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鵬
摘? ? 要: 袁枚不僅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而且是文人經商的典型范例。袁枚精心經營圖書出版、教育輔導等商業活動,經營頗為成功。本文以袁枚的出版經營活動為例,對其表現、原因與示范意義進行探討,更好地理解清代資本主義萌芽背景下文人與商業的結合關系,為當代文人與文化產業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 袁枚? ? 產業? ? 經營
袁枚在傳統視角中往往是作為性靈派代表詩人出現的,其杰出的文學成就為世人矚目,而其商業經營活動卻往往被無意遮蔽。袁枚作為清代文人經商的典型代表,出版、教育、文物鑒藏等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為文人,袁枚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進行商業經營活動,經營如何取得了成功,下面將以出版經營活動為例進行說明:
一、袁枚出版經營活動的表現
(一)書籍印刷
首先,從主觀來看,第一,袁枚在乾嘉文壇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寒士,多對其詩文愛不釋手。據姚鼐《袁隨園君墓志銘》記載:“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負販,皆知貴重之。海外琉球,有來求其書者。”①(201)從中可以看出袁枚受歡迎范圍之廣。甚至海外他國,都來購買其書,據《隨園軼事》記載:“高麗進士李承熏、孝廉李喜明、秀才洪大榮等,俱在都中購《隨園集》。”②(218)洪大榮等人買下書后回到高麗,袁枚著作被爭相傳閱。期年之后,高麗國又派人前來購書,購書規模是之前數十倍。之后高麗國來購買袁枚書籍的人不曾斷絕,蔚為大觀。第二,袁枚還廣交朋友,甚至廣收女弟子,人際交往圈子擴大客觀上推動了袁枚書籍的流通與知名度。其次,從客觀背景來看,第一,乾嘉時代經濟整體發展、人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在這種經濟與文化背景的支撐下,士人學者購書藏書行為大大增加。第二,清代的科舉規定,以八股取士。在官方用人政策的號召下,八股文章類的書籍在書市成為熱門。其《袁太史稿》成為清代文人考取功名、應試八股時的參考書之一,在市面上廣受士子歡迎。第三,清代曾將戲曲、小說等講稗官野史、鬼怪亂神等內容的書籍納入禁書之列,反而激發了讀者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一些書商抓住了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趁機獲得更多的利潤③(124-129),客觀上推動了其《子不語》的銷售。第四,清朝時期,漢學在日本是顯學,清代詩文集被大量刻印到日本。中日文化交流為袁枚的詩文集外傳提供了客觀條件,袁枚詩文傳到日本后廣受歡迎,并影響了一大批日本文人,例如日本詩人中島松隱以袁枚知己自稱,對袁枚詩文之美深感認同。
在上述原因的綜合影響下,《隨園詩話》《小倉山房詩文集》《子不語》等書籍得以大量付梓。從數量上看,僅以其詩歌為例,袁枚存詩現有四千多首,在古代文人中亦屬高產作家。即使臨終之前,袁枚還在打磨詩歌,可以看出他只要尚存聲息,創作活動就不會停止。此外,據蔣寅統計,《隨園詩話》從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到清代末年共付印六十二次。這么高頻的付印次數,除官方規定的四書等教材類書籍之外,實屬罕見。產量如此之大,印次如此之多,使袁枚在作品印刷一項上就賺得了相當可觀的收入。
(二)選文賣文
袁枚的《隨園詩話》在今天看來是一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優秀作品,里面選取了大量詩歌作為理論評述的對象;在當時來看簡直相當于今天的權威文學雜志或核心文學期刊,想讓自己的詩歌入選《隨園詩話》的文人不勝枚舉,潛性為袁枚獲得收入提供了條件。《小倉山房詩文集》里面有近百篇的碑銘文,其中不乏其為自己真心悼念的良師益友而作的文章,但絕大多數屬于達官貴人給錢買文,這為袁枚帶來了更加豐富的收入,有的銘文甚至可出價到上千兩銀子。袁枚本人并不是見錢眼開之人,這從他當官之時清正廉明、拒絕賄賂的表現就可見一斑;他選詩的時候重視詩歌本身的質量,并不會因金錢勢力放棄對于詩歌的把關。大多數達官貴人往往選擇送禮的方式,而非直接送錢,以這種看起來并不是那么直接市儈的方式,求得在《隨園詩話》中為自己留一席之地。這些達官貴人所送禮物往往本身價值不菲,例如《隨園全集·續同人集》里曾選錄思元主人④多首詩歌,《小倉山房外集》卷八補遺亦收錄《思元主人詩序》,裕瑞在與之交游過程中贈送的禮物價值多達數百兩。耄耋之年的袁枚在乾隆五十五年選擇外出游覽,途經蘇州、揚州等地,所過之地高官顯貴、文人賢士,莫不爭相與之交往,饋贈禮物,以求賞識。對于一般的普通民眾,幾兩銀子或許就可以博得袁枚點頭,其詩即可以入選《隨園詩話》。根據王英志主編的《袁枚全集新編》,筆者從中摘錄兩段袁枚日記,對袁枚收禮的情況可見一斑:
