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明
(渤海船舶職業(yè)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0)
高職院校師范教育系的學生大多數是未來的教師,他們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和信息素養(yǎng)舉足輕重。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地提出了到2022年,信息化“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1]。高職院校教師在個體教學實踐中,運用現代教育媒體、人工智能技術,強化課堂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引導學生知行統(tǒng)一,全面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和信息素養(yǎng),迫在眉睫,任重而道遠。
《物理學》課程是我院五年制高職師范學前專業(yè)基礎課。只有初中文化基礎的學生,學習行為習慣較差,枯燥的物理教學使學生出現厭煩情緒。筆者僅以《物理學》中“平拋運動”課堂教學為案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設置有趣的問題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難度,多元化信息交流《物理》教學過程,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方式,增強交互與反饋,為實現物理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最優(yōu)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高職教師的必備技能,尤其是師范類專業(yè)教學中,為學生做出示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用在未來工作崗位上。信息技術在五年制高職師范學前專業(yè)《物理學》理論課教學中的合理推廣應用,多媒體在視頻、動畫、聲音等方面的優(yōu)勢,給課堂教學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教學內容豐富了。通過整合教學要素,拓展了教學時空,優(yōu)化了理論課的教學環(huán)境。
確定“平拋運動”課堂教學目標,分析學習過程各種要素之間關系,設計教學系統(tǒng)。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習內容,確定“平拋運動”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將知識目標細化。能力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其次,依據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目標,分析學習活動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設計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現代教育媒體構成的教學系統(tǒng)(如圖1所示),厘清系統(tǒng)的功能、原則,目的及效果。

圖1 “平拋運動”教學系統(tǒng)
此教學系統(tǒng)構成含義是:教師通過控制媒體展示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共識情境,引導學生了解學習知識;學生通過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景,了解教學內容并主動學習知識;教師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反饋并加以補救;教師、學生、媒體和教學內容之間相互聯通。通過突出現代教育媒體的特殊功能,按照現代教育技術規(guī)則,充分融合學習過程中各要素,加強師范生信息化教學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促進師范生自主探究與信息化學習能力發(fā)展,提升師范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在物理課“平拋運動”課堂教學上,精心設計、合理選擇現代教育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學生身臨其境,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參與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1.2.1 設計和選擇現代教育媒體要點
1)不能脫離教學目標。現代教育媒體通過大量儲存和傳遞教育信息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和選擇時,堅決圍繞教學目標,突出物理教學重點,適時突破教學難點,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加涅信息加工理論,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不能為了表面的多樣化和形式上的獵奇而進行。
2)有利于教學策略實施。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依托信息技術營造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輔助創(chuàng)造出學生控制的發(fā)現式學習環(huán)境。利用情景設疑,指導學生思考方向;提供典型現象和過程,引起學生對問題的討論和爭辯,促進學生分析和思索,教師及時分析教學效果,總結應用規(guī)律。
3)突出物理實驗媒體的不可替代性。物理實驗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在設計和選擇現代教育媒體時,突出物理實驗教學特點,不要隨意地用其他媒體代替實驗媒體。
4)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由低到高的認知水平,遵守認知規(guī)律。
5)注重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滿足教學過程中存儲和傳遞信息所需的容量條件,保證教育媒體的交互性、便捷性。同時充分照顧經濟效益,節(jié)約資源。
1.2.2 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于物理教學的學生學習模式
在預備知識部分,利用flash軟件制作“飛機勻速飛行”和“勻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為后面平拋運動分析做知識準備。學生扮演飛行員的角色,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平拋運動”用動畫創(chuàng)設“飛機投擲炸彈”的情景,學生假設自己為投彈者,主動思考應該距離目標多遠開始投彈,才能準確命中目標,找出平拋運動規(guī)律,教師針對性地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解決學習難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學習“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時,教師設立疑問,一邊提問、一邊用投影儀播放,學生邊觀察思考、邊回答。教師采取自編視頻邊播放、邊講解,介紹“常見拋體運動”內容,為后面的“平拋運動分析”內容做準備。鼓勵學生自由地提出自己所疑惑的問題,與計算機進行互動。進入“平拋運動”教學內容時,播放自制的投影,做平拋運動的小球演示實驗展示事實,講解平拋運動的概念,便于學生分析規(guī)律。邊分析、邊播放,總結分析結論,引導學生思考判斷,推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播放電腦動畫模擬飛機投擲炸彈,用形象模擬加強學生對平拋運動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然后課堂分組討論。電腦動畫模擬把平拋和自由落體運動做比較,便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分析。充分調動學習興趣,培養(yǎng)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講解“平拋運動規(guī)律”時,采用閃光照相方式電腦動畫模擬平拋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的軌跡,解放教師的生產力的同時激發(fā)教師的創(chuàng)造能力,教學相長,達到教育均衡的目的。教學中動態(tài)模擬,靜態(tài)分析,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利用照片研究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再次通過模擬演示過程,學生再根據照相,自行讀取相關資料,用不同方法分析歸納數據,得到結論,為學生主動探索研究提供機會。
學生分組做平拋運動軌跡分析實驗,進入實驗階段,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互相探討,活躍思維,交流學習,展示事實,引導學生討論分析,驗證規(guī)律,增強學生感性認識。整個過程學生實際操作,教師在一旁指導。學生體驗到了研究問題、尋求規(guī)律的科學研究過程,學中做,做中學,理解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求學的精神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增強其在未來工作中面對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時,應用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的信心。
最后,教師檢查評價,及時調整教學。利用多媒體及計算機網絡資源順利地完成了一堂課的學習。回顧整個過程,學生從好奇和疑義,跟隨教師的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和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學生所表現出求知欲與好奇心,通過自覺學習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認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質經歷了良好的訓練[2]。
以“平拋運動”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為例,從縱橫兩個方向設計課堂教學過程結構。縱向設計是教學過程中各個內容、階段、環(huán)節(jié)、步驟之間的相互聯系,表現出一定的程序性;橫向設計構成現實教學活動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諸要素在一定時空結構或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組合方式。如圖2所示。

圖2 “平拋運動”課堂教學過程結構構成
巧妙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采集學生學習通用數據和信息,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情分析與個性化教學,滲入情感互動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優(yōu)秀的教師具有先進的思維方式,以及與當代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相匹配的信息素養(yǎng),必然懂得遵循教育規(guī)律,調動自身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儲備,抓住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點,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養(yǎng)成數字化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