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現云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院,河南 焦作)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傳統的護理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為了更多地滿足人們對護理的需求,新的護理措施得到應用。人文護理是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遵循人道主義精神,尊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權利與需求,給予患者真誠的關懷與照護。該護理模式除了給予患者必須的診療技術以外,還需要在精神、文化及情感上對患者提供服務。為了探究人文護理措施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了150 例腫瘤患者進行分組,通過分組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證實了人文護理的應用價值。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本科住院治療的150 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意識不清、高熱、伴有嚴重心腦功能障礙、合并嚴重代謝功能紊亂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100 例,男性75 例,女性25 例,年齡25-89 歲,平均年齡(55.6±11.8)歲;對照組50 例,男性31例,女性19 例,年齡26-88 歲,平均年齡(54.7±8.7)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χ2=2.718,P=0.099),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
患者入院后進行有效的指導,并在飲食及用藥上進行指導,同時給予患者生活護理等。
1.2.2 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文護理[1-4]
1.學習人文護理知識
學習人文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及專業操作能力,加強健康宣教,做好護理評估工作,學習臨床急救護理學等。
2.放化療護理
腫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療期間會出現諸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灼傷、毛發脫落、白細胞減少和蛋白降低等,使患者生存質量嚴重下降。護理人員應及時發現并及時與主管醫生溝通,遵醫囑給予對癥處理,叮囑患者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遵循少食多餐原則。
3.心理護理
腫瘤患者極易出現抑郁、悲觀、絕望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熱情、主動地與患者溝通,指導其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
4.營造人文環境
營造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文環境,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可在病房內放置綠植、鮮花及播放一些輕緩、歡快的音樂,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溫馨的休息環境。
5.止痛、止吐
腫瘤患者大多會產生癌痛,嚴重影響生存質量及自信心,故需要正確、有效的止痛,既避免藥物成癮,又在達到止痛目的的同時兼顧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6.患者家屬方面
患者家屬對患者的支持與安慰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的療效不佳、產生的醫療費用較高及對工作及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都會對患者家屬造成不良影響,使其處于消極與悲傷之中。而作為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家屬的心情,多與家屬進行溝通,以促進患者家庭渡過疾病的最后階段。
7.定期隨訪
患者出院后定期隨訪,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家居護理方法,做好自我保健,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①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研制的生活質量核心調查問卷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越明顯。②制定問卷表評估護理前后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護理滿意度越高。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并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并進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注:*與護理前相比;**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指標 時間 對照組 試驗組 t **P護理前 51.11±10.23 51.64±12.20 -1.256 0.101軀體功能 護理t后 64-.6 1 1 6±.21 7 1.9 8 81-.2 3 2 7±.64 7 5.64 -15.206 0.000*P 0.000 0.000護理前 51.24±9.01 52.22±11.13 -1.743 0.089社會功能 護理t后 67-.4 2 2 1±.98 7 4.5 6 84-.7 6 9 6±.09 7 5.12 -24.225 0.000*P 0.000 0.000護理前 52.34±6.00 51.98±8.67 1.802 0.065情緒功能 護理t后 67-.9 2 1 2±.58 6 7.5 6 81-.5 3 7 4±.21 5 5.43 -19.777 0.000*P 0.000 0.000護理前 53.12±10.09 53.43±9.66 -0.132 0.064精神功能 護理t后 70-.3 2 2 6±.65 8 6.1 4 84-.5 5 5 3±.58 6 8.17 -19.005 0.000*P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后,各項生活質量指標均較護理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生活質量改善比對照組更明顯,見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經檢驗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試驗組所得結果更為理想,見表2。
護理工作在提高療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科臨床護理人文關懷在實踐中雖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就如何進一步深化整體護理人文關懷的理念服務患者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1.1 護理人員的人文護理知識、技能欠缺,觀念未從根本上轉變
護理人員在校及在職培訓期間,重技術、輕人文,導致其對人文知識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重視程度不夠,更談不上人文護理技能的應用。
3.1.2 護理人員編制緊張,工作壓力大,任務重,人文護理實際運用中有難度
護理人員數量不夠,床護比例嚴重失調,使其長期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在平時的工作中除了做好患者的護理操作以外,還要被一些勤雜事務如清理病人欠費、查賬等瑣碎事情所困擾,消耗護理人員的精力和時間,這對人文護理的具體實施造成不良影響。
3.2.1 轉變觀念,強化技能
強化三基訓練,同時不斷地豐富人文護理知識,逐漸提升自身的人文護理能力,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規范的人文護理服務[7]。
3.2.2 加強護理人力資源配置
做好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充分保證床護比例,為護理人員營造更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3.2.3 完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和管理制度
將人文關懷的理念滲透到護理制度建設中, 著眼于“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實施人文關懷的原則”,重新審視現有的護理質量標準制度和管理制度。
綜上所述,對腫瘤患者實施人文護理,可減輕其不良心理,對疾病的治療起到積極的作用,進而提高住院患者的滿意度,激勵我們在臨床上改進人文護理管理和實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