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亮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鎮,從某種程度上擴大了城市房屋建筑的需求,推動了建筑行業的發展。政府部門提倡建筑行業應朝向工業化方向發展,且促進住宅產業化,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應運而生,并在建筑施工領域獲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其具有施工工期短、適應大體量建筑施工要求、設計標準化,施工機械化的優勢,是國家實現房屋建筑工業化的良好途徑。
【關鍵詞】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工程施工
【中圖分類號】TU755
【文獻標識碼】A
在城市化逐漸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工程領域的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現階段,人民群眾的環保觀念逐漸深化,越來越重視環保問題,混凝土的裝配式的住宅施工技術用自身較好的環保性能進入人們的視野。該技術比以往的施工技術環保節約效果更好,造價低,質量高工期短,因此得到人們的喜愛和廣泛應用。
1、概述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主要指的是通過對預制混凝土構件進行有效的連接,并通過這種方式裝配而成的一種混凝土建筑結構,其包含全裝配混凝土結構以及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等形式。建筑工程之中一般稱其為裝配式建筑,結構工程之中一般稱其為裝配式結構。裝配式施工就是預制構件裝配施工,通過混凝土等結構進行裝配,可以提升整體結構的抗震性,增強結構的強度,提升了整體住宅結構的性能參數。裝配式住宅結構的主要材料為鋼筋以及混凝土兩種類型,在施工中應用了大量的保溫材料、封閉性良好,牢固性就較高。在裝配式施工技術中預制墻板安裝施工是較為關鍵的技術手段,其包括了諸多的環節,在施工中要根據規范要求進行預制墻版的定能為施工,合理的進行墻板吊裝施工;根據規范要求做好預制墻版的斜支撐安裝施工,在就位之后要對其進行精準的調節,安排好電線以及機電盒位置之后要根據要求進行預制墻版的澆灌固定施工。
2、優越性
2.1 縮減工期
第一,在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當建筑主體結構完成封頂施工作業后,施工企業還需花費一到兩個月展開類似于窗口剔鑿、防水等施工。采用住宅混凝土裝配式建造技術時,其在墻體施工的時候,即可預留安裝外窗需用的木磚,這樣,企業在結構封頂后,在外圍封閉條件下可壓縮兩個月工期。第二,房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針對預制樓梯來講,增加飄窗欄桿埋件、欄桿孔洞預埋、墻體水電管槽預留等,能夠減少后續施工工序,可以提前約30天完工。第三,粘貼保溫材料、裝修外墻等施工,若沿用傳統施工技術,一般需耗時兩、三個月,而采用裝配式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促使外墻與飄窗同步施工,即可同步完成保溫層、裝飾層施工,極大地縮短了工期。
2.2 節約資源
我國建筑行業的能源消耗問題較為嚴重,在建筑施工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環境、噪聲污染問題,節能減排效果不佳,浪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在現場施工作業中因為鋼材、混凝土以及水泥的使用量相對較大,無法合理的根治現場揚塵等問題,直接的影響了施工環境。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通過預制外墻板技術手段不僅僅可以節省自然資源,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外墻板表面平整度符合直接應用的實際需求,減少了現場施工過程中抹灰砂漿的應用量,在根本上提升了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對周邊環境產生的影響裝配式建筑結構改善了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粉塵問題,降低了環境污染,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清潔性,轉變了傳統的施工模式與現狀,實現了無濕作業,減少粉塵等污染物質產生的不良影響。同時,裝配式技術有效的降低了材料、污水、噪音等污染問題,在根本上改善了建筑施工環境。在施工過程中合理的應用裝配式的施工技術手段可以減少建筑垃圾合理的控制了廢棄物的處理費用,根本上控制了建筑垃圾的占地面積,提升了土地資源整體利用效率。
2.3 一定程度上便于工程成本控制
從工程預算以及建設成本的組成結構上分析,混凝土裝配式工程可在施工材料的生產階段實現集中管理等,進而在運輸以及資金的管理方面縮小了范圍。一方面有利于工程成本項目的控制,一方面有利于工程資金項目的具體劃分,進而從整體上改善工程資金投入以及材料項目引進等方式的優化建設。建筑施工在初期的籌備階段以及建設階段,往往伴隨著資金運動進行,若對其疏于管理則很可能降低工程整體的建設質量。混凝土裝配式工程在初期的籌備階段以及具體的施工環節中,其人員以及材料等方面的規劃不僅可以通過增減管理提高工程的資金管理,還可通過預估方式進行材料反面損耗管理,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工程的穩定建設、成本及資金運動的高效管理等。
2.4 保障工程質量
