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何爭君,孫曉,楊丁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四川 南充)
自2019 年12 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了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患者。隨著疫情的蔓延,全國各省、市及境外均發現了確診病例。國家疾病控制中心將其納入國家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1,2]。COVID-19 診斷標準: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符合相關流行病學、臨床表現,以及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檢測核酸陽性。本院借助可視軟性喉鏡進行肺泡灌洗采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進行病原學檢查,以明確診斷。本中心結合現有技術設備條件對可視軟性喉鏡進行清洗、消毒、滅菌處置,有效地避免了可視軟性喉鏡因清洗消毒不徹底而引起的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疫情期間,可視軟性喉鏡的處置實踐具體內容如下。
疫情期間,本院對疑似或確診患者診療使用的是優億醫療器械公司的可視軟性喉鏡TIC-I3 型。可視軟性喉鏡屬軟式內鏡,由顯示部件、操作手柄、插入管、充電器、數據線和軟件組成。插入人體口腔的部件為插入管,插入部包含彎曲部和先端部,插入部材料為聚氨酯,彎曲部材料為氟橡膠,頭端部材料為PEEK。臨床主要用于氣道的觀察、氣管插管、肺泡灌注等診療活動。
1.2.1 常規檢查
清點配件是否齊全,外觀表皮是否有松弛、膨脹、劃痕、裂紋等其他異常現象。用手輕捋插入部的整個表面,檢查是否有凸起或其他異常現象,輕輕牽拉彎曲部和先端部之間的連接處是否松動。
1.2.2 特殊檢查
軟鏡測漏:測漏器自查:觀察測漏器的測漏連接頭內頂針是否遺落,將測漏堵頭安裝到測漏器上進行測漏器自檢無異常,測漏器連接軟鏡測漏孔,擰緊測漏器球囊旋鈕,按壓球囊使指針達到測漏指定壓力(200mmHg)不能超過指定壓力,觀察10s 指針無回落或緩慢下落為合格。將帶氣壓(壓力170mmHg)的軟鏡放入水中進行濕測,觀察有無氣泡冒出,指針無回落。彎曲功能的檢查:向每個方向慢慢地旋轉上、下角度控制旋鈕到頭,確認彎曲部能否順暢地彎曲成角度,并且能夠彎曲到最大角度,慢慢地把上、下角度控制旋鈕轉至各自的自然位置,并確認彎曲部能否順利恢復到原先近乎平直的狀態。連接顯示器確認物鏡成像清晰度。
制定培訓內容:①軟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滅菌的知識與技能。②軟鏡的組成結構和材質及保養知識。③軟鏡組件的拆卸與配裝。④可視軟性喉鏡功能檢查。⑤職業安全防護原則和方法。杜絕因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引起的器械損壞或配件丟失。
根據崗位職責確定不同人員的培訓內容,組織學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相關指南、文件、指引建議和衛生行業標準。微信平工作群內推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知識、職業防護用品的穿戴視頻[3]、《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2016 版)》[4],加強手工清洗纖維支氣管鏡的培訓,避免手工清洗過程中用力過大而引起的損壞,徹底清洗是保證可視軟性喉鏡滅菌效果的關鍵。
下收人員做好職業防護[5,6],按院感部制定的路線回收,隔離病區在指定區域進行回收,不作清點,單獨密閉轉運,轉運至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回收完畢對轉運車輛和工具遵循消毒-清洗-消毒的清洗原則,回收人員的防護用品穿脫與丟棄在指定區域,避免環境污染[7-9]。
疫情期間回收疑似或確診患者使用后的可視軟性喉鏡采用消毒-測漏-清洗-消毒的手工清洗流程。步驟:①75%乙醇噴灑至鏡體及其附件作用30min。②軟鏡及其附件放入水槽,在流動水下沖洗,用紗布反復擦洗手柄部和插入管至少30s。③用專用清洗刷徹底刷洗各通道,刷洗時必須頭端見刷頭,來回刷洗至少3 遍,并在流動水中清洗刷頭上的污物。④取下給藥密封口帽、吸引按鈕在流動水下沖洗30s。⑤用氣槍持續向各軟鏡通道中注入空氣至少10s,紗布擦拭鏡體及附件。⑥將軟鏡及其附件完全浸沒在多酶液中,用30ml 空針向各通道注入多酶液,使用專用清洗刷再次刷洗。⑦將酶洗后的軟鏡及其附件完全浸沒于終末漂洗槽,向各通道注入純化水徹底漂洗。⑧取出軟鏡,紗布擦干鏡體和附件后放入真空負壓干燥柜干燥。
根據廠商提供的說明書和滅菌參數(見表1),結合本科現有設備,采用環氧乙烷氣體滅菌。

表1 環氧乙烷滅菌參數
可視軟性喉鏡是集中了光學、人體工程、精密機械、電子等于一體的檢測儀器,應用于臨床診療活動中降低了視差和盲區的存在[10-12]。規范消毒供應,防止軟式內鏡發生故障,工作細節方面,實行“三專”即專區專崗專用清洗工具,避免交叉污染。配制相宜的裝載藍筐,防止小配件丟失。培訓方面,邀請廠商工程師進行醫護一體培訓[13]。
目前,我國正處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防控的重要階段,可視軟性喉鏡在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內鏡可重復使用、不耐高溫及設計復雜等特性。因此,通過調整可視軟性喉鏡的處置流程,杜絕患者間交叉感染。另外,保障復用器械使用安全,離不開臨床操作者及時預處理這一環節,因此規范的預處理不僅可以降低器械的清洗難度[14],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縮短清洗時間,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工作效率,而且減少器械損壞,延長器械使用時間。規范、安全的消毒供應需要醫生與消毒供應中心共同完成,加強日常維護保養、規范消毒流程、嚴格遵循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和廠家的使用說明書進行內鏡及其附件的處置,不但可以確保醫患安全,而且降低可視軟性喉鏡的損耗[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