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崔寧 馬曉麗 葛茜


摘 要:為了篩選出適合漢中市氣候特點與土壤條件的鮮食糯玉米品種,于2019年選擇5個糯玉米品種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產量排名前3位的品種分別為浙糯玉10號、彩甜糯6號、萬糯2000。其中,京科糯2000和萬糯2000的產量雖高,但空稈率也較高,產量有不穩定的因素,建議降低種植密度繼續試種;彩甜糯6號產量較高,在商品品質及相關農藝性狀方面也表現優良,綜合表現較好,建議繼續參試并進行示范種植。
關鍵詞:鮮食糯玉米;品種比較;漢中市
中圖分類號 S51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2-0085-02
鮮食玉米口感甜或糯,營養價值高,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的歡迎。鮮食玉米相對于其他玉米收獲的時間更早,莖葉可作為優質飼料用于畜牧業中。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對鮮食玉米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種植前景可觀。為了篩選出適合在漢中市種植的鮮食玉米品種、優化當地玉米品種結構,筆者于2019年開展了5個糯玉米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為當地鮮食玉米品種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安排在南鄭區新集鎮焦山村,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有便利的排灌條件。試驗時間為2019年4—8月。試驗地土質為沙壤土,地力中等偏上,灌排方便,前茬作物為元胡。
1.2 供試材料 供試的糯玉米品種有:京科糯2000(審定編號為國審玉2006063,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選育)、彩甜糯6號(審定編號為國審玉20170044,荊州區恒豐種業發展中心選育)、萬糯2000(審定編號為國審玉2015032,選育河北省萬全縣華穗特用玉米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選育)、浙糯玉10號(審定編號為浙審玉2017007,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選育)、渝糯7號(審定編號為國審玉2003032,重慶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個處理,即每個糯玉米品種為1個處理,不設對照。3次重復,共15個小區,小區面積16m2(8m×2m),4行區,每個小區種植鮮食玉米100株左右,株距0.33m,行距0.5m。種植密度60600株/hm2。每個小區中間留操作走道,周圍建保護行。
1.4 田間管理 播種前結合整地,施用復合肥(N∶P∶K=18∶10∶23)750kg/hm2,5月10日統一播種,播種時胚朝下,每穴播種2~3粒,所有品種播深一致。播種時適當多播20%左右,用于后期補苗。播種結束后覆土厚1.0~1.5cm。6月13日追施尿素150kg/hm2,6月30日噴施阿維·毒死蜱防蟲。
1.5 調查內容及方法 生長期間統計各品種的生育期及主要的農藝性狀。8月上旬開始采收,采收時在各品種小區隨機選擇10株,玉米植株進行室內考種,統計其果穗經濟性狀,以各小區內所有玉米植株的鮮玉米產量折算出單位面積的實際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從表1可以看出,各糯玉米品種的播種期均為5月10日,抽雄期在7月4—12日,最佳品嘗期在8月1—10日,主要生育期在83~92d。其中,浙糯玉10號的生育期最長,為92d。
2.2 主要農藝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各糯玉米品種的株高在249.2~280.6cm,其中,萬糯2000最矮,京科糯2000最高;穗位高在101.5~136.9cm,其中,萬糯2000最低,渝糯7號最高;倒伏率均為0;株型包括緊湊和半緊湊2種,其中半緊湊的品種4個,緊湊的品種1個;空稈率在4.08%~17.20%,其中,彩甜糯6號最低,京科糯2000最高;雙穗株率在1.08%~8.42%,其中,京科糯2000和渝糯7號最低,浙糯玉10號最高。
2.3 主要果穗性狀 商品性對鮮食糯玉米的經濟效益起著關鍵性作用,其穗長、穗粗、籽粒色澤、禿尖長短、籽粒排列整齊度、果穗形狀和出籽率等都是糯玉米商品性的重要指標。從表3可以看出,5個糯玉米品種的穗長在18.72~22.70cm,均達到一級果穗的要求,其中,萬糯2000果穗最短,浙糯玉10號最長;穗粗在4.5~4.9cm,其中,渝糯7號最細,萬糯2000最粗;禿尖在0.2~1.88cm,其中,萬糯2000最短,彩甜糯6號最長;果穗形狀包括錐形、筒錐型;籽粒的顏色包括白色、黃白紫色、白紫色。
2.4 主要果穗經濟性狀及產量 從表4可以看出,各鮮食玉米品種的穗行數在13.6~16.4行,行粒數在36.05~39.35粒,百粒重在21.29~36.79g,產量在13750.69~18188.41kg/hm2。其中,產量排名前3位的品種分別為彩甜糯6號、浙糯玉10號、萬糯2000。
3 結論
由本次試驗結果表明,各糯玉米品種的結實能力和產量水平均有所不同,5個鮮食糯玉米品種中,產量表現較好的3個品種分別為彩甜糯6號、浙糯玉10號、萬糯2000。其中,浙糯玉10號和萬糯2000的產量雖高,但空稈率也較高,產量有不穩定的因素,建議降低種植密度繼續試種;彩甜糯6號的產量較高,株高、穗位高適中,抗倒伏、抗倒折能力較強,口感好,建議繼續參試觀察生產表現。
參考文獻
[1]李祥艷,唐海濤,張彪,等.我國鮮食甜、糯玉米產業現狀及前景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04):219-221.
[2]龔魁杰.我國糯玉米食品產業發展策略[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6(01):20-21.
[3]黃紅梅.鮮食糯玉米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上海蔬菜,2019(05):9-12.
[4]宋四友.鮮食玉米品種的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05):49-50.
[5]龐旭,王俊花,閆建賓,等.鮮食糯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04):107-109.
[6]江騰,徐莉.2018年廬江縣鮮食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9(08):24-2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