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榮
(江蘇省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區分院,江蘇 鎮江)
根管治療是牙科常見的一種治療手段,主要用于治療牙齒、牙髓病以及根尖周病等,根管治療術包括根管預備、根管消毒以及根管充填等三個步驟,其中根管預備主要是將發生病變的根管內的感染源徹底清除,從而為根管的充填創造良好的根管形態和環境[1]。此外,高質量的根管預備還可降低術后相關并發癥如疼痛的發生,因此根管預備對根管治療術的成敗具有關鍵性的影響[2]。本研究選取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牙科收治的72 例通過根管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根管治療預備中采取手用擴大銼和機用擴大銼的臨床效果。
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牙科收治的72 例(共136 顆牙,144 個根管)行根管治療術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并隨機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6例患者(各68 顆牙)。研究已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也已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實驗組有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9 例,患者年齡為29-73 歲,平均年齡(51.3±15.6)歲;對照組有16 例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在28-75歲,平均年齡為(51.6±15.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于術前常規行X 片,了解患者根管、根尖等具體情況,然后充分暴露根管口,確定根管的數量及位置[3-5]。對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去腐、開髓以及清理髓腔等操作,然后用10#銼建立相應的根管通路,并用根尖定位儀測量其長度。依次采用不同型號的根管如S1、S2、F1、F2、F3 完成根管預備,應注意的是,每次更換不同型號的銼時,應用濃度為2.5%的氯亞明溶液沖洗根管[6]。完成后,吸干根管內的水分,并用氧化鋅暫封。告知患者于1 周后復診,記錄患牙情況。
實驗組患者則采取機用擴大銼,即先通過G 鉆敞開根管上2/3 的部分,然后按照已確定的工作長度順序來使用不同規格的錐度,從冠根逐步深入進行根管預備[7]。每次更換錐度不同的器械時,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根管預備完成后的方法同對照組患者[8]。
按照上述方法,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根管治療術成功率及術后疼痛的發生率。其中,患者術后疼痛分為0-3 級,0 級代表無痛,1 級為輕度不適,不需要用藥物進行治療;2 級為疼痛,通過藥物治療可緩解;3 級為嚴重疼痛,服用止痛藥物不能緩解。符合3 級的患者則記為發生術后疼痛[9,10]。
及時、準確記錄治療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并通過SPSS19.0 軟件對其進行處理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則采取t 檢驗,采用()表示;當P<0.05 時,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上述方法,實驗組患者根管治療術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455,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根管治療術成功率比較
通過上述方法,實驗組術后疼痛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78,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發生率比較
近些年來,牙齒、牙周、牙髓以及根尖周病等牙科疾病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根管治療術是牙科疾病常用的治療手段[11-14],其包括根管預備、消毒和充填三個部分,其中根管預備主要是清除根管內發生病變、壞死和污染的牙髓組織,削掉被細菌、毒素等污染了的牙體組織,從而使根管處于無污染、無菌狀態。根管預備是根管治療術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其質量好壞對根管治療術的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促進根管預備質量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15,16]。隨著醫學的發展,傳統的手用擴大銼已不能滿足臨床治療的需求。機用擴大銼一般采用的是鎳鈦器械,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彈性,成形能力強,并且工作效率高,應用于根管預備過程中具有積極的意義[17-19]。
在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根管治療術的成功率為97.22%,對照組患者根管治療術的成功率為86.11%,可見實驗組根管治療術的成功率要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455,P<0.05);實驗組術后疼痛的發生率為2.78%,對照組術后疼痛的發生率為16.67%,對照組術后疼痛的發生率要比實驗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78,P<0.05)。通過上述結果我們可認為,在根管預備過程中采用機用擴大銼的效果優于手用擴大銼,其可有效提高根管治療術的成功率,降低術后疼痛的發生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