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梅
(十堰麻風防治中心皮膚科,湖北 十堰 442200)
麻風病患者的足部運動、感受功能失常以及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發生足部潰瘍,從而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影響[1]。常規治療無法對局部傷口進行正確的護理,極易加重病情,延長康復時間。據相關文獻表明[2],在對足底潰瘍患者采取積極治療的同時,通過采用“自我護理小組”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為更好的表述“自我護理小組”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本文以我院近兩年期間收治的50例足底潰瘍患者為對象,以供參考。
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麻風病足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7~75歲,平均(56.5±3.4)歲;觀察組男17例,女8例;年齡39~75歲,平均(57.5±3.8)歲。資料具有一致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日常護理管理模式,包括健康宣教、對癥治療等。觀察組采用“自我護理小組”管理模式,包括:(1)構建自我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一名醫生、兩名護理人員構成,護士長擔任組長,醫生擔任副組長。小組成員應共同協商制定出足部潰瘍計劃,組長以及副組長對每天的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負責,進行培訓,其內容包括溝通技巧、換藥方法以及護理方式。我院采用0.1%~0.2%溫熱肥皂水對潰瘍足面浸泡30分鐘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再用1%發熱碘伏溶液進行消毒后在潰瘍足面涂抹生肌藥如云南白藥粉、內托生肌散后用凡士林紗布覆蓋進行包扎固定。對于相對清潔的潰瘍面應每周換藥兩次,對于存在化膿的潰瘍面應每天換藥一次,直至潰瘍面分泌物減少。(2)小組成員按照《麻風病防治手冊》制定健康教育材料,其中包括自我護理方法、足部護理要點等內容。叮囑患者每天學習健康教育內容,以增強其自我的護理能力。(3)隨訪護理。通過微信、QQ等定期回訪,詳細解答患者疑問,以全面了解自護情況、足部潰瘍的恢復情況。了解并分析患者自護過程中影響足部護理的家庭或個人因素,如作息時間、功能鍛煉等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自我護理計劃,讓組長針對性、有重點的講解足部潰瘍自我護理的相關知識。
(1)足部康復效果,采用潰瘍愈合情況評定,即痊愈:患者足部潰瘍完全康復以及愈合;顯效:患者潰瘍面積恢復75%以上,逐漸康復;有效:患者潰瘍面積恢復30%~75%;無效:患者足部潰瘍面積恢復程度<30%。
(2)足部自我護理行為水平,采用諾丁漢足部護理功能評估量表(NAFF)評定,包括4個維度,即足部自我檢查、鞋襪穿著、趾甲護理以及足部清潔等,采用10分制,得分越高表示足部自我護理行為水平越高。
S P S S 2 1.0 處理,名義變量資料、定量資料分別經(%)表示,行x2檢驗、經()表示,行t檢驗;存在差異(P<0.05)。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較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有效率對比分析[n(%)]
對比兩組患者足部自我護理行為水平評分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分析足部自我護理行為水平

表2 分析足部自我護理行為水平
組別 例數 足部自我檢查 鞋襪穿著 趾甲護理 足部清潔對照組 25 5.9±1.1 4.8±0.7 5.1±1.1 6.2±0.9觀察組 25 8.7±1.2 7.6±0.9 8.3±1.3 7.9±0.5 t 9.421 13.451 10.292 9.044 P 0.000 0.000 0.000 0.000
據相關文獻顯示[3],麻風病患者在患病后期負重行走、壓迫局部組織等,極易引起足底潰瘍的發生。因此展開教育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意義十分關鍵[4]。
自我護理小組管理模式能夠對患者進行全方面的評估,探討在家庭護理過程中影響康復的因素,正確引導患者和家人開展自護,通過相關指導提升患者自護水平[5]。本研究通過構成自我護理小組能夠針對性的制定護理教育方案,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水平,促進足底潰瘍的恢復。開展健康教育,首先加強患者對疾病的理解和認識,讓患者從心里理解自護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了自我護理行為的正確率,從而提升了患者的自我康復能力[6]。兩組患者足部康復有效率分別為64.00%、9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四項自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將自我護理小組管理模式應用于麻風病足潰瘍患者中有效果。
通過對麻風病足潰瘍患者采用自我護理小組管理模式,能夠提高足部自我護理行為水平以及足部康復效果,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