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北京市社會福利醫院內科,北京)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奏和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多,達到我國人口的10.3%[1]。特別是對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等,易發生低血糖和糖尿病足等風險,且糖尿病不可治愈,醫療費用高。這些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面臨著退休、喪偶、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明顯下降等各種社會負面的影響,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況,如何減輕這些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改善生活質量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心理問題。本研究通過對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以探討其對抑郁焦慮狀態的影響。
收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到北京市社會福利醫院就診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458 例,患者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的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1]。患者年齡60-91歲,平均(74.3±10.8)歲,男215 例,女243 例,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兩組年齡、性別及合并其他疾病情況無統計學差異(P>0.05)。
所有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Zung 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進行評分[2],每個量表共20小項,將20 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取得總粗分,最高80 分,總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數即得到標準分。當SDS 或SAS 標準分>50 時,考慮存在抑郁或焦慮狀態,分數越高,程度越重。對照組給予單純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常規的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每2 周一次的心理關愛干預。心理干預內容包括:(1)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識,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日常護理等。(2)增強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醫護人員每周一次家庭健康訪視,告知患者家屬有關糖尿病常識,指導他們在各方面關心、支持、幫助老年患者,給患者以溫暖和戰勝疾病的勇氣。鼓勵患者積極參加各種文化娛樂和社交活動。(3)心理疏導,每周醫生和護士到患者家中與患者溝通30min 左右,內容為患者感興趣的話題,認真傾聽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講訴。(4)音樂療法,精心選擇一些舒緩、優美的鋼琴曲、小夜曲、古典樂曲,在健康教育前播放半小時。3 個月后再次給予兩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SDS 和SAS 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差別。
應用SPSS19.0 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在入組治療前SAS、SDS 評分顯示患者均處于輕度焦慮和抑郁狀態,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667,0.817),對照組SAS、SDS 評分較前無明顯下降(t=0.511,0.709,P=0.610,0.478),觀察組SAS、SDS評分較前明顯下降(t=9.837,9.207,P=0.001,0.001),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01),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SAS、SDS 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SAS、SDS 評分比較
組別 n 年齡(歲) SAS SD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28 73.9±10.4 57.4±12.5 56.8±12.6 54.2±13.6 53.3±13.5觀察組 230 74.6±11.3 56.9±12.4 45.2±13.1 53.9±14.1 42.5±12.4 t 0.689 0.429 9.656 0.232 8.917 P 0.491 0.667 0.001 0.817 0.001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和疾病控制除軀體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證明,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慢病患者抑郁情緒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均明顯高于非慢病患者[3,4],此外抑郁、焦慮狀態可直接影響患者的疾病控制,嚴重影響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給予老年患者適當的心理關愛可以減輕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有利于慢病的控制,從而提高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滿意度[5]。
心理干預是指從心理上對他人進行關心愛護,醫學領域的心理關愛干預主要指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心理干預的內容更加廣泛和復雜,除了包括家庭成員、朋友、同事的心理關愛外,還包括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醫療護理關愛。特別是對于那些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慢病患者,這些疾病不能治愈,需要長期藥物治療,所以老年慢病患者心理壓力大,更需要醫務人員的心理關愛干預,減輕對疾病的恐懼感,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6]。同時給予老年慢性病患者足夠的心理關愛,加強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心理干預手段,建立良好的醫生和患者相互信任,相互依賴,相互幫助的融洽關系,不斷通過有效的人文溝通讓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正確對待疾病,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生活習慣,增加用藥依從性。從而有效緩解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
本研究顯示老年2 性糖尿病患者SAS 和SDS 評分較高,這可能由于患者對2 型糖尿病的治療和預后不十分了解,加之疾病需要長期治療,不可治愈,還可能會有一些嚴重的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并發癥,可導致患者致殘和死亡,所以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導致抑郁和焦慮。同時,由于糖尿病易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等多種疾病,治療費用高,對一些經濟條件差的老年患者影響更大,所以這部分患者可能焦慮抑郁情況更嚴重。經過醫療團隊給予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適當的心理關愛干預后,患者抑郁焦慮狀態明顯減輕,SAS、SDS 評分較前明顯下降(P=0.001),與國內外一些研究文獻結果一致[7,8]。考慮有效的心理關愛可以明顯減少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緩解心理壓力,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
心理干預除了家人、親朋以及單位的關愛干預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專業的醫療護理團隊關愛,特別是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護理在2 型糖尿病的防治方面也非常重要[9,10]。醫療護理團隊有針對性地干預老年患者的負面情緒,給予他們適當的心理支持,并利用合理的方式減輕老年慢病患者的心理壓力,從而能有效改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負面情緒[11]。心理關愛干預可以用多種形式開展關愛活動,提倡醫護團隊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可使患者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更好地分析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與其他老年2 型糖尿病患友互相誘導、啟發、幫助,從而改善自身的不良心理狀況,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由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經濟情況、家庭情況和疾病情況不同,對心理關愛的需求可能也有所不同。在尊重理解需求基礎上,根據患者不同情況提供不同的心理關愛措施。同時要與患者家庭成員進行良好的溝通,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患者關心和問候,家人的理解支持和生活照顧也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重要組成部分[12]。
總之,我國的醫療服務已經把重點放到社區,老年慢病患者是社區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給予老年慢病患者足夠的心理關愛,減輕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增加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減少患者住院次數,從而節約醫療支出,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需要社會創造和保持一個穩定、安全、舒適、尊老、愛老的社會大環境,更好地關愛老年慢性病患者,增加老年慢病患者的幸福感,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