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鈞



初冬時節的揭陽天藍云白,處處人聲鼎沸,這座歷史厚重的城市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揭東區錫場鎮潭王村紅色主題公園里面,一隊身穿紅軍服的幼兒園學生整齊有序列隊秋游,一隊消防官兵正對著黨旗莊嚴宣誓。
“這里已經成為潮汕地區紅色精神宣傳的重要陣地,每天都有不少群眾到這里散步,感受濃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氛圍。”潭王村黨支部書記王小輝告訴記者,潭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立足地方紅色文化,利用好藍康中心學校革命史教育基地、紅色主題公園和紅軍小學三個載體,邀請老紅軍、老革命、老教師講課,廣泛宣講黨史、地方革命史,采取重溫入黨誓詞、唱紅歌、朗誦詩歌等方式,傳承紅色基因,深入開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激發了一代又一代揭陽人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揭陽市老促會會長吳平河說,潭王村是遠近聞名的革命老區村,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中共潮揭豐邊區重要的前沿據點。作為革命老區村,潭王村歷來重視紅色文化的學習與傳承。
這僅僅是揭陽的一個縮影。
不忘初心? “革命老區村”掛牌
牢記過去? “紅色記憶”熱潮涌動
“以前都不知道揭陽有這么厚重的革命歷史,我們的村還是革命老區村。”潭王村村民王木光說,自從潭王村掛牌“革命老區村”以后,不但村里面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的自豪感倍增,而且大家自覺地將這種榮譽化為動力,繼承了老一輩革命者愛國愛鄉、不畏艱難的精神,互尊、互愛、互助,共同推動家鄉的發展。
在潭王村紅色主題公園,只見公園里綠水環繞,綠草茵茵。“這里原來是一片不適合種植的荒地。村里投入400多萬元改造成公園,并配備了潮樂器具,現在已成為廣場舞愛好者、潮劇票友聚會交流的文化陣地。”王小輝介紹說:“昔日的革命精神,深藏于潭王人血脈中的紅色基因,并沒有隨著革命時代的遠去而消散,而是轉化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強大活力,迸發出新的生機。”
“革命老區村掛牌”和“講述老區革命故事”是吳平河上任揭陽老促會會長后的兩大得意之作。
2019年6月12日,潭王村舉行“廣東省革命老區村”掛牌啟動儀式,揭陽市委副書記劉光明參加活動,副市長曾瑞如為潭王革命老區村揭牌。
“揭陽市有革命老區鄉鎮86個,‘革命老區村(行政村)903個,自然村2106個,土地面積和人口都超過全市的60%。這次掛牌,充分發揮了老促會促進作用,推動扶持政策具體化為一個個發展項目,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對接好、實施好政策扶持措施,推動老區蘇區加快振興發展。”吳平河十分自豪說,“從市領導到下面各級領導,都高度重視,把‘掛牌活動作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區蘇區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刻認識做好老區蘇區工作的一個抓手來抓。”
“老區村掛牌”活動的順利開展,給了揭陽老促會滿懷的信心。老促會又由與揭陽市地方史志辦、揭陽日報社、揭陽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講述老區革命故事”系列報道,稿件共14篇,約3萬字,包括全面介紹揭陽革命老區概況、土地革命時期揭陽農民運動概況、南昌起義后南下軍隊在揭陽播撒革命火種及5個縣(市、區)共11個老區村的革命故事。
系列報道推出后,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及各級各類媒體迅速轉載刊發,一股“增強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熱潮在揭陽大地涌動。
“這是媒體第一次系統性地報道揭陽老區村歷史,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通過報道,讓市民更加深刻認識做好老區工作的重大意義,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將帶著對老區人民的深厚感情做好老區工作。”揭陽老促會顧問、監事長黃河清說。
薪火相傳? 挖掘紅色歷史資源
砥礪前行? 推動社會跨越發展
紅色文化始終是遙遠的端莊、絢爛的召喚、紅色的寄托,是蕩漾心懷的詩話,更是浸潤血脈的赤色情懷。
火炬村原名龍躍坑,位于蓮花山脈南麓大北山下,是揭西縣南山鎮東北部一個美麗的小山村。據介紹,在解放戰爭時期,龍躍坑因為背靠大北山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位置和廣泛可靠的群眾基礎,成為潮汕人民抗征隊誕生地和根據地,并在當地黨組織的領導下,廣泛發動群眾抗征兵、抗征糧、抗征稅,。在革命戰爭年代有著“小延安”之稱,為潮汕地區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7年6月,中共潮汕地委在天寶堂召開會議,成立了潮汕人民抗征隊。1949年夏,中共潮汕地委機關遷至此地的李氏祖祠。劉向東、曾廣、陳彬、丘志堅、何紹寬等潮汕地區革命領導人,經常在這里活動,制訂對敵作戰計劃,并通過電臺時刻與上級組織保持聯系,動員和指揮潮汕各地黨組織的革命行動,指揮了多次戰斗。當時在這里設立了抗征隊軍政法庭、監獄看守所、后方臨時醫院、抗征隊兵工廠、抗征隊彈藥庫、革命部隊駐地龍躍學校等舊址,抗征隊后勤部出版了《團結報》(《汕頭日報》前身)、發行了紅色貨幣“裕民流通券”等。
當地干部告訴記者,每一個革命舊址背后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也承載著革命的紅色優良傳統,激勵一代代后來者奮發圖強。1958年龍躍坑因是革命老區村,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而改名為“火炬村”。
當地鎮干部介紹說,目前,逐步把火炬村建設成為一個集紅色旅游、傳承紅色革命基因的紅色教育基地,讓人們重尋當年發生在火炬村的紅色故事。火炬村修建了紅色革命舊址參觀路線,使革命舊址點片聯通,增添紅色文化符號,營造濃厚紅色文化氛圍;建設了“一河二岸”工程,美化村中心龍躍河兩岸,建成“飲水思源親水長廊”; 在村中心建設“雙擁廣場”,在司令部建設“宣誓廣場”,彰顯紅色主題文化村的自然風貌等。紅色旅游帶動了老區蘇區經濟發展,火炬村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這里正在漸漸變得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