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納
[摘? ? 要] 同仁堂是我國中藥行業的老字號,以“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為宗旨,推動了中醫藥行業的良性發展。文章將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對同仁堂股份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通過對比同仁堂公司2016 年-2018 年的財務年度報表數據,得出該公司對資產的管理能力、償債能力較強,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進而建議該企業在注重產品文化管理,加強品牌細分,增加研發投入投資,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企業利潤穩步增長。
[關鍵詞] 同仁堂;財務分析;盈利能力
1? ?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1669年北京同仁堂誕生,至今已經有350年的歷史。同仁堂代表著我國傳統醫藥行業,一直以來穩健經營,緊跟行業發展制定運營策略,向世界宣傳了優秀的中醫藥文化,其在海外有20多個分公司和藥店,實現企業利潤平穩增長。如今,同仁堂在落實傳統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加強互聯網線上營銷,不斷拓展市場,確保企業良性發展。
2? ? ? ?同仁堂財務能力主要指標分析
2.1? ?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表明企業用自己的資產處置債務的效果,債務可分為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能力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
2.1.1? ?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是企業以流動資產部分償還流動負債部分的能力,是企業日常支付到期債務的一項能力,是衡量流動資產相對變現能力的重要標志。同仁堂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見表1。
流動比率是表示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比率。該比率只要大于2∶1,就表明該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好。從表1可知,2016-2018年這三年的流動比率都在3∶1之上,可見公司有良好的資產變現能力,短期償債能力較強。研究發現,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和存貨占的比重較大,這樣使得公司存貨周轉率低,囤積了較多的存貨,嚴重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影響公司的進一步盈利。
速動比率體現的是公司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占比。速動資產是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和預付費用的部分,包括現金、應收賬款等。速動資產包含有快速能夠變現的資產。表1中,速動比率在2∶1左右徘徊,充分說明了公司強有力的償債能力。應收賬款在這三年內占比不大且在逐年下降,所以速動比率的增高受應收賬款的影響小,使得公司資金用于償還應收賬款的風險減少。公司短期償還債務的能力強。
現金比率是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對流動負債的比率。該比率的增加說明公司償債能力較強。在表1中該比率大于1,說明同仁堂變現能力較強。企業通過負債方式所籌集的流動資金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三年內,同仁堂存貨囤積過多,現金比率的增加有助于企業資金的有效利用,增加了企業投資獲利的機會。
2.1.2? ?長期償債能力
長期償債能力用來反映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程度。長期償債程度越強說明公司財務應對風險的能力越強。同仁堂長期償債能力指標見表2。
資產負債率是負債對資產的占比,體現公司借款的大小,能衡量公司的負債水平。從表2可知,同仁堂2016-2018年資產負債率較低,且在2018年最低降到29.05%,說明公司用借款籌資的額度減少,企業風險較小,發展前景可觀,長期償債能力增強。產權比率是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比例,能夠評價資金是否明確。根據年報數據可知,2017年公司長期負債較大,向銀行借款額度大,但公司自有資金充足,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負面影響。權益乘數是反映企業股東投入占資產的比例的多少。根據2016-2018年年報數據可知,股東投入總額沒有明顯的變化,資金結構安排合理,能給公司帶來穩定的增長。2016-2018年同仁堂權益乘數和產權比率都較低,說明同仁堂生產經營狀況好。
2.2?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能為公司帶來利益,即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這一項指標對企業今后的發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本文選擇了6個指標來對同仁堂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見表3。
營業凈利率是企業營業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凈資產收益率是公司凈利潤與股東權益的比率,能直接反映公司股東的收益情況。銷售毛利率是企業銷售毛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能直觀反映企業的凈利潤狀況。表3中,同仁堂營業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銷售毛利率都在緩慢上升,說明公司利潤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這三年,同仁堂在不斷拓展渠道,爭取讓公司找到新的開拓方向,促進公司的良性發展。
