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剛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蒙醫醫院,內蒙古 錫林浩特)
腹股溝疝為常見的普外科疾病,有較高的臨床發病率,多是由于腹腔內臟器或組織經過先天性或是后天出現的腹股溝區缺損、薄弱點等進入到腹股溝區,從而發病[1]。若不盡早給予有效治療,隨著疾病繼續進展,癥狀不斷加重,疼痛明顯,可能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傳統開放性手術的視野比較小,對嵌頓腸管血運情況不能很好地進行觀察,極易造成漏診,加之老年患者耐受力較差,導致開放手術的臨床應用逐年下降。而微創技術的發展使手術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腹腔鏡疝修補術為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痛感輕、恢復快以及復發率低和無局部牽涉感等優勢,已在臨床廣泛開展。本文中,筆者探討了針對腹股溝疝臨床治療時腹腔鏡經腹腔腹膜前疝修補術(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與無張力疝修補術對患者術后恢復及腹股溝區疼痛的影響。
選擇本院2019 年5 月至2020 年2 月納入的98 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法不同進行分組,隨機分成各49 例患者的觀察組和對照組。單側復發94 例(左側41 例,右側53 例),雙側復發4 例。觀察組中,男46 例,女3 例;年齡(64.38±20.96)歲;病程(5.13±3.21)個月。對照組包括45 例男性和4 例女性;年齡(65.13±20.55)歲;病程(4.67±2.98)個月。兩組各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且患者均簽署手術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接受無張力疝修補術,麻醉方法為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切口位置在患者腹股溝韌帶上方,長度為6cm,縱向切開腹外斜肌腱膜,游離疝囊,在聚丙烯網上修剪1 個可容納精索通過的小孔,將網片固定于內環位置,將恥骨結節及內側、腹股溝韌帶及下緣縫合,確定內環位置與外側距離至少3cm 后,再縫合腹外斜肌背側的網片,關閉切口。觀察組患者采用TAPP 治療:術前常規全身麻醉,頭低腳高15°仰臥位,于臍孔上緣取長度為1cm 的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氣腹,壓力維持在12mmHg 左右;置入腹腔鏡,并于患側腹直肌外側平臍水平和對側腹直肌外側臍下水平分別置入5mmTrocar 作為操作孔。明確患者疝缺損部位,并在其內環口上緣2cm 自臍內側皺襞至髂前上棘切開腹膜,在腹橫筋膜后方游離腹膜前間隙,將疝囊游離出來,腹壁化精索,充分暴露肌恥骨孔,并將H51515 網片裁剪成10cm×15cm 平鋪后固定,連續關閉腹膜。
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并發癥情況、住院時間。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時間指標、出血量)用的形式進行表示,接受t 檢驗;計數資料(并發癥)用(%)的形式予以表示,接受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時間指標均比對照組更短,同時術中出血量也更少,兩組以上各項指標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僅有1 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占比為2.04%,與對照組的16.3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首次下床時間(h) 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d) 住院時間(d)對照組 67.8±14.37 46.63±9.71 23.67±5.41 2.05±0.48 6.85±1.38觀察組 52.5±12.63 25.96±8.21 14.59±4.23 1.56±0.39 5.74±1.45 t 6.270 9.646 5.543 11.131 12.38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腹股溝疝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病因主要是腹腔內壓力增加導致腹腔內血管突出,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增大,可能發生嵌頓疝、腸梗阻等并發癥。相比于首次發病的腹股溝疝患者,復發患者心理負擔加重,且治療難度增加,同時增加經濟負擔。對患者選擇安全有效、微創性的手術方案,患者更易接受[2]。腹股溝疝患者通常要接受疝修補術治療,傳統的疝修補術主要為無張力疝修補術,該種疝修補術需在患者腹部做長約6cm 的手術切口,對機體造成的創傷較嚴重,術后切口疼痛劇烈,還易發生并發癥,延長恢復時間[3]。而腹腔鏡作為一種微創技術,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臨床提出腹腔鏡經腹腹膜前修補術效果較好,術中主要通過腹腔入路,具有視野清楚、傷害小、操作空間大及恢復快等特點,是目前治療腹股溝斜疝的主要方法[4]。研究證實,在腹股溝疝治療中開展TAPP 術,可使患者的并發癥顯著減少,并且對機體造成的創傷小,因此備受臨床青睞[5,6]。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TAPP 術的觀察組住院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手術時間、胃腸道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更短,且術中出血量更少。進行原因的分析,認為可能與人工氣腹的建立,加之腹腔鏡的使用,增加了手術視野清晰度有關,因此手術更加精準,對腹壁下神經、血管的損傷更小,并發癥更少[7];同時該手術對腹腔臟器的影響小,可以促進術后恢復,減少患者痛苦[8]。
綜上,TAPP 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療效確切,并發癥少,手術創傷小,利于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