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張蕊馨 (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廣義的歌唱性幾乎可以囊括所有的鋼琴曲,任何鋼琴曲都離不開音符、旋律、呼吸等與歌唱性密切相關的因素,任何鋼琴曲都有其獨特的歌唱性[1]。狹義的歌唱性是專指“如歌地”這類鋼琴曲或鋼琴曲中的某些段落,這些曲子的曲調比較接近人聲的曲調,聽起來就像是沒有歌詞的歌曲。
鋼琴練習中的歌唱指的是貫穿在整個練習過程的歌唱,分布在練習前、練習中和練習后。在著手鋼琴練習前,對樂曲節奏的歌唱,即唱拍數;對左右手樂曲樂句的歌唱,即唱旋律;在鋼琴練習中,邊彈邊唱,抓主要旋律音符;在鋼琴練習后,對關鍵節奏的拍數歌唱和旋律歌唱的練習記憶。
對于鋼琴演奏的評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大多數人會從聲音的音色、樂句的連貫性、音樂的整體完成情況以及節奏的正確與否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量[2]。因此檢驗鋼琴練習的效果指標便是多種多樣的,等級即為差別與好壞。整個對鋼琴練習的效果檢驗具有綜合性。

圖表1 練琴效果評定表
本文所闡述的數據及人群樣本均來源于本人已工作一年以上的單位,上海妙可藝術人才基地——Vip陪練。
文中將所代課的學生鋼琴練習情況進行闡述與總結,將他們的練習過程進行記錄比較,發現歌唱這一環節能夠引起學生練習情況發生質的改變以及國內外學生練習時發生的狀況不一而得到關注,因此便對不同種類的學生進行分類對比研究。

圖表2
因學生人數較多,情況種類也較多,所以選擇了較為常見出現練習情況的學生進行樣本選取與分類。
首先在所有學生中選擇了國內外年級相同都為五年級的男學生進行第一組比較,他們的鋼琴基礎程度相似,每節課授課練習時間均為50分鐘,對同一樂曲《天空之城》進行練習,對比發現國內5年級學生可以在一堂50分鐘的課內將樂曲練習的較為流暢,樂句的連貫性較好,情感色彩表達豐富,但是音符及節奏的準確程度還有待提升。
而同等情況下,國外5年級的學生,需要兩堂50分鐘的課程,才能夠將《天空之城》這首樂曲可以完整練習。并且其中情感表達能力欠缺,同樣存在節奏出錯的情況,只是音符的準確率較高。

圖表3
其次根據圖表三,選取了國內2年級男學生與澳洲2年級男學生進行鋼琴練習情況的綜合方面進行研究,國內學生在一定情況下練習的時間是多于國外學生的,這來自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練習和家長的重視程度與鼓勵。練習過程中與完成后,根據圖表1對練習效果進行評價,發現國內學生在較長時間練習后,聯系效果顯著提升,同時記憶程度也較高,它們之間的對比值是較大。
國外2年級學生的練習時間隨低于國內的2年級學生,但是練習效果與記憶程度的比值是較小的,即國內的2年級學生的練習效率和付出程度遠遠高于國外二年級的學生。

圖表4 鋼琴練習效果評分表
根據圖表4,對學生的練習效果進行比對,可以得出歌唱表現的情況對于練習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無歌唱參與以及歌唱表現較差的練習過程是乏味的,對人的情感調動不夠充分,學生在練習中容易失去興趣,只關注于音符的正確與時值,缺乏對樂句連貫性的關注,內心沒有對節奏與速度的把握,音樂便喪失了生命力。國外對于鋼琴絕大多數采用CBE教學法,這是一種音名教學的方式,學生在練習中只會音名,便不去唱譜,因此當我在陪練過程中會面臨很大的阻力,長期在音名環境中學習,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而言確實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在練習之前,國內學生能夠找到容易出錯的節奏,并能夠用da da da這樣的方法進行節奏跟讀[3],而國外的學生只能通過數拍數123的方式進行,雖然都是數節奏,但是以歌唱的方式進行對學生,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學生而言,是更容易被感知接納的。
在練習過程中,國內學生熟知唱名,對于樂句的呼吸,有很好的掌握他們能夠較好的劃分樂句,感受節奏,通過邊彈邊唱的方式統一速度。不至于越彈越快或越彈越慢。而對于國外學生而言,他們只能用心靈來感受,表現力不夠突出,逐漸會出現速度不能平穩的情況,樂曲的情感更是不知該如何表達。因此我在陪練教學時會鼓勵他們哼唱,來感受樂曲,多播放音頻視頻參照模仿。
在練習結束后,憑借上課所不斷哼唱的方式,國內大多數的學生記憶程度是很高的,他們有時不僅僅能哼唱旋律還能夠將音名也背誦出來,是非常好的。國外的學生雖然也可以背誦旋律,但更多情況下是哼唱或者憑借雙手的習慣位置去記憶,但是這不是牢靠的記憶。
由此我們看出,鋼琴練習中加入歌唱對于練習效率與質量都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貫穿鋼琴練習始終,將歌唱更好的表達是尤為重要的。

