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婕,鄧成清
(射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子宮切口妊娠又叫作剖宮產瘢痕妊娠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指有剖宮產史孕婦,胚胎著床于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疤痕處,是一種特殊部位的罕見異位妊娠。CSP發病因素尚未確定,有關資料顯示,主要因素為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愈合不佳、瘢痕炎癥等情況,進而使瘢痕部位發生微小裂孔,其受精卵到達瘢痕部位后,經微小裂孔進入子宮肌層并著床,進而形成瘢痕妊娠。一般常使用B超診斷,依照產婦的血尿β-HCG檢驗結果予以確診,CSP患者如果繼續妊娠風險極高,有子宮穿孔、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一旦確診則需要盡快進行人工流產,而直接人流手術風險比較大,在手術的過程中極易引起大出血并危及患者生命。近年來在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引導下行雙側子宮動脈化療聯合栓塞術已被廣泛使用,可以有效預防CSP患者后期行人工流產刮宮術時引起的大出血,減少子宮切除風險,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減少手術出血相關并發癥。本文分析16例瘢痕妊娠患者在DSA引導下行子宮動脈灌注化療聯合栓塞手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體會。
2016年1月~2020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32例,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16例。實驗組:患者年齡區域處于30~40歲之間,平均數值:(35.21±2.21)歲;實施剖宮產次數處于1~3次,平均:2.22±0.11次。參照組:患者年齡區域處于29~41歲之間,平均數值:(35.16±2.32)歲;實施剖宮產次數處于1~2次,平均:1.32±0.15次。兩組患者均有停經史,血尿β -HCG 檢驗均為陽性結果,經B超顯示均為子宮下段切口妊娠。將以上數據全部錄入到統計學軟件中,并對其進行檢驗分析,組間差異性不明顯(P>0.05)。
對參照組16例患者予以米非司酮聯合甲氨嘌呤治療,每次取米非司酮(生產廠家: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649)100mg讓患者口服,每天治療2次。每次取50mg/m2甲氨嘌呤對患者進行肌內注射,需依照產婦的實際情況予以重復給藥。對實驗組16例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宮動脈灌注化療栓塞介入手術。
1.2.1 手術前準備
①術前訪視:介入手術室護士在術前進行患者訪視,向患者介紹子宮動脈化療栓塞手術是屬于一種介入微創手術,告知手術必要性、有效性及優越性,告知患者大致手術流程方案和護理方案及藥物使用;術中使用甲氨蝶呤進行子宮動脈灌注治療,對滋養細胞增生情況具有抑制作用,將絨毛破壞,導致胚胎組織出現脫落、壞死、吸收等情況。采取吸收性明膠海綿治療,其子宮動脈出現短暫栓塞情況,將孕囊血液供應阻斷,造成胚胎組織供血供氧不足,進而出現壞死情況,此方法可在短期內對血管損傷造成大出血情況進行控制,術后一段時間可被組織吸收,子宮動脈恢復再通,保留生育功能,減少患者及家屬疑慮,對于患者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進行合理宣泄指導;可播放相關術式宣教視頻給患者及其家屬觀看;介紹成功案例,告知患者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注意攝入富含鐵蛋白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腹脹,保持大便通暢;告知患者具體手術時間,術前禁食禁水4~6小時,做好留置導尿。②手術室及物品準備:手術室定期消毒,調節手術室濕度與溫度,準備好術中所需的各種耗材,(刀片、三通、局麻藥利多卡因、注射器、高壓注射泵、動脈連接管、5F股動脈穿刺鞘,5F子宮動脈導管、導絲及碘佛醇、生理鹽水,稀肝素、昂丹司瓊、甲氨蝶呤、栓塞劑明膠海綿)等。檢查儀器,確保手術室DSA儀器、心電監護儀、除顫儀,吸引器等各種設備處于正常運轉狀態,儀器系統輸入患者相關信息并調節相關參數,③患者準備:嚴格核查患者基本信息,對患者的以往病史、過敏史等情況進行掌握,建立心電監護,外周靜脈輸液通道與連接好各個管道;協助患者取得平臥位,注意保暖防止低體溫并遮擋私處;為患者做好防輻射措施并注意自身防護。
