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雷艷,王春霞,余廷麗,張麗
(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貴州 貴陽)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慢性病,表現為一種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多伴隨失眠癥狀的發生。失眠主要是指睡眠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問題,在患者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1,2]。在實際發展中,RA 失眠患者逐漸趨于年輕化,由于對疾病認識存在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臨床工作逐漸向提高護理依從性,提高患者認識,促進其積極主動配合干預方向進行轉變,本研究基于此,探究健康指導聯合序慣助眠療法的應用效果。
在本院展開相關研究工作,工作的開展時間在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共選取患者100 例,均為RA 失眠患者,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給予常規健康指導的對照組和給予健康指導聯合序慣助眠療法的干預組,患者年齡34-77 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4.34±4.34)歲。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1987 分類診斷標準,存在晨僵情況,具有皮下結節,為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評分在7 分以上。
排除標準: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過敏體質;妊娠或是哺乳期婦女。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藥物治療,給予常規健康指導[3],主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范圍,控制好溫濕度,對探訪人員數量進行限制,避免對患者的睡眠造成不良影響。同時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預等。
干預組則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與對照組相同的健康教育,同時增加序慣助眠療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給予患者中藥熏洗,將淡附片進行應用,劑量為20g,同時包括100g 的艾葉,10g 肉桂,30g 磁石和60g 茯苓,30g 黨參,煎湯,煮沸,取濾液備用,將藥液導入到足浴盆,將溫度控制在38℃-43℃,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先熏后泡,讓患者將腳放置在足浴盆上,用毛巾包住足部及上部膝關節,使其形成密閉空間,進行熏蒸10-15min,在溫度適宜后,指導患者取下治療巾,將腳浸泡在足浴盆中。并同時搓洗雙足,將其時間控制在10-20min。主要在患者每晚睡前進行熏洗,連續給予3 周的干預。其次,給予患者耳穴壓豆治療,選取心,交感,神門,皮質下穴位,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增加相應穴位。指導患者選取正坐位,給予患者耳廓和耳周的常規消毒處理,并將王不留行籽采用膠布固定在穴位上,給予患者按壓操作,以患者出現麻,酸,脹,痛感為準,每天給予患者一次干預治療,并給予單側耳穴貼壓,連續給予14d 為1 個療程,并叮囑患者每天進行3-5 次的按壓,連續干預2 周。同時,將中藥藥枕進行應用,其中主要包括40g 靈磁石,6g 降香,30g 桂枝,20g 茯苓,12g 葛浦,20g 益智仁,20g 柏子仁,12g 遠志,將其研磨成粉,放置在透氣性較強的棉布袋中,制成導眠枕。叮囑患者枕其入睡,每使用一周進行一次換藥。
將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進行應用,對患者睡眠進行評估,其中主要包括19 個項目,睡眠效率,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和催眠藥物等。每項為0-3 分,對總分進行計算,分數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實施統計學分析的軟件為SPSS20.0,研究得到的計量和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分別為、%,并分別行t、χ2檢驗,統計學存在差異的判斷標準為P<0.05。
干預前兩組睡眠質量評分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評分均得以下降,相比之下,干預組降低更多,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組別 干預前 護理后干預組(n=50) 7.45±2.11 3.20±1.22對照組(n=50) 7.66±2.86 5.94±1.04 t 0.045 6.596 P >0.05 <0.05
RA 是一種慢性、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4,5]。疼痛、腫脹、晨僵、畸形及功能障礙為RA 關節主要表現,類風濕結節、血管炎、皮炎、壞疽、眼部病變、肺系疾病、心臟病及腎臟損害為關節外表現[6,7]。該疾病徹底治愈的情況很少,患者發病后,通常會出現焦慮、緊張、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存在較大的心理負擔,且食欲減退,影響睡眠等[8,9]。患有此疾病的中青年人群會害怕對自身的學習、工作及生活造成影響[10,11]。老年患者害怕因此而成為一個無用的人,生活很難自理,拖累家人,遭到家人嫌棄[12,13]。2015 年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對美國人群進行的睡眠調查發現,只有36%的慢性疼痛者認為其可以長期得到良好或非常良好的睡眠。失眠指的是睡眠的過程存在障礙,難以達到與生理需求相滿足的睡眠質量,造成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的一類病癥,屬于祖國醫學“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不寐”范疇。中醫采用辨證施治,對于“不寐”的治療有著較好的效果,但是一些患者單一使用中藥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仍需口服苯二氮卓類藥物助眠,而此類藥物如果長期服用,會出現嚴重的藥物及心理依賴,一旦停藥,患者會變得焦慮、煩躁,甚至出現更加嚴重的精神疾患。調查顯示,50%以上的患者出現失眠病癥后,會出現焦慮、抑郁等癥狀。中醫學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及實踐治療經驗[14]。近年來,中醫適宜技術得到了普及和推廣,中醫外治技術成為一種有效的健康管理途徑。在臨床上也有許多中醫治療失眠癥狀的操作。本研究則基于此,將序慣療法與健康指導方法進行應用,結果顯示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RA 失眠患者中將健康指導與序慣助眠療法進行聯合使用,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效果顯著,在臨床發展中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