午后接家信,內附湖廣江西陳撫臺信一封,送銀一百兩;又司馬臬臺信一封,送翡翠瓷碗二只、茶碗十個;陳中丞信中寄《填詞韻略》一本,乃其令祖其年公著作乞序者。(《記游冊·卷一·初九日》)
十九日辰刻拜伍制軍,制軍送鼻煙二瓶、衣料四匹、神曲四合、洋香二百元。郭康侯請吃早飯,仍小兩不住。午后嚴士敏請小集,邀趙廣文、吳草堂作陪,初更時即散談至二鼓而臥。趙教官送代席一函。(《記游冊·卷一·十九日》)
《隨園詩話》與《小倉山房詩文集》中的詩文并非篇篇俱佳,與其受金錢侵染不無關系,但這并不妨礙其整體文學成就,而且那也推動了袁枚在商業經營上取得成功。
除了為人寫傳記銘誄之類的文章之外,袁枚還在他人書中,或作序,或評點,獲得豐厚的報酬。古代圖書出版營銷術常見之一便是利用評點者的名人效應為書籍做廣告,使評點成為書籍的賣點⑤(44-46)。袁枚充分抓住了這一特點,雖然功夫不多,盈利卻十分可觀。例如有富商打算重新翻印孫過庭的《書譜》,袁枚僅僅為其序中寫了十幾個字,便獲得了兩千兩白銀⑥(146-147)。
(三)商業互補
袁枚的出版經營活動并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與其經營的教育業、旅游業、收藏業、餐飲業等緊密相連,形成互相補充的產業互補型運行模式。首先是教育業,袁枚為官之時就開始設帳教學,辭官之后,以隨園為基點,廣招學生,甚至大規模招收女弟子。學生或為學習八股應制文章,或為探討性靈詩文,自然免不了購買、傳播袁氏經營的書籍。袁枚的弟子大多為出身顯貴之人,例如汪纘祖是湖北巡撫汪又新之女,徐裕馨是大學士徐本的孫女,蔣心寶是戶部侍郎蔣戟門的孫女,此類學生們本身家境雄厚,又處于上層社會交際圈,客觀上推動了袁枚書籍的出版流通。其次是旅游業與收藏業,袁枚的隨園是對外開放的,外人可進園游覽,《隨園瑣記》中記載:“典試提學及將軍、都統、督、撫、司、道,或初蒞任所,或道出白門,必來游玩,地方官即假園中設筵款待。”隨園內設“書倉”,承擔藏書、展覽、售書等多重功能。此外,“琉璃世界”“南軒”等建筑也承擔藏書的功用。外人自由游覽隨園景色的同時,往往會參觀袁枚藏書之所,拜讀、評點、購買、傳閱袁枚書籍之人不在少數。袁枚使隨園對外開放,擴大了人際交往范圍,達官貴人常常于隨園飲酒賦詩,一些富商大賈行令之時遇到語塞之處,袁枚往往會即時行令,為其解圍,因此常常受到一些商人贈予的錢財。最后,袁枚作為美食家對于美食有獨特的追求,他常常依托隨園,大擺筵席,并邀請了王小余⑦(1330)等一批優秀廚師負責其餐飲,在隨園形成了自身的飲食文化。袁枚根據多年來的飲食經驗,寫成《隨園食單》,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貢獻。當時,百姓日常實用類圖書是中國古代圖書出版商熱衷的選題③(124-129)。《隨園食單》一經出版就被各大菜系的廚師視為必讀經典。
二、袁枚經營出版活動的原因探究
袁枚的經營出版活動,上文已有所涉及。首先在于袁枚本身負有盛名,廣結善緣,出版銷路極好;其次在于他能夠積極選文賣文,并將出版業、教育產業、旅游業等互相補充,拓展經營渠道;再次就社會經濟來看,乾嘉時期經濟富裕,讀者有較強的消費購買力;最后就社會文化來看,袁枚的書籍符合圖書出版的熱門選題,為出版商與讀者所追捧。這些既是袁枚出版經營活動取得成功的原因,又是袁枚選擇經營出版活動的原因之一。下文將對袁枚選擇出版經營活動的主客觀原因進一步補充說明:
(一)個人原因
袁枚之所以突破傳統文人“清高”自居的模式,首要原因在于現實用錢的需要。歸隱隨園以后,由于供養家人、買書藏書、外出游覽、人際交往、修繕隨園等各方面都需要費用,袁枚才將經營商業作為生活的一種方式手段。其次,除了現實用錢的需要之外,袁枚過去的經歷及友人的遭遇,都深深刺激了他經營商業的想法。乾隆十六年,即其辭官后的第三年,回到隨園以后,看到的是一副破敗蕭索的景象⑧(1158);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袁枚又踏上做官的道路。生活的困頓使他放棄了自由自在的性靈人生的日子,看到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的重要性。此外,除了上文提到的程晉芳外,其好友沈鳳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清高”文人,當官七次,家徒四壁。沈鳳一直處于窮困潦倒的狀態,連身上穿戴都沒有幾件拿得出手的。這些親朋好友窮困經歷的反面案例,使袁枚看到善于經營產業的重要性。
