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 要:該文對南京市農藥生產企業的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了企業在污染防治、環境管理制度執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藥生產企業;污染防治;南京市
中圖分類號 S66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2-0129-02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esticide manufactures in Nanjing,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pollution contro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Pesticide manufacturers; Pollution prevention; Nanjing City
步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藥工業發展迅猛,已逐步形成涵蓋科研開發、原藥生產、制劑加工、毒性測定、殘留分析、安全評價及推廣應用的較為完整的農藥工業體系。據統計,2017年我國農藥出口數量與金額分別為163萬t、47.64億美元[1],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和出口國。與全球農藥行業的高度集中不同,我國農藥生產企業呈現多而分散、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特點。2016年,我國排名前10位的農藥行業企業銷售額合計約為319.92億元,占農藥行業銷售收入的9.67%。與6大跨國公司占據了全球農藥市場超過60%的份額相比,我國農藥企業產業集中度亟待提升[2]。
江蘇省是我國最大的農藥生產省份,占全國農藥產量的30%左右。近年來,農藥生產企業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如鹽城市輝豐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偷排高濃度有毒有害廢水等,連云港市華通化學有限公司非法處置有毒廢水等環境污染案等,農藥行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1 南京市農藥生產企業現狀
南京市現有農藥生產企業19家,其中7家為原料藥生產企業,占企業數的36.8%;11家為復配企業,占企業數的57.9%;1家為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制造企業,占5.3%;主要原料藥生產企業均分布在化工園區內。
南京市農藥生產企業對生產廢水均進行了有效收集,大部分企業廠內設置了污水預處理設施;有組織廢氣處理設施運轉正常,各主要排口均安裝了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環保部門聯網。污染防治設施安裝聯網情況詳見圖1和圖2。
2 南京市農藥生產企業污染現狀及存在問題
根據南京市對農藥企業的環境保護要求,從企業的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排污許可證制度執行情況、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環保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及清潔生產實施情況等13大項35小項,對農藥企業進行了環保核查。農藥行業處于化工產業鏈的末端,多數為訂單式生產,受市場影響較大,部分企業年產量波動較大,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南京市農藥生產企業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創新能力不足,產品結構老化 部分企業主要承擔農藥企業的分裝及代工業務,生物農藥、環境友好型產品和創制品種少。同品種生產企業數量多,重復生產嚴重,同質化競爭激烈。
2.2 部分企業批建不符 農藥企業多為訂單式生產,特別是復配企業,產品更換較為頻繁。部分企業環評批準的產品較少,實際訂單要求的產品產量較小,只需更換部分原料即可生產,但不在批準范圍內,若重新報批環評,無法滿足時間要求,因此部分企業存在批建不符的現象。
2.3 廢氣防控手段單一,VOCs控制難度大 農藥生產工藝復雜,廢氣產污點眾多,工藝路線的選取、裝備自動化控制及有機溶劑的資源化回收等均與廢氣產排情況密切相關。行業目前末端治理為主的防控思路和治理手段,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廢氣污染,無組織廢氣排放量較大。
2.4 廢水處理工藝較為單一 原藥生產企業廢水往往具有污染物濃度高、難降解和生物毒性等特點,處理難度較大。部分企業雖然設置了電解、生化等處理工段,但仍然存在廢水排放濃度波動較大,部分污染物難以被分解,生物毒性無法判斷等問題。
2.5 危廢處置能力不足,轉移周期較長 農藥生產企業特別是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生產原料眾多,但利用率普遍較低,導致危廢產生數量較大。由于本地處置能力的限制,企業無法及時落實危廢處置去向,危廢貯存量大、貯存時間長。農藥企業廢鹽、蒸餾殘釜、污水處理污泥等產生量大,危廢處置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
3 對策建議
3.1 嚴格廢水處理與排放 農藥企業生產特別是原藥合成企業,廢水必須分類收集、分質處理,提高廢水處理工藝的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加強對有機物、生物毒性等污染因子的監控監管,保證廢水達標排放。
3.2 加強廢氣排放控制 實施源頭替代,加大有毒有害、高揮發性原料替代和綠色工藝的改造,提高設備自動化連續化水平。提高廢氣收集率,遵循“應收盡收、分質收集”的原則,科學設計廢氣收集系統,減少廢氣的無組織排放。
3.3 規范危險廢物貯存處置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原則,推進農藥企業廢物源頭減量和循環利用,實施廢物替代原料或降級梯度再利用。規范危廢暫存場所設置,對危廢進行分類堆存,完善危廢標識,及時合規轉移和處置危廢。
3.4 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農藥企業應全面樹立綠色安全發展導向,完善內部環境管理,健全環境保護臺賬,完善信息公開制度,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確保環境安全及污染物長期穩定達標排放。
參考文獻
[1]楊光.2018年6月中國化學農藥總產量[J].農藥市場信息,2018(22):34.
[2]王潤涵.國際背景下我國農藥使用及行業現狀分析和發展趨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201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