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沙然木·依米提
(新疆阿克蘇新和縣人民醫院,新疆 新和)
慢性萎縮性胃炎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該疾病發病率高,徹底治愈困難,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較大困擾。導致此類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不良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等,這些因素使得人體胃黏膜狀態異常,局部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導致局部營養不良。發病時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上腹部隱痛、脹滿、食欲不振等,患者應當盡早接受有效治療,以減小對身體健康的損傷[1]。常規療法能夠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并不理想,療效還有待提升。為了使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對此類患者使用了替普瑞酮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效果比較理想[2]。具體報道如下。
選擇在本院2017 年 10 月至2019 年10 月治療的84 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診斷標準,被明確診斷。按照隨機方法將入選患者分成各有42 例患者的兩組:(1)觀察組男女患者人數之比為26 ∶16,年齡最大為72歲,最小為41 歲,均值(50.98±4.26)歲;(2)對照組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27 例和15 例,年齡上限值為71 歲,下限值為39 歲,均值(51.67±4.35)歲。兩組各項一般資料十分均衡,均P>0.05,具有比較價值。
對照組患者接受消化內科常規治療方法,具體如下:奧美拉唑(國藥準字:H20023053)1d 服用1 次,1 次20mg,阿拉霉素(國藥準字:H19990376)1 g/d,阿莫西林(國藥準字:H44021351)12g/d,該組患者按以上方案接受為期2 周的治療。觀察組患者的常規療法同上,在此基礎上給患者服用替普瑞酮(國藥準字:H20093656),服藥時間為餐后30min,50mg/次,3 次/d,同時結合患者的不同病情可以對替普瑞酮的用藥劑量、頻次等進行適當的調整,療程為2 周。
歸納整理兩組患者的各項數據資料,統計臨床療效,評價兩種用藥方案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①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比較。治療后,胃鏡檢查顯示胃黏膜炎癥消失,進行病理檢查顯示萎縮腺體完全或基本恢復到正常狀態,各種臨床癥狀消失,判定為治愈;經過治療,胃黏膜炎癥、腺體萎縮均改善兩個等級或以上,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判定為顯效;有效主要是指經過治療,患者胃黏膜炎癥得到一個等級的改善,腺體萎縮情況較之前有所好轉,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經過治療,患者病情沒有出現明顯改善甚至有所加重,判定為無效[4]。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 總例數 ×100.0%。②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本研究獲得的各項研究結果數據均錄入到SPSS 18.0 軟件系統中開展統計學分析,療效的表現形式為(%),接受χ2檢驗。判定數據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P<0.05 表示有,P>0.05 表示沒有。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統計對比,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比較[n(%)]
對照組當中出現7 例不良反應患者,惡心嘔吐4 例,食欲不振2 例,皮膚不良反應1 例,發生率為16.67%(7/42),觀察組當中出現6 例惡心嘔吐患者,發生率為14.29%(6/42),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43,P>0.05)。
雖然醫學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但是對其確切發病機制還不是十分明確,認為其發病與飲食不合理、情緒不穩定、胃腸感染等因素有關,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發明有效的治療方法和特效治療藥物[3]。臨床上常規的治療方案就是三聯療法,但是臨床研究發現,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單純采用三聯療法進行治療效果不理想。本院對診治的部分患者在三聯療法基礎上增加替普瑞酮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4,5]。
慢性萎縮性胃炎具有較高的臨床發病率,為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該疾病作為胃癌發生前的一種疾病,尤其是出現腸上皮化生情況的患者,具有更大的發生癌癥的概率。臨床中,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一種良性的疾病,但是也應當引起重視,積極進行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導致病情延誤,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更大程度的損害,使得發生惡變的概率明顯升高,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該疾病為一種慢性疾病,發展緩慢,病癥復雜難治,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有胃痛、腹脹等,但也有些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從而使病情被忽視[6]。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發生在高年齡人群,其中不良生活習慣是誘發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導致此類疾病的常見原因[7]。
目前我國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較多的臨床研究,但是尚未明確導致發病的確切因素[8]。很多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對于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的患者、日常生活中有不良飲食習慣的患者(如喜歡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暴飲暴食等)、存在吸煙和酗酒等不良行為習慣的患者等,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概率會比不存在以上情況的正常人群大一些[9,10]。研究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上腹部隱痛、腹脹、貧血、消瘦等,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都構成不良影響。若治療不及時導致病情延誤,會使患者血漿白蛋白含量以及24h 內尿蛋白量明顯減少,并可進一步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如胃潰瘍等,一些患者甚至還會發生病情惡化,發展成胃癌[11,12]。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事業不斷發展進步,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治療也越來越規范,消化內科常規療法在此類患者中有著廣泛應用[13,14]。但是從臨床實踐來看,常規療法的療效還可進一步提升。
替普瑞酮是一種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在胃潰瘍、急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療中能夠促進患者病癥的改善。這是由于替普瑞酮能夠加快胃內粘液中的磷脂以及其他防御因子的生成,從而更好地保護胃黏膜,并進而使患者胃部情況得到相應的改善,促進損傷的愈合,促使胃腸道血流得到盡快恢復[15]。
本研究中,觀察組療效顯著比對照組更優,且未增加不良反應。這說明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實施消化內科常規用藥+替普瑞酮療法,安全有效,可以促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復,這一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報道一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