銷售凈利率是公司所擁有的凈利潤情況和銷售收入的占比,能體現公司銷售收益能力的變化。表3中,2016-2018年,銷售凈利率呈現先由12.9%上升到13%再下降到12.8%的變化,2018年有所下降,但總體在13%左右上下浮動,說明同仁堂總體屬于比較穩定的狀態,但需要調整對費用的把控力度。總資產凈利率是公司凈利潤和資產的比率,2016-2019年,同仁堂總資產凈利率呈現下降的趨勢。由財務數據可知,從2016年開始,同仁堂資產項目增加,開始擴建生產。2016年在建工程增加了2.8億元,2017年固定資產增加了4.18億元。相比行業和往年數據,同仁堂還需要調整經營戰略,努力達到行業標準指標,從而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的是公司本期發生的成本費用能夠產生多少利益。2016-2018年同仁堂成本費用率先由18.93%上升到19.14%,又下降到18.95%。2017年成本費用率的上升主要是財務費用的支出大,。2018年同仁堂期間費用達到41.8億元,同比增加了11.5%,造成成本費用利潤率的下降。同仁堂應該減少期間費用的支出,增加主營業務收入,努力拓展主營產品。
2.3? ?營運能力分析
總資產營運能力用來強調自身的經營和對資產的管理能力。本文選用了3個周轉率指標進行分析,見表4。
應收賬款在企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應收賬款周轉率是用來說明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程度。在表4中,同仁堂2016-2018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呈現為逐漸下降的趨勢,說明應收賬款周轉程度小,速度慢。這一指標的變化表明同仁堂應提高警惕,重點關注應收賬款的管理。
同仁堂2016-2018年存貨周轉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說明2016-2017年同仁堂存貨流動性強。但2017-2018年存貨周轉率降低,存貨占用比重大,說明同仁堂產品積壓嚴重,周轉速度慢。同仁堂應該加強對存貨的有效管理,并加強對各類資產的管理。
3? ? ? 同仁堂與行業內相近企業財務指標對比
通過同仁堂和行業之間的流動資產對比可知,2016-2018年,同仁堂的流動資產位于行業平均值之上,在行業內屬于前列水平,顯示同仁堂有較強的短期償債能力。相比行業內的個別公司,同仁堂還需要不斷提升,減少閑置資產的占用。
由行業對比可知,2016-2018同仁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位于行業平均值之下,充分表現了同仁堂較強的長期償債能力,而且低于行業內其他競爭企業。通過年報了解到,同仁堂的長期負債較高主要是由于2016年集團下屬公司同仁堂科技借款11 900萬元。2017年同仁堂承德中醫院以醫院費用作借款金額為700萬元。都屬于為公司發展、拓展業務的正常支出。
凈資產收益率是公司凈利潤與公司股東的比例,能體現企業股東能力情況。通過行業之間的對比可知,同仁堂的資產收益率高于行業平均值。但是相比行業內其他企業還有一定的距離,表7中的哈藥股份2016-2018年都遠遠超過同仁堂,可見其他公司發展速度之快。同仁堂應努力縮短差距,增加營業收入,減少支出的費用和成本,促進資產的合理配置,還應該加大營銷的力度,努力拓寬渠道,提高財務杠桿比例,提高凈資產收益率。
4? ? ? 同仁堂財務指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同仁堂存貨周轉率低,存貨積壓現象嚴重;期間費用管控力度小,影響公司的進一步盈利;成本控制沒有發揮有效的作用,資產配置不合理,影響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營銷渠道單一,市場占有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5? ? ? 同仁堂改進財務狀況的對策建議
5.1? ?加強企業庫存管理,提高周轉率
企業應該擁有完備的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將每個部門的信息整合起來,并且實現對信息的深入分析,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選擇有效的庫存管理方法,對不同層次、不同等級的產品實施有序的管理,實現對產品的有效控制。
5.2? ?降低成本,加強成本內部控制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應降低發生的期間費用,將閑置的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原材料進行割舍,不斷降低采購成本。只有合理控制費用才能提升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率,進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5.3? ?增加研發投入,不斷創新
進一步增加研發投資,不斷引進高端人才,研發企業目標產品,進而打開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企業還應該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不該只注重近期規劃,還應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
5.4? ?加強品牌延伸,提高市場占有率
同仁堂應該不斷提升其市場占有率,以品牌為出發點,不斷延伸品牌并發掘品牌的其他價值,把品牌與有效顧客結合起來,不斷拓展行銷范圍,采取不同的營銷渠道,進一步提升企業品牌的價值,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5.5? ?注重產品文化管理
同仁堂應該加強對品牌的保護力度,將品牌置于法律的保護之下,在法律的強制保護下更能確保企業實現持續穩定發展。還應該加強品牌與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賦予品牌新的活力,依據博大精深的企業文化使企業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6? ? ? 結? ? 論
同仁堂正在積極地拓展營銷渠道,不只在國內市場進行銷售,也在轉戰海外市場。通過對同仁堂主要財務指標的分析,可以看出其資產管理能力、償債能力強,但還應該加強對成本費用的控制,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在不斷拓展市場的進程中,同仁堂應該加大研發投資力度,對產品不斷創新。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還要注意加強風險管理防范財務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李秀麗,孫志惠.基于哈佛框架下的同仁堂藥業財務分析[J]. 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1):32-33.
[2]王啟明.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4.
[3]王曉奇.同仁堂資本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知識經濟,2019(3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