1.2.2 術中配合
①要求護理人員熟悉掌握有關于介入手術的操作步驟,對手術進展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協助患者獲得舒適體位,協助醫生常規消毒患者腹股溝區并協助鋪巾處理,并協助醫生進行穿刺操作;準確且及時傳遞醫生術中所需各種耗材物品;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注重觀察患者心電監護及意識狀態情況,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由于手術過程中涉及化療藥物應用,因此若患者出現惡心癥狀要積極處理,指導患者深呼吸,頭偏向一側,遵醫囑給予昂丹司瓊及時使用。②護理人員要對手術相關用品進行統一消毒處理,所有一次性耗材均保證在效期內使用,杜絕重復使用,并做到各項護理步驟的無菌操作,限制不必要人員隨意走動。
1.2.3 手術后護理
護理人員協助醫生采用多層紗布對穿刺的部位進行壓迫止血20min;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并制動穿刺側下肢8 h;臥床平臥24小時,囑患者如咳嗽打噴嚏時需用手按壓穿刺點。返回病房后心電監護,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對穿刺部位要密切觀察,如有出血及血腫要及時匯報處理。患者臥床下肢制動期間需觀察穿刺側下肢的溫度、疼痛及肢體遠端血運。指導患者在臥床期間進行穿刺側下肢踝泵練習,通過勾腳繃腳起到泵的作用,增強下肢血液循環,健側肢體做屈伸運動。術后24小時盡早下床活動,預防血栓及壓瘡形成。遵醫囑給與抗感染補液治療,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飲食,發熱疼痛惡心嘔吐及時處理。囑患者術后多喝水促進造影劑的排泄。術后24小時拔除留置導尿,預防感染。指導患者進食易消發熱疼痛惡心嘔吐及時處理。術后48小時行人流刮宮術,并送病檢。觀察患者行刮宮術中術后出血量,出血量<50ML,認為子宮動脈灌注化療聯合栓塞手術治療成功。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血β-HCG水平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采取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以上相關數據進行統計檢驗,()形式為計量資料,(%)率形式為計數資料,兩組涉及數據分別采取t檢驗、x2檢驗,結果有明顯差異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血β-HCG水平相比于參照組較優,組間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的手術時間、出血量、血β-HCG水平()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的手術時間、出血量、血β-HCG水平()
組別 手術時間 出血量 血β-HCG水平實驗組(n=16) 7.36±1.22 21.16±1.65 22.51±4.81參照組(n=16) 13.58±3.72 79.82±2.34 48.44±7.23 t 6.3551 81.9493 11.9440 P<0.05 <0.05 <0.05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組間差異性明顯(P<0.05)。見表2。
子宮動脈灌注化療聯合栓塞術是指在DSA引導下行雙側子宮動脈造影并將藥物準確灌注到子宮動脈,使子宮動脈出現短暫栓塞情況,將孕囊供血情況予以切斷,導致胚胎出現供氧供血不足情況,最后出現壞死,以此達到減少子宮內部血供的目的,在短時間內對血管損傷出現的大出血情況予以控制,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較小的創傷性,盡最大可能保護產婦的生育能力。后期行刮宮手術患者均順利進行,均未出現大出血,無出血相關并發癥,術后安全順利出院,證實該手術效果顯著。手術相關護理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與術后觀察。

表2 對比兩組產婦的不良反應[n(%)]
綜上所述,子宮動脈灌注化療聯合栓塞后行人流刮宮術加以良好精湛的手術配合護理,以及嚴密的病情監測,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且有利于預防出現大出血情況,減少了患者手術切除子宮風險,提升了產婦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