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凌云 韓嘯
摘? ? 要: 兒童音樂劇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功用十分顯著,兒童音樂劇能夠提高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表達能力和樂感,促進幼兒智力的培養。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音樂劇與能力培養相結合,通過音樂劇加強兒童互動、親子互動,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建立。
關鍵詞: 兒童音樂劇? ? 音樂活動? ?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的關鍵點在于啟蒙,包括行為習慣、思維習慣的養成及心理狀態的建立。因此,對于幼兒園教育工作者而言,設立或組織幼兒園活動,應當以此為出發點和目的,圍繞這一中心環節豐富幼兒教育形式和內容。因此,幼兒師范教育肩負的使命,是具有時代意義和未來意義的。
在幼兒園教育中,音樂教育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有研究指出,“學前音樂教育課程作為幼兒園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學前教育人員、幼兒園及早教機構越來越關注的教學內容,其中兒童音樂劇作為學前音樂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學科,不僅包含了學前音樂教育的相關內容,還涵蓋了學前藝術教育的一些內容,充分將學前音樂教育和藝術教育融會貫通”[1](155-156)。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運用更多游戲性的、互動性的、活潑性的教育方式,講授式的教育模式顯然不適合幼兒群體的特征,因此在當下我國幼兒園教育中,運用音樂活動進行教育的案例較為豐富,通過音樂活動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各項能力,優美的音樂有利于兒童成長發育。本文將基于這一教育現狀,探究兒童音樂劇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一、兒童音樂劇的優勢和特色
研究指出,“兒童劇是當今少年兒童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平臺,而現實題材的兒童劇通過藝術化的劇作教會孩子們認識社會、體會人生,它的發展是時代的特征和需要”[2](34-36)。兒童音樂劇最重要的兩個特征是劇情和表演,劇情能夠培養理解力、記憶力、想象力,并通過故事性的內容增強體驗感、樂趣感;表演能夠有效培養表現、表達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并通過表演的形式樹立自信心,磨煉心性。因此,兒童音樂劇作為幼兒園音樂活動的可行方案,優勢和特色都較為顯著。
兒童音樂劇往往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有一條相對清晰而簡單的故事線,由不同的角色進行演繹,在題材上,以童話故事為主,兒童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且角色不僅限于人,動物、植物、布景等也可以扮演,不僅能夠以故事性的內容吸引孩子,而且能夠通過角色扮演增強孩子的領悟力、理解力,豐富孩子的情感世界。可以說,表演的過程本身就是讀故事的過程,孩子通過兒童音樂劇能夠獲得故事本身和演繹故事所帶來的雙重教育。
兒童音樂劇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希望表達、展現自己,通過扮演音樂劇中的角色,兒童首先能夠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去感知、去體驗、去共情,雖然所能感知和表達的感情內容還相對有限,但基本的感情孩子們已經能夠感知,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夠讓孩子進入不同的感情世界,對于孩子心智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此外,音樂劇要通過音樂的方式進行表演,主要的表演形式是歌唱和舞蹈,通過音樂劇的形式能夠有效培養孩子的音樂能力和表達能力。
表演是一種展現的手段,孩子們通過表演能夠有效表達自己、展現形象,對于孩子的性格培養和塑造是非常有益的,尤其對于性格相對內向、較為怯場的孩子來說,通過表演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通過音樂劇的形式,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綜合素養。
兒童音樂劇表演是一種綜合的形式,能夠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一場成功的兒童音樂劇表演需要每一個孩子共同努力,無疑是團結協作的雛形。孩子們通過兒童音樂劇的形式,經由學習模仿、理解記憶、排練演出等多個階段,提供了有益的成長經歷。相對于以往的音樂教育,兒童音樂劇所帶來的教育元素更加多元,所具有的特征和優勢更加鮮明,所起到的教育成效更顯著,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
總而言之,兒童音樂劇作為幼兒園音樂活動的可行方案,優勢和特色都較為顯著。如何運用兒童音樂劇的形式,在運用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是我們接下來要重點分析討論的內容。
二、兒童音樂劇在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兒童教育存在諸多注意事項,對待幼兒要謹慎,一言一行都應當規范得當,否則不但不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
