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曹萌
2020 年的一個重要印記,是資本市場劇烈波動,有太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在數字貨幣領域中,各國央行近期頻繁刷新探索央行數字貨幣(以下簡稱“CBDC”)的動態,成為數字經濟這盞聚光燈下的焦點。
連此前對CBDC 態度冷漠的美國如今也熱忱高漲,美國政府今年3 月宣布,“數字美元”計劃再次提速。是什么讓美國態度發生反轉?又是什么激發各國央行執著研究CBDC 的動力?一時間CBDC 似乎成為一把能夠開啟全球金融市場新格局的鑰匙,誰也不想在這場全新的競賽中失去先機。
6 月18 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了一項為企業開發去中心化支付系統原型的項目,這意味著又一家央行涉足了CBDC。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年初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21 個發達國家和45 個新興經濟體中,目前已有80%的央行正在積極探索CBDC,同時30%的央行表示將在近期和中期發行數字貨幣。就連一直對CBDC 不太感冒的韓國和美國,近期的動態也展露鋒芒。
最近一年里,各國央行在CBDC 的探索上表現出了空前一致,而這份濃厚興趣的制造者之一,便是Facebook 在去年6 月18 日公布了數字貨幣“天秤幣”(以下簡稱“Libra”)的白皮書。
具體來看,Libra 的初衷是為了提供一種穩定幣方案,瞄準零售支付場景,依靠Facebook 龐大的社交用戶,提升跨境支付結算效率。其宣稱將“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但在友善的初衷和完美的宣言下,Libra卻存在著大量隱憂。如:在提供跨境支付便利性的同時,也為洗錢和恐怖融資打開了方便之門,而對于目前仍然實施資本管制的國家而言,Libra 還可能成為跨境資金流動甚至資本外逃的工具。

資料圖片
數字貨幣領域專家指出,嚴格掛鉤美元、歐元、英鎊等“強勢貨幣”的Libra 合成為“無國界貨幣”,將給許多國家的主權貨幣帶來嚴重沖擊,“良幣驅逐劣幣”的歷史規律會對“弱勢貨幣”的主權貨幣構成極大威脅,即“Libra化”,而由于美元及美元資產的國際地位,在Libra 儲備資產中的占比必然較高,則“Libra化”的本質將成為美元化,若Libra 大規模發行,將進一步推進美元化,從而鞏固美元獨霸的國際貨幣地位。
因此,Libra 的合規性問題及對主權貨幣的沖擊引發了多國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對穩定幣的擔憂和重視。2019 年7 月3 日,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MaxineWaters 等人正式致信臉書公司,要求擱置Libra 項目。2019 年7 月16 日和17 日,Libra 項目的負責人David Marcus 參加了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對Libra 舉行的兩場聽證會,但這兩場聽證會遠遠沒有打消各國央行對Libra 的疑慮。此后,德法兩國政府率先拒絕了Libra 在其境內運營,并表示“任何私營實體都不能擁有貨幣權,這是國家主權所固有的”。
同時,國際金融監管機構也加強了對穩定幣的監管。2019 年10 月,七國集團(G7)工作組發布了《全球穩定幣影響調查報告》。2020年3 月,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發布了《全球穩定幣計劃》。金融穩定理事會(FSB)與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支付及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國際證監會組織等國際監管機構緊密合作,于2020 年4 月發布了監管咨詢報告,對全球穩定幣提出了10 項高級別監管建議。
在日前由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辦的“央行數字貨幣將如何改變金融生態”的閉門研討會上,與會嘉賓指出,各國央行關心的Libra 近期出臺了2.0 版本,其在適應金融監管、合規等方面作出了調整,增加了“盯住美元、歐元”的選項,預留了央行數字貨幣的接口等,在增加適用性等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提升了其吸引力和推出的可能性。若Libra 發揮了貨幣職能,肯定會對央行貨幣體系造成沖擊。因此,各國政府、中央銀行在CBDC 的研發上將再次提速,畢竟CBDC 是在數字時代維護央行和國家政權象征的重要形式。
除各國央行積極應對Libra 對主權貨幣的挑戰外,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對《法人》記者表示,CBDC 的研發推動也存在內生需求。“CBDC 一方面可以降低央行和商業銀行在紙幣印刷、安保、保管、ATM 機維護及運輸費等方面的費用支出;另一方面則有助于提高監管能力,便于央行甄別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整治支付行業當中的亂象。”
4 月14 日,一張央行法定數字貨幣錢包已在農業銀行內測的照片在網上流傳,引發了眾人圍觀。

資料圖片
此后,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做出回應,當前網傳數字人民幣(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并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央行某數字人民幣研究員向《法人》記者透露,目前美英兩國在數字貨幣的技術研究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但由于其自身制度問題導致數字貨幣項目落地緩慢,而我國在大型工程上擁有決策快、上馬快等優勢,往往實踐先于理論研究,并從實踐中獲取豐富經驗,促進技術進一步發展。
巧合的是,在數字人民幣宣布進入試點測試階段后不久,數字美元也有了新動向。5 月底,數字美元項目(Digital Dollar Project)發布了首份白皮書,旨在為創建美國央行數字貨幣提出框架。白皮書中詳細介紹了代幣化美元需求以及構建數字美元系統的一些潛在途徑,并確定數字美元可以幫助美國維持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福布斯分析認為,數字美元在美國經濟刺激法案中的出現,足以表明美國已經正式進入“全球多國央行競爭推出首款央行數字貨幣的火熱戰局”。然而,美國加速入局的原因無疑與國際貨幣體系的一個重要演化趨勢相關——美元地位下降。
數據顯示,在原油、黃金、農產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美元經常扮演著國際貿易結算媒介的角色,其占據了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的40%以上。但令人不齒的是,美國往往利用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通過大量增發度過經濟危機,并將經濟損失轉移給其他國家。
為此,全球多個國家相繼減少了美元貨幣儲備,改用人民幣或歐元來替換貨幣儲備中的美元。據悉,目前已有中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印度等10 個極具代表性國家開始向去美元化亮劍,而CBDC 便是亮劍中的一把利器。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專家分析表示,隨著美國經濟實力和在全球整體主導地位的相對下降,美元繼續長期保持國際貨幣體系主導地位的概率在降低。短期來看,美國已實行了較長時間的貨幣寬松政策,而當這輪史上最大的貨幣寬松過去,美元的地位將被相對削弱,其他貨幣地位則可能迎來變強機遇。
摩根大通近期的一份報告則指出,如果各國CBDC 獲得發展,美元將不會快速失去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但在貿易結算和SWIFT 信息系統等主導地位上會“更加脆弱”,而且如果其他國家能夠繞開SWIFT 系統和美元主導地位,美國將很難實施經濟制裁和對恐怖主義融資的監管。
此外,上述報告還提醒到,基于貨幣體系的變革趨勢,以及未來可能的競爭壓力,美國央行有理由引入數字貨幣,并加快在CBDC 領域的研究和布局。
同時,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李禮輝此前也強調,數字貨幣在未來的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居于核心地位,為此有必要抓緊研究發行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路徑和實施方案。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實現路徑,完善底層技術架構和應用場景設計。
在數字貨幣這一嶄新的賽道上,數字人民幣與數字美元相遇。數字人民幣憑借研究早、落地快暫獲先機,數字美元依靠技術硬、有外援偶露崢嶸,誰將率先沖過這條賽道終點呢?想必是狹路相逢勇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