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瑾 鄧暉 楊建國 張勝菊 張桂娟 楊伍群 張金良 袁志強 董杰



摘 要:采用生長速率法測定了4種殺菌劑對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內防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田間應用效果評價及施藥方法的研究。結果表明,各濃度四霉素、100μg/mL井岡霉素的室內與田間防效及增產效果均較好,采用滴灌處理的防治效果顯著高于采用蘸根處理。
關鍵詞:甘薯根腐病;殺菌劑;防效;田間應用
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2-0076-03
甘薯是北京市主要種植的特色農產品之一,在種植過程中,病害對其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較大。北京地區常年發生的甘薯病害主要有甘薯莖線蟲病、根腐病、病毒病和黑斑病,其中根腐病的為害最為嚴重,一般年份造成減產20%~30%,嚴重時甚至絕收[1]。雖然高抗根腐病的甘薯品種已在1973年育成并推廣,對控制甘薯根腐病的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2],但藥劑防治仍然是目前防治甘薯根腐病的重要手段。為此,筆者對北京地區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 (Mart.)Sacc.f.sp.batatas Mc Clure]開展了室內防效測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田間應用效果評價及施藥方法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原菌的分離培養 2009年7月,從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劉民營村甘薯(品種:西瓜紅)根腐病重病田采集根腐病害樣品,通過組織分離法分離病原菌,回接鑒定,然后在PDA斜面培養基上培養保存。
1.2 試驗地點與供試材料 試驗地點設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北京廣源富民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供試甘薯品種為冀薯26。供試藥劑如表1所示。
1.3 試驗方法
1.3.1 室內防效測定 培養基選用PDA培養基,在預備試驗的基礎上,確定供試藥劑的濃度梯度。含藥培養基配制方法為:將一定量的農藥水劑加入經滅菌后冷卻至45℃100mL的PDA培養基中,搖勻制成含農藥有效成分100μg/mL的PDA;用移液器移取10mL的100μg/mL含藥培養基混入90mL的PDA搖勻制成10μg/mL含藥培養基;再移液器移取10mL10μg/mL含藥培養基混入90mL的PDA培養基混勻制成1μg/mL含藥培養基。用移液器把配好的含藥培養基加入一次性塑料培養皿(6cm)中,5mL/皿,靜置待培養基凝固備用。
生長速率法檢測[3]:在含藥培養基平皿中央接入直徑5mm的根腐病病原菌絲塊,每種病原真菌在每個濃度的含藥培養基上接種3個平皿,然后置于28℃恒溫培養箱黑暗培養,待對照平皿菌絲生長至2/3,用十字交叉法測量各處理菌落直徑,計算出3個重復皿的平均值。
相對抑制率的計算公式如下[4]:
菌落直徑(mm)=平均菌落直徑-5;
相對抑制率(%)=(對照菌落直徑-處理菌落直徑)/(對照菌落直徑-菌病直徑)×100
1.3.2 田間防效試驗 每種藥劑設2種施藥方式,分別為蘸根、滴灌。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小區面積為6m×15m,隨機區組試驗。所有小區統一做防線蟲和地下害蟲處理,防治藥劑為35%辛硫磷微膠囊劑(防治地下害蟲)、10%噻唑磷顆粒劑(防治線蟲)。2018年5月28日,滴灌和空白對照處理完成定植;5月29日,蘸根處理完成定植,并按照試驗處理進行處理。6月1日,滴灌處理完成藥劑3滴灌施藥;6月4日,完成剩余藥劑的滴灌施藥。施藥后采用對角線固定5點調查法,每處理調查10株,7月19日統計病情指數及發生數量,10月11日對甘薯產量和商品率進行測定并記錄。
根腐病分級標準:(1)地上部分級標準:0級,看不到病癥;1級,葉色稍發黃,其他正常;2級,分枝少而短,葉色顯著發黃,有的品種現蕾或開花;3級,植株生長停滯,顯著矮化,不分枝,老葉自下向上脫落;4級,全株死亡。(2)地下部(薯塊)分級標準:0級:薯塊正常無病癥;1級:個別根變黑(病根數占總根數的10%以下),地下莖無病斑,對結薯無明顯影響;2級:少數根變黑(病病根數占總根數的10%~25%),地下莖及薯塊有個別病斑,對結薯有輕度影響;3級:近半數根變黑(病根數占總根數的25.1%~50.0%),地下莖和薯塊病斑較多對結薯有顯著影響,有柴根;4級:多數根變黑(病根數占總根數的50%以上),地下莖病斑多而大,不結薯甚至死亡。
病情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2 結果與分析
2.1 供試殺菌劑對甘薯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從表2可以看出,供試的4種殺菌劑的抑菌效果差異明顯,其中井岡霉素、四霉素對甘薯根腐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較為顯著。四霉素100μg/mL,10μg/mL和1μg/mL濃度下相對抑制率分別為89.85%、89.85%和77.07%;井岡霉素100μg/mL濃度下相對抑制率73.08%;而三氯異氰尿酸、寧南霉素的抑制效果不佳,100μg/mL濃度下的相對抑制率分別為16.24%、7.26%。
2.2 供試殺菌劑的田間防效 從表3可以看出,4種藥劑采用滴灌處理對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均顯著高于采用蘸根處理。采用滴灌處理時,0.3%四霉素水劑、4%井岡霉素水劑對甘薯根腐病的防效分別為78.66%、64.17%;85%三氯異氰尿酸可溶粉劑、8%寧南霉素水劑對甘薯根腐病的防效分別為48.1%、40.64%,應用效果不理想。從產量上看,4種藥劑對甘薯產量、商品率和增產率均有所提高,其中,滴灌施藥的0.3%四霉素水劑對甘薯的增產率達506.9%,其次是4%井岡霉素水劑,增產率達444%,8%寧南霉素水劑的增產率最低。
3 結論與討論
針對甘薯根腐病的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是最為經濟有效的措施[5],另外還需輔以藥劑防治、檢驗檢疫、栽培管理等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其為害[6]。在藥劑防治方面,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藥效試驗是鑒別藥劑防效好壞的主要方法。趙永強等通過室內抑菌毒力測定發現,四霉素對甘薯根腐病菌的敏感性較高,在防治中具有較高的潛力[7]。本研究在驗證四霉素室內防效的同時,發現100μg/mL井岡霉素的室內防效也較好。田間藥效試驗發現以上,2種試驗藥劑對根腐病的田間防效及增產效果均較好,且采用滴灌處理的防治效果顯著高于采用蘸根處理的。
參考文獻
[1]陳利鋒,徐敬友.農業植物病理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188-190.
[2]陸漱韻,劉慶昌,李惟基.甘薯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289-290.
[3]慕立義.植物化學保護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1:41-42.
[4]趙永強,張成玲,張薇,等.4種殺菌劑對煙草根黑腐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J].中國煙草學報,2009,15(1):49-51.
[5]劉泉姣,葉道純,徐作珽.甘薯根腐病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1982,12(3):21-28.
[6]馬學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試驗[J].廣西植保,2007,20(4):22-23.
[7]趙永強,孫厚俊,陳曉宇,等.6種生物源殺菌劑對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2):115-11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