兒童音樂劇在應用過程中,應當注意孩子扮演角色的多樣性,孩子天生性格不同,所能表達的內容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天性外向、喜愛表達,往往這樣的孩子的訴求更容易被教師所發現、所滿足,而有的孩子則天性內向、不善言辭,因此他們的訴求往往沒有辦法及時被教師了解,容易忽略這一群體的感受。兒童音樂劇中有不同的角色,其在故事里展現的形象是不同的,在孩子的世界里,強壯、光明、正義的形象往往樂于被接受,因此在分配角色上,要注意多樣性,注重主角、配角、布景扮演者的輪替,避免產生角色單一化的情況,這樣不僅不利于長期扮演非重要角色孩子自信心、自尊心的養成,而且不利于長期帶有“主角光環”的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外,還應當對兒童音樂劇的劇本內容進行嚴格篩選和改編。研究指出,“兒童音樂劇通過簡單但富含寓意的情節,配以親切、好唱、好記的歌曲、優美的舞蹈動作和真實的表演,對兒童造成很大的吸引力,使大家都喜歡演、喜歡看,在不知不覺中向兒童傳達真、善、美的道德情操”[3](98-99)。但并不是所有童話故事或現有作品都是適合兒童表演的兒童音樂劇作品,我國兒童音樂劇教育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優秀的作品還不夠豐富,在現有作品素材資源的基礎上,教師要能夠辨別作品好壞,甚至大膽改編存在瑕疵和問題的作品,將真正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長的作品搬上舞臺。
要注重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并重,兒童音樂劇教育是一個較長的教育過程,老師既需要帶著孩子慢慢進入角色,又需要教給孩子如何表演,歌曲和舞蹈都是兒童音樂劇的必修課,在兒童音樂劇這種教育模式中,應當注重過程和結果并重,不僅關注孩子們學到了什么,表演結果如何,而且注重觀察孩子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和反映,繼而因材施教,始終保持對每一位孩子的持續關注和良好教育。
總之,對待幼兒要謹慎,一言一行都應當規范得當,注重孩子扮演角色的多樣性,對兒童音樂劇的劇本內容進行嚴格篩選和改編,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并重,真正發揮兒童音樂劇對兒童教育成長的重要作用。
三、兒童音樂劇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應用
有研究指出,“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兒童教育綜合性不斷提高,兒童教育家們逐漸通過豐富兒童課外活動提高兒童藝術認知、學習能力培養。其中兒童音樂劇就是一項豐富多彩又具有較高教育意義的兒童課外活動,讓兒童通過妙趣橫生的劇本、千變萬化的舞臺氣氛感知另一個藝術世界,提升想象能力與接受能力”[4](117-119)。要將兒童音樂劇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廣泛應用并發揮作用,就必須做到“四個堅持”,提高兒童音樂劇的應用水平,促進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發展,為我國學前教育提供養料。
首先,要堅持國際視野。國外兒童音樂劇的發展及應用相對于國內而言經驗較為豐富,在兒童音樂劇的教育方式和表演方式上,應當做到洋為中用、兼收并蓄,拒絕閉門造車、故步自封,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借鑒,才能夠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
其次,要堅持家校合作。兒童音樂劇的表演應當號召家長廣泛參與,孩子們的表演需要觀眾,最好的觀眾無疑是家長,家長能夠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同樣能夠給予孩子強大的信心,都是兒童音樂劇這樣一種音樂教育模式產生的初衷。家校合作能夠更加充分地發揮兒童音樂劇的重要教育意義,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加深遠持久。
再次,要堅持有教無類。在角色分配上,要杜絕“一邊倒”的情況發生,對于每一位孩子的角色選擇,不應當以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個人意愿為基準,應當兼顧每一位孩子的培養需要。堅持有教無類的思想,是培養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徑,對其未來性格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最后,要堅持德育、美育為先。德育、美育是當前我國各個教育階段追求的目標,堅持德育是實現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目標的保障,而堅持美育教育則是我國教育過程中始終強調的問題。在兒童音樂劇的教育過程中,無論是音樂劇劇本的選擇,還是音樂劇教育過程,抑或是音樂劇表演形式與內容,都應當牢牢鎖定德育、美育這兩個教育目標,不能夠偏離。不僅是幼兒教育,而且是我國各個教育階段的要求,是當下教育體系和教育環境的重要要求。
總而言之,必須做到“四個堅持”,才能夠讓兒童音樂劇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真正發揮作用。只有做到“四個堅持”,才能夠使兒童音樂劇這樣一種看似大費周章的音樂教育形式具有應有的意義。
縱覽全文,兒童音樂劇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優勢與特色都十分顯著,兒童音樂劇能夠提高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表達能力和樂感,促進幼兒智力的培養。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音樂劇與能力培養的結合,通過音樂劇加強兒童互動、親子互動,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建立,繼而促進幼兒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申家鋒.學前音樂教育課程的相關研究——以兒童音樂劇為研究對象[J].現代鹽化工,2019,46(04).
[2]玉妮.對現實題材兒童劇創作的幾點思考——兒童音樂劇《月亮上的媽媽》評析[J].歌海,2019(01).
[3]王鶯然.淺議兒童音樂劇在環保教育中的作用——嘗試編演環保主題兒童音樂劇《新編皇帝的新裝》[J].文教資料,2017(26).
[4]魯云斐.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兒童音樂劇發展趨向分析[J].藝術評鑒,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