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摘 要 在全國高校普遍建設“金課”的背景下,服裝實訓課程在建設“金課”過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模式改革。在課程的建設目標、內容組織、教學方法、教學反饋及評價方法等多個領域,以“金課”的要求為基準進行建設。
關鍵詞 金課 服裝實訓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5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he clothing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adopts the mode reform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 In many fields, such as course construction goal, content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method, the 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golden course".
Keywords golden course; clothing training; teaching model
1 什么是“金課”
自從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開了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以來,中國各高校紛紛響應教育部號召,在高校本科教學改革中,建設“雙一流學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教學實施的各個環節積極“消滅水課,打造金課”。什么是“金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提出所謂“金課”是要符合“兩性一度”的課程標準。“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所謂“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所謂“創新性”,是課程內容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所謂“挑戰度”,是指課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
2 建設服裝實訓課程“金課”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1)建立以確立培養能夠服務社會的應用型人才為“金課”教學的基本目標。高校的基本職能是培養人,培養可以為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貢獻的應用型人才是高等學校的基本任務。在科學技術水平飛速發展和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下,高等學校培養的學生要能夠成為中國未來的世紀力量之源,高等學校要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新興產業之源。服裝實訓課程以培養服務未來社會的合格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本著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的理念,一切從現實生產的實際出發,積極打造“金課”。
(2)建立以案例化教學為“金課”教學內容組織的基本框架。服裝實訓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了達到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的建設目標,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采用案例式教學模式。案例式教學是一種把學生能力發展的學習過程作為邏輯建構基點的教學模式。[1]
服裝實訓課程“金課”建設在重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案例時根據“金課”建設要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要求,在服裝實訓課程“金課”的建設目標、內容選擇標準、評判表征形態、媒介使用發展導向等方面與“情景、人、專業知識”相結合,設計出科學的課程結構模塊。
服裝實訓課程“金課”建設在設計過程模塊中根據“金課”建設要以學生認知邏輯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發現探究式教學、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將服裝實訓課程“金課”內容與案例設計的情景重現、行動過程和行動效果進行統一。教師應該明確案例情景需要與學生真實的自我或外在的行動階段相適應,并以此為依據設計出與學生本階段學習的能力發展階段相一致的案例情景行動階段。學生通過學習,可以認知知識的內在邏輯結構,知識之間的關系,對所學知識可以透徹了解原理,在實際應用中舉一反三,解決實際問題。為達到這一目的,“金課”案例設計者要為學生創設更多結構類式樣并呈多元表征態勢的案例情景,給學生提供更多真實的情景,最終在案例情景設計中呈現多元的理性架構“金課”的過程模塊。
服裝實訓課程“金課”建設在案例教學模塊中根據“金課”設計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評價的三原則要求,注重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時代性。這要求服裝實訓課程“金課”建設初期設計時應考慮后續技術進步,知識更新,情景轉移等方面的需求,設計出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可進化的案例教學模塊。在新時代高校本科教育階段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建立有效暢通的專業知識更新系統。
(3)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線上線下互動教學為主要特色的“金課”教學方法。針對“金課”“兩性一度”的課程標準要求,“金課”教學的特點是以問題為中心、發現探究式教學、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知識具有高階性,學生的學習時間不定、學習效果不定、信息化要求高、適合多元化評價。這要求服裝實訓課程“金課”建設的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對于服裝實訓課程的學習全過程進行線上線下互動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是“金課”建設的主要要求。以學生為中心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高等學校本科教育,要了解人在大學階段發展的基本內容要求,以及現階段大學生發展的狀況,遵循人的普通發展規律,推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以學生為中心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憑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外界的互動,主動地生成信息的意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存在唯一標準,而是依據自己的經驗,以自己的方式構建對知識的理解。服裝實訓課程“金課”建設把學生原有的對于服裝結構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結構工藝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以學生為中心要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中心。教育的效果具有非決定性、非線性的特點,也就是說教師的講課效果與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之間并沒有直接必然的決定的關系,教育的效果受到學生自身已有的知識背景、知識結構、理解方法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金課”建設的要求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了解學生的各個維度的信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針對性教學,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決策,提高教學效果。
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是“金課”建設的主要特色。服裝實訓課“金課”建設的課程意蘊發生了根本轉向。傳統的課程教學對某課程的認識僅停留于“知識內容”層面,主要力圖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在“金課”課程標準概念下教師須打造一個包括空間即體系、空間即場域、空間即關系等三個維度的一體化、全方位和多層次的“知識空間”生態體系。服裝實訓課“金課”的教學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孵化器”。通過結合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的智能感知技術、學習分析技術、智能大數據技術和情感計算等技術將服裝實訓課程規范與操作流程進行拆分。將服裝實訓課程的知識點生成為可操作、可量化和可傳授的基本知識點與流程點,并通過概率算法對非關聯性知識點與操作點進行統計,為學生營造深度學習情境。人工智能系統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環節數據進行用收集、分析、整理,精準定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薄弱環節,自動生成針對每個學習階段的個性化學習內容,以減少某些學生的低端重復操作,發展學生對知識的高階擴展技能。
(4)建立以人工智能技術作為輔助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的“金課”評價方法。為了達到“金課”課程標準的高階性和創新性要求,服裝實訓課程“金課”建設的評價體系依據真實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采用行程式評價方式從內容、課室、課時、老師、教學、學生等不同維度進行多元化評價。在服裝實訓課程“金課”建設過程中與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線上線下的學時統計和課堂參與度等方面的數據分析評價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每階段的知識測試、學生個人講述、學習匯報、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等活動數據的分析,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力。教師根據每階段的不同數據反饋,對每名同學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并針對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
3 建設服裝實訓課程“金課”的未來挑戰
若要達成“金課”“兩性一度”的要求,未來的“金課”一定要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相對于傳統的傳授知識型教師,未來“金課”的教師定位是裝配了智能教學工具的學習引導者。[2]
作為學生的智能教學工具的學習引導者,未來“金課”對教師的專業學識、教學組織能力和數據解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在知能結構上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擁有更加廣博的專業知識和對新專業信息的快速掌握。其次是在信息使用素養上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能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并能夠在學生中快速推廣以達到高科技產品迅速為教育服務的目的。最后在教學決策上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學習引導者的教師在教學決策中要發揮與傳統教學不同的作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會產生大量的分析數據,這些數據會對學習者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式的分析。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解讀,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以學習者為中心選擇差異性的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訴求是“金課”教師須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梁成艾,李琴.德國高校案例式教學設計對中國“金課”教改的啟示與借鑒[J].銅仁學院學報,2019(3):24-33.
[2] 楊勇,林旭.“人工智能+教育”視域下職業教育“金課”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3):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