圖表6
運用SPSS軟件分析得出歌唱表現情況與聯系效果有正相關性(0.962),即歌唱表現情況越好能夠正向促進練習效果。P值(Sig)小于0.05,即:在P=0.01的水平下顯著相關,表示歌唱表現情況與鋼琴練習效果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圖表7
據觀察,兩變量鋼琴練習效果和歌唱表現情況有線性關系,經過軟件擬合發現兩變量呈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為Y(鋼琴練習效果)=b1X(歌唱表現情況)+b0(常量)

圖表5

圖表8
R2接近于1,即回歸模型擬合度較高,通過了F檢驗。參數b1=2.249,b0=3.478。Y=2.249x+3.478

圖表9
圖表9即為一元線性回歸的圖表,從圖中可以看出各點的分布情況。

圖表10

?
經過可靠性檢驗,克隆巴赫系數大于0.7,說明所得結果較為可靠。
經過分析,我們得到歌唱表現情況和鋼琴練習效果具有正相關性,線性回歸方程為:Y=2.249x+3.478,經過分析,模型通過了檢驗。可用于預測和檢驗學生歌唱表現情況下的鋼琴練習。
在上陪練課中,有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小女孩Milk的上課過程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年齡僅有三歲,對于數字只是剛剛認識,在60分鐘的上課時間里,她的爸爸媽媽都陪在身邊,這一小時中,歌唱狀態占據上課時間的48%,對于音符她并不是能夠很熟練的說準確,但是她的主課老師與父母一起給她音符下面填入了歌詞,小女孩先唱會了歌詞,慢慢認識的音符,最后邊彈邊唱完成樂曲,練習結束,她在父母的陪伴下,又歌唱了一次,最后下課。通過第二節課的回課是在兩天后,我明顯的感覺到了她記憶的樂曲準確度是很不錯的,練習效果在整節課中有28%,記憶是對練習效果的最佳檢驗為24%。我不禁感嘆,鋼琴練習中歌唱的強大作用,它是我們練習鋼琴的有效輔助。如果我們能很好的運用這一方法,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1、幫助學生劃分段落,是最根本的幫助學生對某一樂曲在結構上形成認知,幫助學生清晰了解樂曲,最好練習日程規劃。
2、幫助學生劃分樂句,樂曲段落結構內部的清楚劃分,它能夠幫助學生“邁出第一步”,每練習一句,都進行不同方向的歌唱,為其建立成就感,激發之后練習的動力與興趣。
3、幫助學生了解節奏節拍,很多學生上課之后,不明白什么是調號,什么是拍號,節拍對應的強弱規律以及節奏的劃分[4]。這不代表教師沒有講過,而是沒有對學生進行明確的闡述,和對知識的忘記,這對于鋼琴練習者而言,對基本樂理的不了解就去練習還是有些差強人意的。
家長的陪伴與督促對于較多數的鋼琴學習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隨著兒童的生理的成熟,心理也在變化成長[5]。要想能夠堅持鋼琴,一段時間的興趣和學習是不夠維持長遠的,它需要家長對每個階段的鼓勵與交流。鋼琴學習尚且如此,練習中的歌唱性更是需要家長的陪伴了,眾多鋼琴學生還是會在家中練習,這個過程家長擔任陪練者的身份,不論是在家長是否懂得音樂的情況下,都可以督促學生唱譜,這對于學生形成習慣來說是有積極作用的
作為練習的主體,歌唱的主體,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最好的,但是萬事的成功貴在堅持,在老師家長的積極鼓勵下,學生能夠對歌唱產生興趣,長時間歌唱曲目,對節奏的歌唱,對樂曲的歌唱,能夠形成樂曲鑒賞的能力,對于人的成長發展中音樂的綜合素質起到提升作用。既能夠鍛煉聽覺,又能夠鍛煉視唱視奏能力。
鋼琴藝術培養已經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成為了一種潮流趨勢,但是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卻少之又少,這與鋼琴練習的過程是息息相關的。鋼琴練習過程中的歌唱培養是極其重要的,望廣大鋼琴演奏者在練習中多采用歌唱這一方法,從而提高鋼琴練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