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毅
(鎮原縣第一人民醫院,甘肅 鎮原 744500)
闌尾炎屬于外科常見病,多由感染引起。該疾病常急性發作,使患者出現右下腹痛、嘔吐等癥狀,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甚至可對其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目前,手術是根治闌尾炎最為有效的方法,但手術及疾病本身會對患者心理造成負面影響,降低其對手術的配合度[1]。另外,術中操作及其他不良因素均有可能導致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從而會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因此,對闌尾炎手術患者實施有效的圍術期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有研究認為[2],在闌尾炎圍術期對患者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術及護理工作,同時可提高其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及自護水平,對于患者術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將健康教育用于闌尾炎手術中,觀察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鎮原縣第一人民醫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行手術治療的106例闌尾炎患者,納入標準:(1)通過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闌尾炎,且以腹痛、嘔吐為主訴就診;(2)意識清楚,認知功能無異常;(3)自愿參與研究,并于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1)存在手術禁忌證;(2)有嚴重合并癥;(3)有精神疾患;(4)病歷資料不完整。將納入患者隨機劃分成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3例。對照組男29例,女24 例;年齡 23~69 歲,平均(46.28±7.03)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14例,高中或中專22例,高中以上17例。干預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23~68歲,平均(46.08±6.85)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 12 例,高中或中專23例,高中以上18例。對兩組基線資料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協助患者完成心電圖、胸透等必要檢查,術前訪視的過程中就疾病及手術知識向患者口頭講解,做好禁飲禁食、備皮等術前準備,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協助主刀醫生開展手術操作;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情況,并進行飲食、疼痛方面的常規護理。
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1)入院健康教育:在與新入院患者進行接觸時,護理人員應做到平易近人,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醫院規章制度及醫療團隊的各成員,以幫助患者盡快適應新環境。同時,和患者進行友好溝通,表達對患者的關心,并切實幫助其解決存在的問題,以進一步拉近護患關系。(2)術前教育:充分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學習能力等,并結合其病況實施針對性的認知教育,教育內容包括疾病發病機理、手術目的及具體過程、術后常見并發癥、需要注意的事宜等。為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時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教育內容以文字、圖片、視音頻等方式呈現給患者。同時對患者情緒狀態加以關注,如患者對手術充滿恐懼,則告知患者此手術較為安全,且主刀醫生醫術精湛,以使患者足夠放心。如患者對預后擔憂,則向患者推介術后康復的案例,以增加患者治療信心。并就患者疑慮進行解答,以使患者卸下心理包袱。此外,勸導患者解除煙酒,指導其練習縮唇呼吸,并教會其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3)術后教育:術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給患者合理進行體位調整,告知患者運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以緩解切口疼痛;囑患者術后禁食,待肛門恢復排氣時方可進食,前期僅能進食少量流食,如未見惡心、嘔吐等癥狀出現,則改為半流食,并逐漸過渡至普通食物。在食物選取上,主要食用富含優質蛋白、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食物,限制高脂肪、固醇類食物的攝入;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作用,鼓勵患者術后及早下床活動,并指導其開展康復鍛煉。對于早期下床活動困難的患者,可協助患者在床上完成肢體活動。(4)出院教育:使患者知曉按時定量用藥的重要性,向其反復強調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安排復查時間,并囑咐患者一旦出現不適情況時應及時就診。
(1)應用自制闌尾炎健康知識調查問卷對兩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進行測評。測評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手術知識、術后護理知識、注意事項等4個方面,每個方面均以0~25分進行評分,分值愈高,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愈高。(2)對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并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術后1d疼痛狀況進行評估。VAS以0~10表示不同疼痛程度,分值愈高,疼痛度愈重[3]。(3)術后統計兩組切口感染、腸梗阻、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
干預組健康知識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健康知識各項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健康知識各項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疾病相關知識 手術知識 術后護理知識 注意事項對照組 53 18.06±3.75 19.11±3.26 18.20±3.48 18.17±3.41干預組 53 21.71±2.03 21.49±2.14 21.66±2.37 22.15±1.83 t-6.232 4.443 5.983 7.487 P-0.000 0.000 0.000 0.000
干預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P<0.05),術后1d VAS評分低于對照組 (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 (±s,分)

表2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 術后1d VAS評分(分) 住院時間(d)對照組 53 37.31±6.45 2.25±0.53 11.75±4.19干預組 53 26.28±4.06 1.46±0.38 9.60±2.57 t P--10.536 8.819 3.184 0.000 0.000 0.002
干預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7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 16.98%(P<0.05),詳見表 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闌尾炎為臨床上患病率較高的一種腸道疾病,如治療不及時,致使病情反復發作,極易并發腹腔膿腫、腹膜炎等疾病,不僅給治療帶來難度,還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臨床主張及早確診闌尾炎并開展手術治療。通過手術可有效切除闌尾病灶,但患者因對疾病及手術知識了解不夠,多于術前出現恐懼、焦慮、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這會導致患者無法很好地配合手術,且易使患者術中出現顯著性的應激反應,可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4]。此外,手術會給機體造成一定創傷,若術后不加以合理干預,會使患者術后恢復緩慢。因此,需對闌尾炎手術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照護。
健康教育作為現代醫療護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臨床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顯現。有關研究表明[5],通過向患者施以有效的健康教育,可糾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誤區,使其以更加積極的方式應對疾病,從而可為治療順利開展及預后康復奠定良好基礎。本研究將健康教育應用于闌尾炎手術中,結果顯示,干預組健康知識各項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較高。分析其原因是既往所實施的教育方式多為口頭講解,對于文化程度低、理解力差的患者而言,其無法很好地掌握宣教內容。而本研究所采取的健康教育充分考慮了患者的個體情況,將宣教內容以更直觀的形式呈現給患者,從而有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吸收所學習的知識[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77%與對照組的16.98%相比較低。鄧紅云亦通過研究發現[7],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健康教育的闌尾炎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4.5%,較單一常規護理的15.1%低。其原因可能是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均對手術做好充足的準備,則有利于提高患者對手術的配合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術中應激。同時,患者及其家屬對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有清楚地了解,利于其提前做好防范,并在出現先兆癥狀時第一時間告知護理人員進行處理,從而有助于減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8]。此外,干預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1d VAS評分等術后相關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較優。這是由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給患者合理調整體位,并教會患者掌握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則能夠避免牽拉傷口而產生強烈的疼痛感。而給予患者飲食、運動等方面的健康指導,則能夠促使患者生理機能盡早恢復,從而可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在闌尾炎手術圍術期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健康知識認知程度顯著提高,使其術后疼痛度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減低,且疾病康復進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