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回頭,身后的草全開花了。一大片。好像誰說了一個笑話,把一灘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個人腦中的奇怪想法讓草覺得好笑,在微風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邊的兩朵,一朵面朝我,張開薄薄的粉紅花瓣,似有吟吟笑聲入耳;另一朵則扭頭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顏。我禁不住也笑了起來。先是微笑,繼而哈哈大笑。
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個人笑出聲來。
還有一次,我在麥地南邊的一片綠草中睡了一覺。我太喜歡這片綠草了,墨綠墨綠,和周圍的枯黃野地形成鮮明對比。
我想大概是一個月前,澆灌麥地的人沒看好水,或許他把水放進麥田后睡覺去了。水漫過田埂,順這條乾溝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終于等來一次生機。那種綠,是積攢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饑渴。我雖不能像一頭牛一樣撲過去,猛吃一頓,但我可以在綠草中睡一覺。和我喜愛的東西一起睡,做一個夢,也是滿足。
一個在枯黃田野上勞忙半世的人,終于等來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會不會等到我出人頭地的一天?
這些簡單地長幾片葉、伸幾條枝、開幾瓣小花的草木,從沒長高長大、沒有茂盛過的草木,每年,從我少有笑容的臉和無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氣?
我活得太嚴肅,呆板的臉似乎對生存已經麻木,忘了對一朵花微笑,為一片新葉歡欣和激動。這好不容易開一次的花朵,難得長出的一片葉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對一個卑小生命的歡迎和鼓勵。就像青青芳草讓我看到一生中那些還未到來的美好前景。
之后我覺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個。真正進入一片荒野其實不容易,荒野曠敞著,這個巨大的門讓你努力進入時不經意已經走出來,成為外面人。
走進一棵草、一滴水、一只小蟲的路可能更遠。弄懂一棵草,并不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嘗嘗味道。挖一個坑,把自己栽進去,澆點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覺到的可能只是腿酸腳麻和腰疼,并不能斷定草木長在土里也是這般情景。人沒有草木那樣深的根,無法知道土深處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無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漸漸出來了。
我從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為弄懂了它們,其實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們。
(作者劉亮程,選自《對一朵花微笑》)
亮點借鑒
1.從獨特的視角傳達心曲。“對一朵花微笑”這個題目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眼球,讀者很想弄明白作者為何要對一朵花微笑。“我”在山坡上想心事,結果惹笑了一灘草,這些草甚至笑得很夸張,很忘情。而這些熱烈的笑聲竟也感染了“我”。到底是什么惹笑了這一灘草?“我”又為什么會笑呢?在這里,讀者還不能尋得什么,那么就借“我”的另一場回憶來理解吧。在另一場回憶里,我們看到的是,農夫一個不經意的行為,使水漫出了田埂,讓“枯萎多年的荒草終于等來一次生機”,面對這種情形,我們便明白了開頭草們的笑聲。“我”活得太嚴肅了,使得“我”忘記了微笑和生活中本該就有的歡欣和激動。在荒野里,草們是多么的驚人和頑強,又是多么的深沉和靜默啊。草們根本不祈求什么,一旦有了水的滋潤,就自然地蓬勃且熱烈地生長起來。本文的選材,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但又從獨特的視角來寫,飽含了智慧的哲思。
2.借助意象化抽象為具體,富有情趣地表達。這篇文章借助花朵這個鮮明的意象,巧妙地傳達出人物內在情緒的微妙變化。“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微笑”是美好情緒的流露,“對一朵花微笑”,表達了作者積極健康、輕松幽默的人生態度。全文語言靈動輕盈,寫出了草和花的靈魂,巧妙地展現出萬物有靈、萬物有情,給人以哲理啟迪的同時,又讓人得到精神上的歡悅。
3.意境優美,道理深刻。草的茁壯成長需要水的灌溉,需要“微笑”的歡迎和鼓勵;人的成功需要腳踏實地,需要樂觀的心態。這就是作者通過《對一朵花微笑》這樣一篇凝練優美,讀來讓人回味無窮的散文想要表達的主旨。文章借綠草構筑出優美豐富的意境,既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又揭示出深刻的道理。結尾,作者將人與草木進行比照,得出這樣的結論:草木只有將根扎得很深,才能充分汲取泥土里的水分和營養,才能長高、長大;而人只有把自己“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無天日”,然后“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漸漸出來了”——這種“出來”,就是干出成績,出人頭地。表達了作者努力干好本職工作,出人頭地,進而開創美好前景的強烈愿望。
(梁粉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