(二)客觀原因
首先,就乾嘉時期的經濟背景來看,此時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在孕育發展,政府針對商業實質上提出了一些扶持性政策⑨(33-38),尤其是江浙地區,商業風氣日盛,這種社會風氣對袁枚有耳濡目染的影響。其次,李漁等人經商的范例為袁枚提供了示范。李漁不僅經營自己賣文賣賦賣小說的出版活動,而且積極經營以戲劇為主體的演出活動。袁枚對李漁的《閑情偶寄》非常喜歡,對于李漁這種成功的經商之道從內心認同。與袁枚交往密切的鄭板橋也是經商文人的一個例子。袁枚與鄭板橋私下交情甚深,鄭板橋賣畫的經歷對袁枚也有借鑒意義。
總而言之,袁枚在清代文壇上負有盛名,作為“乾嘉三大家”之一,留下極為豐富的文學作品與文學理論著作。然而袁枚并沒有像傳統“清高”文人一樣,家徒四壁,甚至寄人籬下。而是以隨園為基點,大力開展圖書出版、教育產業、旅游業等商業活動,不僅取得了豐厚的利潤,而且以此為出發點,進一步開展了修繕隨園、資助友人等活動。袁枚的商業經營是歷史、時代、個人等多方面背景因素交疊的結果,為后世文人商業化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注釋:
①見《惜抱軒文集》卷十三,袁隨園君墓志銘,(清)姚鼐著,劉季高標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②見《隨園詩話·》補遺.卷六,(清)袁枚著,雷芳注譯,崇文書局,2016.
③李鵬.論中國古代圖書出版的熱門選題[J].廣西社會科學,2013(11).
④思元主人:裕瑞是裕親王世子,別號思元主人,生于乾隆三十六年,他曾結交袁枚,《隨園全集·續同人集》中收有他和袁枚贈答的詩文多首.
⑤李鵬.古代圖書出版營銷術舉隅[J].文史雜志,2006(3).
⑥見《隨園流韻·袁枚傳》.袁杰偉著.作家出版社,2018.
⑦見《小倉山房文集》卷六,廚者王小余傳,[清]袁枚著,周本淳標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⑧見《小倉山房文集》卷一.青山招主人賦,[清]袁枚著,周本淳標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⑨郭蘊靜.略論清代商業政策和商業發展[J].史學月刊,1987(1).
參考文獻:
[1]趙爾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27.
[2]鄭幸.袁枚年譜新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袁祖志.隨園瑣記[M].隨園三十種本(乾隆嘉農閑刻).
[4]袁枚.小倉山房詩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袁枚.子不語全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袁枚.隨園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
[7]王英志.袁枚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8]羅以民.袁枚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9]黃冕堂.論清代前期的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江寧五府的農業經濟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J].山東大學學報(歷史版),1963(S1):42-69.
[10]郭蘊靜.略論清代商業政策和商業發展[J].史學月刊,1987(1):33-38.
[11]李鵬.論清代文化政策對圖書出版營銷的影響[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1):10-14.
[12]李鵬.論中國古代圖書出版的熱門選題[J].廣西社會科學,2013(11):124-129.
[13]彭雨新.從清代前期蘇州的踹布業看資本主義萌芽[J].理論戰線,1959(12):46-52.
[14]李鵬.古代圖書出版營銷術舉隅[J].文史雜志,2006(3):44-46.
[15]李鵬.中國古代的圖書零售[J].文史天地,2014(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