裝配式建筑結構在施工過程中要根據要求進行集中預制,通過統一生產裝配精度較高,會在根本上保障工程質量。工廠預制構件根據國家以及施工技術規范、設計圖紙對其進行專業的批量生產,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有效控制管理,可以保障混凝土養護周期條件要求,進而提升預制構件的精準度。通過工廠打磨處理的預制構件效果顯著,現場澆筑混凝土構件會遺留一些拼裝的痕跡,孔洞以及氣泡孔隙等等。混凝土裝配式施工技術可以在保障構件質量的同時提升工程質量。對于一些具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材料可以根據規范進行處理,保障性能符合標準要求。裝配式施工技術可以優化工藝流程,簡化作業手段。在裝配技術的支持之下可以有效的改善構件施工以及鋼筋施工等工序,便于現場澆筑作業,也提升了構件質量,在根本上保障住在工程的整體質量。
3、改善思路
混凝土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就要充分注重質量控制,從多方面加強重視:
3.1 強化技術的監督管理
要想提升混凝土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水平,需要從技術監管方面加大力度,保證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的優勢有效發揮出來。技術監督中,對于數據以及信息等要素,要加強重視,還要提升技術操作能力,避免發生嚴重誤差問題。技術監督的時候,若發現存在問題,要及時處理。只有從細節方面加強質量控制,才能真正提升混凝土裝配式住宅施工的質量水平。當前的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因此做好技術監督管理工作,才能保證該項技術的應用質量。
3.2 優化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施工技術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關鍵,混凝土預制構件施工的主要技術措施是:吊裝前先拆除鋼筋,綁扎內墻鋼筋,然后拆除預制構件墻板,防止構件吊裝的不利影響;鋼筋綁扎完畢后,預制墻板應準確校正,防止預制墻板支撐構件在綁扎過程中發生位移和損壞。先封閉內墻模板,再安裝外墻暗柱模板;現澆墻復合板,控制在復合板底標高以上10-20mm。吊裝前用彈性鋼絲將復合板切斷,使復合板就位;組裝復合板時,為防止復合板拋出外墻暗梁縱向鋼筋,組裝前應將縱向鋼筋取出然后就可以進一步后續工作了。
3.3 結構設計與制作
強化結構防滲漏、保溫隔熱、構件連接方面的改善非常重要,可更好地促進房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設計,便于構件的制作,進而實現建筑行業標準化、模數化發展。總體而言,房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節點、連接設計中,需堅持以下幾項原則:其一,著力設計連接節點,在連接節點與構造設計科學的基礎上,提升主要結構的穩定性、耐久性;其二,考慮建筑高度、設防烈度、抗震等級的前提下,強化試驗,尋找最好的構造手段、節點連接技術。其三,在確保整體建筑結構的受力達標的條件下,增強傳力的可靠性、明確性,增強各節點連接的嚴密性、可靠性;其四,在“更強節點、強剪弱彎”的設計思想指導下,保證節點連接處的荷載高于同類型現澆結構;其五,在考慮節點剛度、連接對結構造成的影響基礎上,選擇計算模型,優化設計。
3.4 連接構造的具體要求
在具體建筑工程施工中,一般可將連接構造劃分為套筒灌漿、焊接以及搭接。若構件在空氣中直接暴露,應該進行防腐、防水等安全處理措施,在操作過程中,還應該謹慎為之,從而保證構件耐久性與相關年限要求相符。在套筒灌漿連接實施時注意對國外引進套筒進行適當改造,保證套筒能夠與國內鋼筋構造強度相適應。在實際施工時,還應該先在套筒之中插入連接筋,然后在進行灌漿,灌漿完成后,還需要靜置兩日,套筒材料在抗拉強度方面還應該達到600MPa以上,并保證套筒間留有適當距離,同時還需要對套筒與連接筋的方位進行布置和確定,確保誤差能夠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在焊接連接方面,應該對焊接施工使用的設備、方法和技術進行嚴格選擇和控制,且還需要對大直徑構件間的鋼筋焊接進行加強。焊接這種連接方式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常用的連接方式,具有連接穩固、用料簡單等突出特點,當連接時應需要達到一定的操作規范。
結語:
總而言之,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優勢體現在諸多方面。該技術和當前可持續發展觀相適應,和生態環保理念也比較契合,因此要科學應用該技術,從而促進我國建筑行業良好發展。通過上文中對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的優勢和提升措施的分析,就能從理論層面對此技術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從而為技術的推廣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鄭漢林.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9):184-184.
[2]付曉光,徐馬成.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關鍵技術分析[J].中國標準化,2019(8):67-68.
[3]曾西.探析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的關鍵技術[J].山東工業技術,2019(20):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