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羅陽鎮中心小學,浙江 溫州 325500)
畫圖技能一直是數學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培養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就離不開畫圖技能的學習,同時,畫圖也是小數數學四大領域之一的圖形與幾何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于大多數靜態圖形的作圖能力較好,而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卻是一大難點,有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有一些不當之處。首先,對技能訓練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訓練就是大量的重復練習。其次,在作圖技能的訓練過程中缺少聯系。
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與掌握程度也各有差異,充分了解分析學生的學情,是教師課前必備的功課。只有準確了解學生的起點,才能準確設置教學起點和過程,為孩子搭建好畫圖技能訓練的“腳手架”。
知識儲備:認識旋轉。
如下圖所示,藍色是正確人數,黃色是空白人數,灰色是以圈或方向來代替。其中,對旋轉三要素有完整認識的不到10%。因此,三要素的認識就是這節課學生要進行畫圖技能學習的起點,尤其是其中的旋轉中心。
技能儲備:過點畫角或已知直線的垂線。
將一個簡單的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那必不可少的能力就是過點畫90°角或垂線。理想狀態下來說,學生會畫90°的角就會畫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會畫任意角度的角,就會畫簡單圖形旋轉任意角度后的圖形(初中)。
教材分析:教材內容涉及主題圖(喚醒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旋轉三要素的認識、圖形旋轉的整體感知以及畫圖方法的學習四塊內容。
教材里的教學內容這么多,既然已經明晰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就可以大膽的根據學情和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達到內容簡約充實,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學習畫圖技能的目的。
引入教學內容
學生觀察線段的旋轉過程及結果呈現,思考,交流,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感受旋轉的動態過程。通過四幅圖的兩兩對比,發現描述圖形的旋轉要描述旋轉中心、方向、角度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在觀察中對比,在對比中探究圖像旋轉的三要素意義。用數學語言描述圖形的旋轉,為畫圖技能的訓練埋下伏筆。
在研究中發現很多孩子會把對稱誤認為是旋轉90°,在作圖時,往往出現的錯例都是將旋轉90°畫成了對稱,特別是直角三角的例子。在一些班級的后測中發現只有不到20%的孩子能當堂掌握簡單圖形旋轉90°的畫圖技能。
在學生經歷了活動一后,已經能較好的理解旋轉角度是如何得到的了,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畫圖能力,我設計了活動二的教學活動:用三角板擺一擺,試一試,將三角形ABC 繞B 點順時針旋轉90°
要求:1 先在腦中想象一下,三角形ABC 會變成什么樣? 2 再用三角板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看是否和你想的一樣。
讓學生在想象中和操作體悟簡單圖形旋轉的整體感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在交流探尋圖形旋轉的角度確定過程,讓學生逐步從關注圖形的整體到關注圖形的組成元素,回歸圖形旋轉的本質是點的旋轉。這即降低了畫旋轉圖的難度,又讓這節課的學習和之前的學習建立起聯系,讓孩子用聯系的眼光看待作圖技能學習,為提高孩子更獨立的、更具有創造性的畫圖能力奠基。
學生已經充分的理解旋轉和旋轉的本質,教師應該立刻排除其他無謂的干擾,及時訓練強化,提高學生的畫圖能力。
教材選用的材料是直角三角形,而我采用銳角三角形是因為直角三角形在順時針旋轉90°后有一條邊和原象是重合的,這對初學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干擾因素,特別是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他就很難再從中剝離出元素。
引入教學過程:將銳角三角形AOB 繞o 點順時針旋轉90°
活動要求:1 想一想我是怎么畫的(先畫什么再畫什么)2 畫好后和同桌討論誰的方法好 3 準備好發言
學生交流意見。讓做對的舉手,查看整體情況。
師:老師課前給大家做的前測單還記得嗎?將線段AB 旋轉90°,我們班同學的正確率是86%,也就是39 個人。可剛才畫對的同學只有20個左右,這是為什么呢?
師:現在,你覺得哪位同學的方法更容易操作呢?是啊,如果按照這種方法的話,我們班應該至少有39 個人是已經會了的,對嗎?我們畫圖的時候固然要關注最終的整體形態,但是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它分解成一個個點的旋轉來畫,這就像現代工廠的流水線生產產品一樣,先生產零件,最后再組裝成品。
看似簡單的,卻有可能是較難的。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都在格線上,看似容易,但卻不容易讓學生剝離出元素,回歸本質,影響學生掌握畫圖方法,提高畫圖能力。
皮埃爾·德利淣說:“在數學中,當你發現兩個看似沒有共同之處的東西事實上互相關聯是一種樂趣,而在兩個問題之間建立一個支點則是一個強大的工具。”我們在教學中,要用整體、聯系的眼光看待數學當中不同階段的知識上升。新知化舊知,舊知解新知,新知變舊知,不斷的螺旋上升,前進,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畫圖能力的目的。