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睿賢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主要是因糖尿病導致的患者腎臟病變,是成人腎衰竭的常見致病因素,該病患者在中晚期多出現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等癥狀[1];一般癥狀的患者,臨床以控制血壓、血糖,緩解臨床癥狀為主要治療方式,對出現腎功能不全及腎衰竭的患者,需進行透析或腎臟移植[2]。臨床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并發癥的預防是確保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臨床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接受透析治療的該癥患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收集整理本院歷年診治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依照本次研究的需要及納入標準,篩選出其中66 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樣本。所選樣本均為2018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經本院確診并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所選患者按照在本院治療期間所接受的護理模式,均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優質護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組后的數據比較,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不影響相關指標的組間比較分析結果。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
在給予患者基礎護理措施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措施:(1)關注患者在實施透析期間的各項生命體征,觀察患者透析期間的臨床反應,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并配合對患者采取應對措施[3];(2)在患者透析期間,要確保靜脈內瘺等血管通路的暢通,包括透析前的仔細檢查、透析中的瘺管雜音情況監測等,并叮囑患者注意保持瘺管清潔,預防發生感染[4];(3)針對透析期間患者易出現的并發癥,給予針對性預防措施,如發現患者出現低血壓情況,應馬上停止透析,并進行應急處理;發現患者發生低血糖癥狀,則應給予患者補充血糖措施(可食用糖果、面包等含糖較高的食物),及時緩解低血糖癥狀;嚴格護理操作的無菌化,預防患者發生感染[5];(4)隨時關注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情緒和心理變化,通過安撫和疏導,協助患者改變不良心理狀態,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6]。
1.3.1 并發癥發生率
本指標包括低血壓、低血糖、感染及其他四項,對所有參與本研究的患者中發生上述癥狀的患者例數進行統計,計算并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指標數據及比例關系,以(n,%)表示。
1.3.2 不良心理狀態變化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心理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干預前后進行心理狀態的打分評價,并根據兩個量表中各明細條目的患者得分的統計記錄,計算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兩項指標評分均值。兩指標滿分均為100 分,分值與不良心理狀態的嚴重程度成正比;指標數據以各組患者的指標平均分值±標準差()表示。
對所有參與本研究的樣本進行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出現低血壓、低血糖、感染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06%,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發生率(21.21%),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SAS 與SDS 評分無明顯差別,均顯示有中度焦慮、抑郁癥狀,P>0.05;在接受相關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不良心理均得到有效緩解,兩項指標評分均明顯下降,觀察組患者的指標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表明該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得到了更好的改善,P<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對比

表2 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對比
SAS 評分 SDS 評分組別 例數護理前 護理后 P 護理前 護理后 P對照組 33 62.45±2.05 51.65±2.45 <0.05 61.05±1.45 47.50±2.50 <0.05觀察組 33 61.35±2.10 45.35±2.05 <0.05 60.55±2.02 43.05±2.15 <0.05 P - >0.05 <0.05 - >0.05 <0.05 -
針對血液透析治療中臨床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的現狀,給予優質護理干預是降低各類并發癥發生的有效措施[8,9]。對糖尿病腎病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在實施對癥治療的同時,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實施有針對性的、全方位的優質護理干預措施,采取心理調節、生命體征監測、透析過程護理及針對相關并發癥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可以輔助和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為患者的治療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10,11]。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給予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極大地改善患者臨床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態、有助于降低臨床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提高該癥患者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提高患者預后生活質量有著積極作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