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慧瓊,趙雁紅,楊泉先,袁麗娟,朱興婕,黃媛卿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其主要的傳播途徑為呼吸道,且由結核桿菌引起,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1,2]。排菌患者即涂陽患者為主要的傳染源,該類患者的痰液中存在大量的結核菌,會對食品造成污染或痰液漂浮在空氣中,導致易感人群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或者是使用了被污染的餐具,從而引發不同程度的感染[3,4],有效的痰液管理在涂陽結核患者中極為重要。本科2019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對確診初治涂陽肺結核并肺部感染的60例患者采用兩種方法收集痰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住院確診初治肺結核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0 例,其中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齡33-55 歲,平均年齡40 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文化15 例,初中文化30 例,小學文化15 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1),具有可比性。
1.2.1 觀察組
采用一次性加蓋塑料小桶,容量3000ml。
1.2.2 對照組
采用一次性加蓋塑料口杯,容量200ml。
1.3.1 觀察組
患者入院時每人免費發1 只容量為3000ml 的一次性加蓋塑料小桶,專人將配制好的濃度為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100ml 放置在小桶內,小桶放置在床下近床頭側,護士指導患者將所有痰液吐入小桶內,并將小桶蓋蓋好,指導患者采取自由的體位,有痰液出現了把小桶蓋打開,將痰液吐入小桶內,再蓋上小桶蓋,24h 更換,對于痰液的收集要由專人來做,并集中進行有效的消毒處理。
1.3.2 對照組
患者入院時每人免費發放1 個容量為200ml 的一次性加蓋塑料口杯,專人將配制好的濃度為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50ml 放置在口杯內,口杯放置在床頭柜上,護士指導患者將所有痰液吐入口杯內,并將口杯蓋蓋好,指導患者采取自由的體位,有痰液出現了把小桶蓋打開,將痰液吐入小桶內,再蓋上口杯蓋,24h 更換,對于痰液的收集要由專人來做,并集中進行有效的消毒處理[5-7]。
采用人工統計方法進行數據分析,使用χ2檢驗,P<0.01為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依從性對比[n(%)]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收集痰液的容器放置穩固性比較
采用一次性塑料小桶收集痰液,容量大于一次性塑料口杯,對于每日痰液量多,或者咯血的患者,用一次性塑料小桶加消毒液后,吐入容器中的痰液及血液不易溢出。一次性塑料小桶底部與地面接觸面積大于口杯,放置穩固性優于口杯,不易翻倒后使痰液溢出,污染環境[8]。
對于痰液的收集應使用一次性的加蓋塑料小桶,減少了患者的經濟消耗。小桶的成本較低,對于一般的家庭都能接受,大大節省了患者的經濟開支,每天進行更換,減少了較差感染的發生,患者的滿意度得以提升,護理質量得到提高[9]。
采用一次性加蓋塑料小桶收集痰液,外出時用紙巾包裹痰液,放置于自備的塑料袋中,帶回統一消毒處理,尤其是對于外出乘車的患者能夠減少吐痰的難堪,很好地維護了患者的自尊心,降低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對于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也減少了對陪護家人的污染,每天定時對痰液進行消毒處理,同時對患者所處的環境也進行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將傳播途徑進行有效的切斷,大大降低結核病的發病率[10-12]。
告知患者,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抗結核藥物治療是目前控制結核病最有效的手段,95%以上的新發病患者通過合理藥物治療可獲得治愈[13]。病灶穩定且癥狀減輕的患者,可以出院在家中休息,餐具與家人分開使用,獨居一室,佩戴口罩,減少外出活動,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口痰吐在紙巾中焚燒。
采用一次性加蓋塑料小桶收集痰液,工作人員在對痰液進行處理的過程較簡單,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由于患者的文化層次不同,對于痰液集中收集的意識并不同,因此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進行宣傳教育,使其認識到集中收集痰液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識,降低交叉感染率[14]。一次性加蓋塑料小桶在醫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應用效果十分滿意。
涂陽肺結核患者的痰液管理,在住院治療期間、出院后回家休養、外出時都應該嚴格執行,結核科專科護士必須有效指導患者收集痰液,管理痰液,消毒痰液,多與患者溝通,交流,講解有關結核病的知識,出院后定期回訪,讓患者了解痰液管理的重要性,從而依從性提高,減少環境污染,有效控制結核病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