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良臣
(河北省泊頭市醫院內科,河北 泊頭)
冠心病屬于臨床較常見的心肌受損綜合征,若不及時治療干預,則極易引發心律不齊等諸多并發癥,由于該病癥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引發的患者心肌缺氧、缺血所致,因此具有病情反復,且病程長等特點[1]。臨床對于冠心病心律不齊常采用藥物進行治療,由于可用藥物類型繁多,所以藥后效果不盡相同。本文探討分析應用胺碘酮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對其心律不齊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應用意義。
抽取的臨床研究對象70 例為本院內科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所選患者均表現為心律不齊癥狀。隨機將所選患者以每組35 例均分為兩組,即單一藥物組和聯合藥物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情況,見下表1 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情況
單一藥物組僅給予患者應用胺碘酮藥物治療,而聯合藥物組則給予患者應用胺碘酮聯合美托洛爾藥物治療。
單一藥物組治療方法[2]:①靜脈推注胺碘酮注射液中溶入10ml 0.9%氯化鈉溶液,用量為75mg/次;②隨后靜脈滴注胺碘酮注射液中溶入50ml 10%葡萄糖溶液,用量為225mg/次,1 次/d。③同時口服胺碘酮片,用量為0.2mg/次,3 次/d。
聯合藥物組:一是應用胺碘酮藥物治療同單一藥物組患者。二是美托洛爾藥物治療方法[3]:口服美托洛爾片,用量為12.5mg/次,2 次/d。
所有患者均持續治療4 周。
(1)觀察分析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情況。主要指標有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數。(2)觀察分析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率轉復時間。(3)觀察分析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用藥安全性。
研究得到的計量及計數資料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 進行分析處理,以()和(%)表示,經t 或χ2檢驗,若分析結果P <0.05,則表明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情況,見表2 示,治療前,組間心功能指標對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即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心功能狀況均得到改善,較之于單一藥物組,患者在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數指標方面,聯合藥物組改善情況明顯更優,且經t 檢驗,分析結果P <0.05,表明組間心功能各指標存在統計學差異。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情況對比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 治療前心率(次/min)治療后 治療前左 室射血分數(%治)療后單一藥物組35133.21±7.0147.59±4.4739.92±6.3792.49±6.58聯合藥物組35133.81±7.3675.90±4.3639.17±6.5852.34±4.56 t-4.51712.6046.40525.449 P->0.05<0.05>0.05<0.05
兩組患者心率轉復時間情況,見下表3,用藥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率轉復時間均得到改善,較之于單一藥物組,聯合藥物組改善情況明顯更優,且經t 檢驗,分析結果P<0.05,表明組間心率轉復時間指標存在統計學差異。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率轉復時間情況對比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率轉復時間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 心率轉復時間(d)單一藥物組 35 3.39±1.61聯合藥物組 35 1.30±0.47 t - 7.277 P - <0.05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用藥安全性情況,見下表4 示,治療后,所選患者并發癥情況均有所降低,且經χ2檢驗,分析結果P>0.05,表明組間用藥安全性指標對比無顯著統計學差異。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用藥安全性對比[n(%)]
心律不齊是冠心病臨床最為常見并發癥之一[4]。通常情況下,臨床多采用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進行治療,該藥物優點是:進入人體后,能夠有效防止鉀離子內流,同時,對于促進冠狀動脈血管擴張,增加心肌血液供應量,改善心臟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5]。其缺點是:單純采用胺碘酮進行治療,對于部分冠心病心律不齊患者,臨床效果并不理想[6]。若此時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7,8],可有效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抑制兒茶酚胺分泌,由此,促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性降低,從而使得患者心臟負荷減輕,確保有效改善心功能。
本次分析探討中,分別給予所選患者以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法,結果表明,單純采用胺碘酮進行治療冠心病心律不齊,較之于胺碘酮聯合美托洛爾藥物治療效果明顯更差一些。結果提示,聯合用藥治療冠心病心律不齊,可自不同機制發揮協同作用,在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面更具優勢[9]。
綜上所述,應用胺碘酮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使得患者心律不齊癥狀得以良好改善,該藥物治療方法對于患者心功能改善,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性較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