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豪 李斯睿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正值萬家團圓的日子,國家衛健委一聲令下,廣東需選派醫護人員于1月24日晚8點出發馳援武漢,時間緊、任務急。
接到命令后,原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現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簡稱南方醫院)赴小湯山醫療隊隊長郭亞兵、當年的護士長王曉艷率先在小湯山醫院微信群里起草了一份《請戰書》,主動要求赴一線。很快,他們的倡議就得到了24名小湯山隊員的熱情響應,大家紛紛簽字,按下紅手印,隨時準備迎戰。
17年前,SARS肆虐,郭亞兵作為隊長,帶領著醫療人員前往北京小湯山醫院支援,抗擊“非典”疫情。在小湯山執行任務的50天里,這群醫護人員無一人感染,經歷了生死考驗,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
17年后,面對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們再一次團結在了一起。除夕夜,57歲的郭亞兵再次掛帥,帶領包括南方醫院24人在內的9家醫院128名廣東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們,逆行出征武漢。
艱難的第一周
1月25日凌晨4點,廣東醫療隊抵達武漢駐地。休息不到4個小時,郭亞兵便馬上和對口支援的武漢市漢口醫院負責人進行對接。原是一家綜合醫院的漢口醫院,是武漢市首批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之一。廣東醫療隊接管的是漢口醫院呼吸六病區,管理76張病床,其中60%都是重癥患者。
“廣東醫療隊很有擔當,他們一來就接管了醫院病人最多、病情最嚴重的病區。”漢口醫院副院長張瓊婭坦言。
郭亞兵告訴筆者,漢口醫院最緊張的時候,1500人到2000人的門診量,走廊、過道都是病人;醫護人員人手不足,醫院的衛生無人打理、醫療垃圾不能及時處理……雖然來之前隊員們有過思想準備,但還是被眼前這一幕所震驚。
抓院感穩人心
見此情形,不少隊員倍感壓力。
“首先我們要確保隊員們零感染,非典時期能夠做到,現在也一樣可以!”郭亞兵說,只有隊員們的安全得到保證,他們才會放心投入戰斗。1月27日,他便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控專家劉大鉞等隊員一起,花了一天的時間打掃衛生,嚴格按照傳染病醫院三區兩通道的要求,重新對病區進行規劃、改造。
不僅如此,郭亞兵還專門設立了一個院感督導組,對隊員們進出病房之間,穿脫防護服進行監督指導,確保操作準確無誤。病區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隊員們的信心也上來了,工作也回到了正軌。
優化診療方案展現廣東智慧
“我原本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想到這么快就出院了,非常感謝廣東的白衣天使們!”2月8日元宵節當天,住院16天的75歲武漢黃陂人劉老走出漢口醫院廣東醫療隊隔離病區后高興地說。與他一起出院的,還有29位患者。
在郭亞兵看來,優異的診療效果,與廣東醫療隊發揮集體智慧、優化診療方案的努力密不可分。“專家們為了救人,都急紅了眼。”
到達武漢的第一個月,在郭亞兵的帶領下,漢口醫院呼吸六病區已治愈出院近百名患者,其中多數為重癥患者。
“我們離勝利的曙光不遠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