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一直以來,寫作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為改變這一教學難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語言訓練,督促學生多積累寫作素材。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適當放寬要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推動寫作課堂更加多元化,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讓學生盡情展現自我。
一、加強對學生的語言訓練
作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果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時也會表現得更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做多聽,必要時給予學生適當指導,鼓勵學生發展自我,增強寫作信心,克服恐懼心理,這是打好學生作文基礎的前提,在課堂上,教師要給予每一位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展示自我。
必要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學生獨立講、同桌互相講等交流模式,讓學生在口語訓練過程中學會表達。教師還要注重讓學生積累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學習表達技巧。句子是文章的基礎,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寫好作文,需從學生本身出發,把句子寫完整、通順,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完整表達,注重句子之間的連接。通過這樣靈活的語言表達訓練,幫助學生奠定表達基礎,讓學生在寫作練習過程中更好地表達自我。
二、注重材料積累
廣泛地閱讀能為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也能幫助學生解決有話說不出的難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好詞好句,并在背誦過程中感受課文的優美。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培養寫作能力。
激發閱讀興趣可讓學生愛上閱讀,掌握更多知識,積累寫作素材,同時引發思考,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豐富詞匯量,幫助學生領會基本的構詞規律。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寫作時注重聯系生活,寫身邊發生的事,抒發真情實感。例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播放電影,觀看完畢,要求學生用日記的形式將所觀看的影片記錄下來,還要抒發自己觀看的感受。這樣靈活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樂于參與,還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素材,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庫,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無窮魅力。
三、運用擴寫法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往往只注重縮寫,很難讓學生拓展思維,對寫作沒有幫助。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針對某一特定詞條,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潤色加工,使其內容更加豐富,有助于學生寫出整篇文章。
例如,在教學“走路”這一詞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句——我一個人走在幽靜的小路上。吃完晚飯,來到門前的那條小路。小路兩旁綠樹成蔭,晚風輕輕吹拂,一切都顯得如此安靜。通過擴寫法,激發了學生寫話的積極性,一下子就引燃了課堂。同時,學生也能在擴寫過程中鍛煉寫作能力。利用擴寫法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應注重以下幾點:首先,需注重材料的結構統一,讓詞語的適用范圍更加寬廣。其次,要以某一詞或某一主題為中心,在多層訓練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避免學生走入歧途
長期以來,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一直都被限制在“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這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寫作素養的提升十分不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將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寫進作文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凸顯整體作文教學的風向,大力推進百花齊放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幫助學生擺脫不成熟的寫作觀念,積極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事物,讓學生在個性成長過程中了解不一樣的自我。其次,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使學生作文時有話可說,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表達真情實感,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最后,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融入真情實感,及時給予學生鼓勵,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評價中及時修正自己不足。
在新時代的語文課堂改革過程中,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了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斷加強理解,了解課程學習的特點,進一步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