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
(泰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泰興)
2018 年5 月28 日14 時接市鼓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科電話報告:濟川街道機關幼兒園有部分幼兒發生口腔、手掌、臀部斑丘疹、皰疹等癥狀與體征。接報告后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學專業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經現場調查并結合實驗室檢測結果,確定為一起手足口病暴發疫情。通過各項防控措施的迅速落實,有效控制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保障了廣大兒童的身體健康。現將本起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處理情況總結如下。
機關幼兒園位于濟川街道慶云路10 號,共19 個班級912 名幼兒,教職工74 人,自2018 年5 月21 日至7 月7 日先后共有52 名幼兒患手足口病,無老師、員工發病報告。
5 月21 日共發生3 例,其中首發病例為小(7)班幼兒戴xx,女,4 歲,5 月21 日出現手、足、口、臀部皰疹,至市人民醫院就診,診斷為手足口病,5 月22 日新發手足口病1 例,5 月24 日3 例,5 月25 日1 例,5 月26 日1 例,5 月27 日1 例,5月28 日2 例,5 月29 日至31 日9 例。6 月1 日至15 日16 例,16 日至30 日13 例,7 月1 日至7 日2 例,累計共發生52 例,罹患率5.27%。
主要集中分布為:小(1)班6 例,小(2)班5 例,小(6)班9 例,中(1)班發生7 例,中(5)班6 例,大(2)班5 例,小(4)班4 例,大(6)班6 例,其他班級合計4 例。
經調查,首發病例無類似病例接觸史,52 名患兒既往無食品、藥物過敏史,其中48 名為門診病例,4 例為住院病例,無重癥病例發生,經隔離治療后均康復。
3 歲至8 歲均有手足口病病例發生,病例主要集中在4歲至6 歲,占發病總數的80%。詳見圖1。
發病的性別比為:男:女=1.36:1。詳見圖2。

圖1 手足口病發病年齡分布

圖2 發病性別比
5 月28 日我中心采集到8 例患兒咽、肛拭子樣本送泰州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7 例為Cox A16 陽性,1 例陰性。
自5 月21 日以來,發生在機關幼兒園,出現口腔、手、臀、足部位皰疹,伴有(或無)輕、中度發熱,起病急,符合臨床手足口的病例診斷,結合實驗室檢測結果,判定為一起手足口病暴發疫情,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進行報告(分級為一般事件)。
手足口病多發生于5 歲以下兒童,主要通過接觸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皰疹液、糞便,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飲具等物品或環境進行傳播[1],經調查分析結果如下:
(1)傳染源分析
通過對所發病例的調查發現,病人在發病前1 周未接觸過出疹性病人,未到醫院等高危場所,僅到過超市和小區游樂場,從而推斷首發病例可能在超市、小區游樂場和隱性感染或癥狀不典型的兒童玩耍時通過密切接觸感染,從而造成本次暴發流行。
(2)傳播途徑分析
本起疫情歷時一個多月,共發病52 名兒童,多個班級發病超過2 名兒童,有聚集性現象。通過綜合調查分析,此次疫情發生后,由于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未能及時將所有聚集性病例的班級全部采取停課措施,晨午檢不夠認真仔細,一些癥狀較輕的兒童不能夠及時發現,玩具不能夠做到專用和每日消毒1 次,后期環境消毒,特別是門把手、課桌不能做到上下午各消毒1 次,從而導致疫情斷斷續續發生[2,3]。
通過調查發現,所有兒童副餐統一為包裝食品,午餐實行分餐制,一人一碗一匙,餐后統一清洗消毒。兒童課間休息為園內操場,有密切接觸的機會,包括園內滑滑梯等玩具為共用,平時無消毒等措施。
綜合以上調查,經討論,本起疫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傳播所致。
(1)對所有患兒實行居家或住院隔離治療,幼兒園和轄區衛生院建立聯通機制,并指定專人每日了解患兒的健康狀況并上報[4]。
(2)所有患兒痊愈后憑醫院的健康證明返園。
(1)幼兒園成立手足口病防控領導小組,安排每天的值班人員,由一把手領導總值班,每天負責疫情的匯總并與衛生部門溝通。
(2)加強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監測工作,及時發現有類似癥狀與體征的兒童,通知家長及時就醫并報告轄區衛生院[5]。
(3)幼兒園指定專人每日了解已患病兒童、密切接觸人員的健康狀況及時向轄區衛生院報告。
(4)教室開窗通風,做好幼兒園內外環境的消毒工作。對幼托兒童的玩具、課桌、椅、窗戶、門把手、公共體育器材等用消毒液濕抹、濕拖,兒童衣被及時暴曬。
(5)開展健康宣傳活動,在全園開展了一次以預防夏季腸道傳染病為主題的專題講座,注意個人衛生、提倡勤洗手、勤換衣,飯前便后要洗手,盡量不到公共場所活動,提高廣大幼托兒童、家長和教職員工的自我防病意識[6,7]。
(6)由校方向教育局報告并申請采取停課措施。
(1)規范指導患兒實行住院或居家隔離治療,每日了解其健康狀況并上報疾控中心。
(2)指導幼兒園開展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監測工作,及早發現類似患兒,早報告,早處理。
(3)指導幼兒園開展臨時和終末消毒,并做好消毒記錄[8]。
(4)配合幼兒園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提高廣大師生、兒童家長的自我防病意識和能力,杜絕恐慌發生。
(5)對轄區內的其他幼兒園和托幼機構開展健康篩查,發現的類似病例及早進行了上報。
(1)措施效果評估
本次應急處置中,初步的疫情判斷與最終的判定結果一致。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后,便立即按照相關要求采取疫情控制措施,最后1 例病例,經最長潛伏期后沒有新增病例報告,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表明本次暴發疫情現場應急處置工作規范、正確。
(2)成本效益評估
本次應急處置中,衛生行政管理及協調1000 元,醫療救治費用20000 元,疾病預防控制共投入人力成本約30 人,投入費用3000 元,衛生監督執法500 元,綜合保障2000 元,其它花費1000 元,投入消殺藥品器械約2000 元,直接經濟損失25500 元,間接經濟損失3000 元。經應急處置后,疫情得到了及時終止,罹患率為5.27%,極大地降低了經濟損失。因此,本次疫情的應急處置成本效益顯著。
本起疫情在各單位的緊密配合下,迅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與蔓延,保障了廣大兒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