物。
對于采集的任何飲水樣本,每毫升的水不應含1種以上的大腸菌;對于連續采集的飲水樣本,含大腸菌的樣本比例不得超過5%。
家禽的飲水質量標準見表1。
氯化是控制水中細菌和病毒的最有效方法。飲水系統進行氯化處理后,終端水中的游離氯達到3 μg/mL~5 μg/mL時通常足以維持水質。重要的是要記住,在用氯對水進行處理時,水的pH必須保持在5~7,否則會降低氯化效果。
水質檢測應每年進行一次。通過目測評估水的清澈度(不含有機物或懸浮物)常規檢查雞群飼養期間的水質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雞舍在清洗后和引入雛雞前,雞場還應對水進行取樣以檢測水的細菌污染情況。
如果水管中有生物膜積聚,飲水也會發生細菌污染。應定期對水管進行清洗和消毒以消除生物膜。在每一個生產批次間,以合適的濃度使用氯或過氧化合物將能夠清除水管中積聚的任何生物膜。必須注意的是,在家禽飲水前,應徹底清除飲水系統中殘留的消毒劑。
5? 死禽的處理
死禽的處理方法多種多樣(表2)。重要的是,死禽的處理必須按照當地的法律法規執行,避免污染環境,避免與其他畜禽發生交叉污染。
6? 生產過程中的生物安全
在家禽生產過程中,養殖場必須采取科學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預防可能由人或動物傳播疾病。
應盡量減少養殖場的訪客人數,任何進入養殖場的人都應淋浴,并更換安全的衣服。
訪客記錄的內容包括姓名、訪問目的、先前去過的養殖場和下一個將要訪問的養殖場,如果家禽的健康狀況發生變化,這將有助于疾病跟蹤的進展。
進入和離開雞舍時,至少需要對手和工作靴進行消毒(圖2)。最好的做法是進入雞舍時徹底更換鞋子。個人的設備和工具是一個潛在的疾病傳染源,只有必需的才能帶入雞舍,并且必須經過清洗和消毒。任何進入養殖場的車輛在進出時都必須徹底消毒。
為了減少動物傳播疾病的可能性,雞場必須采取滅鼠措施,包括設置誘餌、迅速清除溢出的飼料以及正確存放飼料和墊料。所有雞舍都應采取防野鳥措施,并應實施全面的昆蟲控制措施。
昆蟲在傳播致病微生物和維持雞舍的衛生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清洗將能夠盡量減少雞舍中的昆蟲。清洗時,殺蟲劑應在清理雞群后雞舍仍然保持溫暖狀態時立即使用。
7? 免疫預防
免疫預防是生物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免疫程序應在與當地獸醫協商后并根據當地動物疾病流行狀況和疫苗供應情況制定。
只有通過良好的衛生和生物安全將疾病的流行降到最低水平后接種疫苗,免疫才會有效。
8? 疾病的調查
雖然應該竭盡一切努力來防止動物暴發疾病,但重要的是要迅速查明并解決任何可疑疾病的暴發。如果發現雞群存在健康問題,或懷疑雞群發病,應立即咨詢獸醫。
監測或檢查雞群管理的系統方法可能是疾病調查方案的一個有用部分,包括:
○ 飼料:供應情況、消耗量、分布、適口性、營養物質含量、污染物和毒素。
○ 光照:為雞的快速生長和發育提供充足且均勻的光照。
○ 墊料:墊料的質地、厚度、分布、含水量、病原體載量、毒素和污染物。
○ 空氣:風速、通風量、濕度、溫度、污染物(氨水平和毒素)和屏障。
○ 水:供應情況、消耗量、分布、水源、污染物和毒素、病原體載量、添加劑和消毒劑。
○ 飼養空間:飼養密度、限制性障礙物、限制性設備、飼料和水的供應情況。
○ 環境衛生:場所衛生、病蟲害控制、維護、清洗和消毒措施(雞舍和場地、飼喂器、飲水器、料倉)。
○ 安全性:生物安全風險(雞舍設計和生物安全措施)。
重要的是,疾病調查需要了解特定年齡雞群的期望值,然后快速識別出任何與該特定雞群的“正常”期望值的偏差。
9? 總結
實施科學的生物安全、清洗和消毒以及免疫接種計劃,雞舍內的衛生狀況可以得以改善。生物安全、清洗和消毒可防止疾病傳入雞場,而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地方性疾病。如果這些措施中的任何一項執行不當,其他措施的有效性將會降低。生物安全計劃必須徹底被納入養殖場的生產管理中,并應定期檢查和檢測其有效性,以保障養殖場家禽的福利和健康。
原題名:Protecting bird health the keys to successful biosecurity(英文)
原作者:Emma Long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